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快看!深滬的吳奕澈被省文明委表彰啦

2019-09-26     晉江經濟報

24日,福建省文明委舉辦第六屆福建省道德模範表彰活動,對福建省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獎、第六屆福建省道德模範獲得者進行表彰。晉江「新晉」的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深滬鎮後山社區黨支部宣傳委員和漁事調解員吳奕澈應邀接受表彰。

2002年到2016年的14年間,吳奕澈三次見義勇為,冒著生命危險,先後從失事漁船上、狂暴怒海中搶回8個群眾的生命。他的美麗事跡也得到了當地群眾的認可和肯定,在晉江廣受讚譽。

深滬鎮黨委宣傳委員陳奕友表示,吳奕澈的事跡和精神是一種榜樣,全鎮要以吳奕澈獲得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為契機,加強宣傳,讓更多幹部群眾響應道德模範的精神,進一步推動深滬鎮精神文明建設。

深滬後山社區黨支部書記陳勝義說:「社區的幹部、群眾都為吳奕澈感到開心和驕傲。希望吳奕澈在今後工作中繼續發揮道德模範的帶頭示範作用,影響更多人一起做實事、做好事。」


走近晉江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

吳奕澈:與死亡搶時間的「海上救星」


5日,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座談會在北京舉行,晉江深滬鎮後山社區黨支部宣傳委員和漁事調解員吳奕澈晉京受表彰。24日,福建省文明委召開第六屆福建省道德模範表彰活動,吳奕澈也再次受邀參會。

吳奕澈既是一個基層社區工作者,同時也是一名退伍軍人、優秀的共產黨員。自2002年到2016年的14年間,吳奕澈三次見義勇為,冒著生命危險,先後從失事漁船上、狂暴怒海中搶回8名群眾的生命。

那麼,吳奕澈海上救人的壯舉背後有著怎樣的驚心動魄?他又緣何有強大的勇氣,一次又一次地冒著生命危險海上救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吳奕澈的海上救援人生。

退伍不褪色 十餘年服務基層群眾不改初心

深滬鎮一面依山,三面臨海,後山社區位於深滬鎮的最北端,居民家門口就是漁港。

1971年3月,吳奕澈出生在後山村,從小在這片藍色的港灣長大。他的祖輩都是漁民,他也是從小泡著海水長大的,水性好,熟悉漁民船上的生活。

19歲,吳奕澈應徵成為一名海軍雷達兵,駐守海南島。一個普通的農民子弟兵,經過部隊熔爐的錘鍊,接受愛國主義的教育。在入伍的那幾年裡,吳奕澈獲得了四次嘉獎,獲評優秀軍人(士兵)。

退伍後,吳奕澈不改軍人本色,一直以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2000年,吳奕澈參加選舉,被推選為後山社區的村委。2003年,他又被推選為支部宣傳委員。如今,16年過去了,吳奕澈一直堅持在社區基層工作第一線,無怨無悔地踐行著一個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理想和情懷。他平時主要負責安全生產、調解、精神文明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等方面的工作,業餘還參加了深滬灣志願服務協會和義務救援隊,把在部隊學習的救生本領發揮出來。

深滬是國家一級漁港,漁船眾多,生產繁忙,磕磕碰碰在所難免。每當發生矛盾,群眾有事都喜歡找吳奕澈調解。在調解中,他會結合相關法律法規,再參照當地漁港的民俗規則,為當地群眾排憂解難。

吳奕澈還積極推動移風易俗工作的開展,社區成立了獎學助學基金會。多年來,基金會不少資金是來自社區婚喪喜事簡辦。多年來獎勵學子200多個,獎學助學金額達60多萬元,後山社區移風易俗的經驗也得以在全市進行推廣。

「共產黨員的初心,是我為人民服務的力量之源。而群眾的信任,就是對我最大的褒獎。」吳奕澈說。

見義勇為 三次捨身入海救出八命

扎紮實實做好服務群眾的社區工作之外,吳奕澈的三次見義勇為,捨身入海救出8名群眾,被稱為「海上救星」。

2002年7月的一天,正在後山社區居委會上班的吳奕澈,接收到漁業廣播站的通知——漁港發生了一起漁民中毒事件:船艙里殘留的有機質經過高溫密閉發酵,產生毒氣「硫化氫」,可頃刻奪人性命。閩晉漁5766號有兩名船員猝不及防地被毒氣熏暈,進艙救人的另一名漁民也被熏倒,甚至連聞訊趕來救援的船長父子也被熏倒了,五條鮮活的生命懸於一線。

吳奕澈知道這樣的海上救援刻不容緩,是與死神搶時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與出事地點相隔500米,他和原社區居委會主任陳輝煌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吳奕澈一路邊跑邊向110報警求救。

「我下去救人,你們再拉我上來。」憑著部隊里學習的救援知識,吳奕澈找來繩子捆在自己腰身上,對船上熱心趕來幫忙的群眾和漁民說。吳奕澈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心裡想著如何實施救援,就這樣,他一人下了船艙。在陳輝煌的配合下,他們先後救起船艙里昏迷的五人。最後一次再下去救人時,吳奕澈已經有些支撐不住,在將最後一名漁民救上來後,他也暈過去了。等他醒來,他發現自己也躺在醫院裡。當得知五名中毒的漁民都被他搶救回來了,他才鬆了一口氣。

2006年11月,愛管「閒事」的吳奕澈,又一次往海里捨命一跳救起兩人。那是一個風高浪急的傍晚,有兩名外地遊客到海邊遊玩,漲潮時,兩人在礁石上來不及撤回,海水漸漸地漫上了礁石,兩人隨時有沒頂之險。風大浪急,救援船隻不好靠近礁石救人,吳奕澈和聞警而來的冬泳隊員使出渾身解數,同樣無法登上近在咫尺的礁石。無奈之際,吳奕澈冒險解開腰間的保命繩,脫掉身上的救生衣以減少自身的浮力,仗著水性好,熟悉海里潮流的情況,他一次次慢慢地迂迴游近礁石,並忍著被礁石割傷的劇痛,攀上礁石上救人。因為救援及時,兩名遊客得以脫離危險。吳奕澈和幾位下海救人的人回到岸上,才發現身上已被礁石傷得鮮血淋淋。

在別人眼裡,捨命海上救人是一種勇氣可嘉的見義勇為。在吳奕澈眼裡,這只是一份應盡的義務和責任。2016年的12月,一天晚上8時許,他經過海邊,恰遇一名來自貴州的新晉江人到海邊趕小海陷在淤泥中。吳奕澈和其他幾位熱心的群眾,在黑夜裡循著求救聲,從海岸上直接跳下海里去救人。最後,四人合力,終於將人救起來。

「我出生在深滬漁村,家裡世世代代都靠打魚為生。記得還是孩子的時候,爺爺、爸爸和村裡的漁民就常常對我說,一旦遇到海難,無論是誰都必須出手相救,哪怕自己損失再大也在所不惜,這是漁民的傳統。」吳奕澈說:「我為群眾做了一點力所能及的事,被評上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黨和國家給了我這麼大的榮譽,我很激動,也很自豪!我將更加熱愛我的祖國、熱愛我的本職工作,以一個退伍軍人的革命情懷,一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擔當,不斷砥礪前行、積極進取,爭做一名道德的踐行者,我隨時準備著下一次的營救!」


本報記者:董瑞婷 施蓉蓉

本期編輯:林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xH2a20BJleJMoPMyD6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