清水:技能培訓點燃就業扶貧「新動能」

2019-12-27     天天天水網

新天水訊據清水縣融媒體中心消息,清水縣針對貧困人口實際情況,精準施策,精準發力,在工作基礎階段抓住「准」「實」,技能培訓階段突出「活」「顯」,勞務輸轉追求「穩」「擴」「久」,始終堅持把就業扶貧作為重要抓手和主攻方向,大力推行「培訓 + 輸轉 + 增收」傳動幫扶模式,增強貧困戶致富動能,為全縣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站穩底盤,找准「著力點」。

清水縣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組織領導體系,抽調精幹力量組建培訓小組6個,分赴各鄉鎮包鄉蹲點,狠抓培訓質量監管、務工崗位對接、培訓經費撥付等工作。通過走訪查看和招標方式,確定清水縣啟智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等8家縣內機構和蘭州商業會計學校等5家縣外機構,參與全縣勞動力技能培訓,13家培訓機構備案專業骨幹教師160名,為培訓順利推進提供了師資保障。緊盯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培訓需求的勞動力,按照「一戶一策、一人一技」要求,實行「菜單式」選學,變「大鍋飯」為「自助餐」,有效提升了培訓質量。

精準謀劃,激發「內動力」。

圍繞全縣乾鮮果特色優勢產業、現代服務業、文化旅遊業等產業, 在確定電商、電工、鋼筋工、電焊工、果樹工、家政服務員、裝載機及挖掘機操 作員、汽車駕駛員8個培訓工種的基礎上,不斷加強供需信息對接,又增設了 架子工、砌築工、賓館客房服務員、鄉村旅遊服務人員、保安員、育嬰師等6個實用性強、需求高、增收快的培訓工種, 真正做到讓參訓群眾「缺什麼、補什麼」。同時,堅持「合時、合地、合人」的 「一地一策」原則,針對外出務工勞動力元旦、春節期間返鄉的有利時機,在每年1-3月份,開展適合強壯勞動力技能需求的培訓項目,讓務工者掌握一技之長重返務工崗位,提高收入水平。鼓勵扶貧車間堅持「人崗相宜」的原則, 按照崗位、工種需求,積極實施企業參 與崗前培訓,精心打造「家門口」的培訓模式,真正做到「學校辦在家門口,培訓送到戶裡頭」,切實提升貧困群眾就業技能。

在深入調研摸排的基礎上,針對貧困戶技能需求, 以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為切入點,依據各鄉鎮產業發展實際,靈活分類開展重點培訓。在白駝鎮、秦亭鎮、金集鎮重點舉辦市場需求量大的裝載機及挖掘機操作培訓班;在乾鮮果產業集聚的遠門鎮、郭川鎮、賈川鄉重點舉辦果樹工技能培訓班;根據區域內基礎設施建設迅速發展的實際,在王河鎮、黃門鎮、草川鋪鎮重點舉辦焊工技能培訓班;針對松樹鎮、山門鎮、豐望鄉外出務工人員流動性大、留守婦女多的特點,重點舉辦老年人照料、幼兒託管等家政服務員培訓班,讓留守婦女成為脫貧致富的「助攻手」。

堅持因需培訓、學以致用原則。

採取縣鄉集中辦班、駐村工作隊周例會培訓的方式,以「一戶一策」 制定、到村到戶政策落實等實戰需要為內容,縣直及駐縣單位所有幫扶幹部、鄉村兩級幹部培訓實現全覆蓋。培訓後立即投入實際工作,有效防止了「就事論事」「紙上談兵」等弊病,解決了所學和所需「兩張皮」的問題,做到了講堂與實訓有機結合、快速轉化。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大好機遇,不斷深化人才雙向交流培養,選派教育、衛生系統專技人才到河北區對口學校、醫院進修學習;邀請河北區教育宣講團來清水縣開展專題講座6場次,培訓教師1600多人次;充分發揮名醫名教引領作用,邀請河北區優秀教師、骨幹醫生到清水縣支教支醫,切實形成了外引人才帶動提升縣內人才能力素質的良好局面。

緊盯「六大產業」發展這個「靶心」,依託縣花卉蔬菜實用人才培訓基地和核桃產業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先後舉辦以蘋果、核桃、蔬菜、中藥材等種植大戶為重點的縣級示範培訓班9期890多人次,帶動項目區鄉村分散培訓2300多人次,組織優秀學員赴隴南考察學習20多人次。同時,按照群眾需求,組織開展挖掘機操作員、電焊工、鋼筋工、電子商務等方面技能人才和創業人才培訓12期2500人次,為全縣支柱產業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搭好框架,畫好「作戰圖」。

全面推行轉移就業輸轉「實名制」,依託甘肅省大就業信息平台,錄入全縣16.4萬勞動力信息數據,入庫登記6.52萬名外出務工人員和「長三角」「京津魯」等地600多個勞務基地信息,實行動態管理。按照「鞏固老基地,占領新市場」的思路,先後赴福建、山東等地勞動用工密集型企業對接洽談,在山東煙台富士康公司、江蘇南京英華達科技公司等多家企業建立勞務工作站,形成了內外互通、高效便捷的勞務服務體系。廣泛搜集用工信息,積極搭建供需平台,精準對接就業崗位,多措並舉輸轉勞動力就業。近兩年累計輸轉勞動力14.01萬人,創勞務收入30.2億元,其中輸轉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3萬餘人,創勞務收入5.95億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AfdRW8BMH2_cNUgYT9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