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海參泡發不成功 也許是這幾步做錯了

2019-06-10   煙台海中寶

海參營養豐富,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易消化,是適合各年齡段各類人群食用的滋補食品。中國人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吃海參了,明朝時期海參已經是沿海的貢品,而清朝時期達官顯貴對海參的熱愛從「滿漢全席」中就能體現出來。

海參的營養成分主要是蛋白質,此外還含有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其中有些物質,諸如海參皂甙等是海參特有的,對人體十分有益,能起到良好的養生作用。傳統中醫認為:海參「性溫,甘、咸,補腎益精」,是優質的滋補品。

現代人吃海參,尤其是干海參,往往覺得泡發很麻煩。因為泡發實際上是一項極為繁瑣的工作,海參從乾癟到飽滿,要經歷幾天時間,換幾次水……雖然步驟比較簡單,但在缺少時間與耐心的情況下,一部分人不小心就會泡發失敗。

有些消費者在發海參的過程中會發現海參有掉皮掉渣的現象,或者是煮好之後用手按一下發現有硬芯、海參彈性較小,或者是漲發過大、過於軟爛等,這些都是沒有泡發好的表現。

為什麼海參會泡發不成功?

首先一定要確認操作過程是完全沒有油的,在發海參的過程中,所有的器具必須是乾淨無油的,有不少人容易因為疏忽而操作失誤。海參的自溶酶,可以作用於蛋白質,在遇到油的情況下會加速自身所含的蛋白質分解,導致海參泡發失敗的同時也使營養大量流失。

有些海參在煮完、泡完之後,用手一按,會有硬硬的感覺,一方面可能是由於海參大小不均勻,煮制的時候受熱不均勻;另一方可能是由於海參浸泡時間過短。海參內部如果有硬芯的話,需要延長煮制或浸泡時間,讓海參更好的回覆彈性。

泡發海參除了不能沾油之外,對水質、水溫和換水頻率的要求也很高。最好是使用雜質最少的純凈水,否則會影響漲發率。泡發時水溫要保持在0-5℃之間,否則海參容易受溫度影響,自溶或者掉皮掉渣。第三點,泡發海參是為了讓海參體壁細胞吸水舒展,因此要保證水的清潔,最好是每隔12小時就換一次水。

很多人在泡發海參時喜歡多泡一會兒,為的是讓海參漲的大一點。如果海參發的太大,就有可能會破壞海參的營養,只要煮透了泡好了,吃起來爽口就可以了,畢竟我們是吃海參補身體,不是參加「誰家海參泡的最大」比賽的。

但是如果是身體較為虛弱的人吃海參,可以適當泡的軟一些,這樣更加有利於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