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從毛澤東長征詩詞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專訪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袁秉達

2019-08-20     西安封面

毛澤東詩詞是毛澤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高度濃縮和藝術結晶。紅軍長征時期,毛澤東創作的詩詞更具代表性。通過分析毛澤東長征詩詞,可以更生動形象地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長征時期毛澤東創作的詩詞與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有何相通之處?這些詩詞和長征精神、新的長征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國夢的新時代精神以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有何關聯?帶著這些問題,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專訪了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教授袁秉達。

「紅軍不怕遠征難」:守初心與不能忘

西安報業全媒體: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如何引用、化用毛澤東長征詩詞?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後僅僅隔了一周,習近平為何專門去了江西於都紅軍長征出發地?

袁秉達:毛澤東在長征時期創作了七首詩詞,分別是《憶秦娥·婁山關》《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長征》《念奴嬌·崑崙》《清平樂·六盤山》《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沁園春·雪》。其中,有五首是毛澤東騎在馬背上一邊打仗一邊創作的,非常了不起。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妙用、化用毛澤東詩詞,就是告訴全黨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新的長征。新的長征仍然要有「紅軍不怕遠征難」的決心,要有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執著,要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意志。

今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從今年6月開始,在全黨自上而下分兩批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緊接著,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就到了中央紅軍長徵集結出發地江西於都。在這裡,他強調了四個不能忘記:「現在國家發展了,人民生活變好了,我們要飲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黨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們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們中央蘇區、革命老區的父老鄉親們。」習近平總書記為什麼要到於都呢?他到那裡去是幫我們重溫初心、銘記初心,讓我們不要忘記革命先烈,不要忘記黨領導紅軍長征出發時抱持的初心和使命。

「雄關漫道真如鐵」:初心是黨心與民心的統一

西安報業全媒體:從毛澤東詩詞,我們如何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共產黨人的初心和黨心、民心有著怎樣的關聯?

袁秉達: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說,中華民族的昨天,可以說是「雄關漫道真如鐵」;中華民族的今天,可以說是「人間正道是滄桑」;中華民族的明天,可以說是「長風破浪會有時」。其中,「雄關漫道真如鐵」一句出自毛澤東的《憶秦娥·婁山關》,表達了無所畏懼、昂首闊步一路向前的堅定信心。

十九大剛閉幕,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會址,重溫入黨誓詞。接著到浙江嘉興瞻仰紅船說「上海黨的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我們黨從這裡誕生,從這裡出征,從這裡走向全國執政。這裡是我們黨的根脈」,還說「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近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長征路上去了出發、轉折、會師三個點,都是有實際意義的。特別是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到江西於都紅軍長徵集結出發地,講了「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恆心。事業發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習近平總書記用深刻話語和實際行動,告訴廣大黨員幹部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不能忘記走過的路。初心容易確立,難是難在初心永恆不變。從初心講到恆心,從民心講到黨心,最後講到事業發展永無止境,黨的血脈、黨的基因、黨的初心是不能變的,這是黨的力量的源泉,是發展的精神動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長征時期毛澤東詩詞地圖

「而今邁步從頭越」:守初心和立核心

西安報業全媒體:毛澤東長征時期創作《憶秦娥·婁山關》時我們處在什麼樣的背景?遵義會議和共產黨人的初心有何相通之處?

袁秉達:我們注意到,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到貴州遵義參觀遵義會議陳列館臨別時曾經對講解員說:「你講得很好。要給大家好好講,告訴大家我們黨是怎麼走過來的。」

我們黨在歷史上一共經歷兩次偉大的歷史性轉折,一次是遵義會議,另一次是十一屆三中全會。遵義會議是紅軍長征途中的一個轉折點,乃至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為什麼這麼說呢?前四次反圍剿,在毛澤東、朱德的正確領導下紅軍都取得了重大勝利,毛澤東有好幾首詩詞就是在粉碎敵人四次圍剿時寫的。但在第五次反圍剿中,王明排擠了毛澤東對紅軍的領導地位,推行「左」傾冒險主義錯誤使得紅軍在突圍過程中損失慘重。為了擺脫國民黨幾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擊,毛澤東建議中央紅軍改向敵軍力量薄弱的貴州挺進。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克黔北重鎮遵義。隨即黨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糾正王明了的左傾錯誤路線,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在軍隊中的領導地位。自此開始我們黨找到了領導核心,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

遵義會議後,在紅軍二渡赤水、再占遵義途中,婁山關之戰大捷催生了毛澤東創作的《憶秦娥·婁山關》。在該詞中,毛澤東以恢宏闊遠的視野,淡淡點出紅軍將士在雲貴高原拂曉行軍和黃昏結束戰鬥的場景。「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寥寥數語描繪戰鬥的慘烈,卻讓我們感到震撼。即便雄關險隘在前,那又如何?紅軍絲毫不為之所懼,而是大無畏地「邁步從頭越」。

開啟新長征: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決心

西安報業全媒體:毛澤東長征時期創作的《清平樂·六盤山》一詞中,「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名句廣為人知,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多次引用,有何用意?走在新的長征路上,毛澤東長征詩詞可以給我們帶來怎樣的精神力量和動力?

袁秉達:紅軍長征,江西於都是中央紅軍的出發地,遵義會議是轉折點,寧夏固原將台堡是會師地。1936年10月22日,紅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宣告長征的勝利結束。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曾到寧夏考察,一下飛機,不顧舟車勞頓,前往西吉縣將台堡紅軍長征紀念園。他對寧夏地方幹部強調,要大力弘揚「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精神,走好新的長征路。習近平總書記引用「不到長城非好漢」,為其賦予新時代新的內涵和意蘊。此外,習近平總書記還引用過「倒海翻江卷巨瀾」「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等毛澤東長征詩詞。

我們黨提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到建黨100年時要決全面建成勝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現在算起,還有30年時間夢想成真。這30年,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這就要求我們,無論國際風雲變幻莫測,無論還有多少艱難困苦,都要弘揚長征精神。回想一下,紅軍長征過草地、翻雪山、吃草根,多麼艱難困苦我們都能走過來,靠的是什麼?長征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引用毛澤東長征詩詞就是要告訴我們,新的長征鬥爭環境險惡,更需要眾志成城,更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決心和意志。這也便不難理解為何我們要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是為了讓我們銘記初心和使命,推動全黨更加自覺地為實現新時代新征程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鬥。

偉大長征精神:激勵我們走好新的長征路

西安報業全媒體:重走長征路,重溫毛澤東長征詩詞的現實意義有哪些?

袁秉達:習近平總書記說,「偉大的長征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深深的融入中華民族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的精神動力。」

我認為,讀毛澤東長征詩詞,可以了解中國革命的歷史,可以更深刻理解長征精神的內涵。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發表重要講話中提到,要奪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進展,奪取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新成效,奪取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新勝利,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這裡習近平沒有直接引用毛澤東長征詩詞,但是用了毛澤東長征詩詞的關鍵詞,在弘揚長征精神的同時,也構築了新的長征精神。新的長征需要有這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所以我想,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為什麼到江西於都紅軍長徵集結出發地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講一講,四個不能忘記的深刻用意。重走長征路、引用長征詩詞、提煉長征精神,可以激勵我們更好地走好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新的長征路。

【人物名片】

袁秉達,社會知名專家,中共上海市委講師團成員,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從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學與研究42年,主持或完成1項國家課題、6項省部級課題。發表專著十多部,代表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探源》由國家社科規劃辦立項、翻譯成外文。發表論文二百多篇,多篇發表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刊物。榮獲上海市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基層優秀理論宣講員。

來源: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呂聰

編輯:芥末花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3_nsGwBvvf6VcSZUlJ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