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陽亮源油茶林護花使者---谷雲正,痴守油茶山數十年

2019-12-25     耒陽生活圈

谷雲正,年六十有九,個子中等,臉黝黑,不胖不瘦,腳略有點瘸卻不明顯,走路仍風生水起。據云,老谷自打責任制田土承包後便善喜在山間幹活,一幌數十年,幾乎天天要在山上做些活,譬如栽種些杉木、楠竹之類,當然更多的是伺弄他家那十一畝面積之古老的油茶林。


亮源鄉觀音村遠眺 李振波攝


時值初冬,余於一細雨飄飄的日子來到亮源鄉觀音村三組採訪,面見谷雲正。谷雲正精神抖擻,穿梭於一片花香濃濃的油茶林中,饒有興趣對余笑曰:「要說耒陽最老油茶林,我家這片林應屬其中之一」。谷曰:「他尚小時,聽爺爺說這方圓幾十里,元明坳沙明坳,還有衡南、安仁、耒陽邊界之處山山嶺嶺,生長最茂油最香,茶樹年輪最久的乃屬亮源觀音村一帶油茶,猶以一片半山坡坐北朝南之處油茶樹愈古久,據說是先有樹再有村,千年歷史只有更遙遠。」又,此處油茶林,雖風雨滄桑,至今仍保留一些,如老谷家十一畝茶樹即遠古之樹也。



谷雲正人誠實本分,鄉間人中敦厚之輩也,其妻亦然,於寒風中站在村前,喊老谷吃中飯。谷回答曰「再等一會」,繼續接受余採訪。余細問之,「此處茶油何以未曾有枯竭之樹?」答曰:「新陳代謝,自然規律也,油茶樹亦不例外。樹古,只是一種根本,即茶樹「兜佬」肯定是遠古的,但需要砍伐,再翻新芽,再長油茶果,不會像那些新栽種的油茶樹,本質上已非原生態油茶樹了」。「兜佬」仍耒陽土話也,意即樹的老根。「兜佬」不枯,樹木永生,反覆間伐,樹木更茂。油茶樹亦然,老谷告訴余,他這片油茶林,於責任制承包起始,他已砍伐三次,每次都是從「兜佬」上重新發芽,然後經幾年撫育,變成蔥鬱郁的油茶樹林,除了樹木矮了些,產果榨油仍呈原生態,且比原先老茶油掛果更多,油更香醇。



關於生態油茶林這幾個字,老谷說得有些拗口,卻笑曰「這是林業方面的專家說的,有依有據。」他只曉得守望原始而又古老的油茶樹,對它進行翻新、耕耘,而林業技術人員卻說這就是保護和開發原生態油茶樹,是值得提倡的。谷告訴余,原生態這些字眼他一知半解,但對老一輩人手上留下的茶油山林,他覺得很有必要傳承下去,這就得有人打理,而這種打理是需要時間,需要精力,需要毅力,更需要「痴迷」的,一般人斷做不到。老谷扳著指頭和記者算了一下,僅他們觀音村和他一樣痴守老油茶林的人,已不上十人,且都是年歲大的人。老谷有些傷感,他說他這片原生態油茶林,只要放棄兩三年不管荊棘就會瘋長,馬上變成殘林,而他年歲已大,不可能再堅持很久,而他兩個兒子是不會傳承他的衣缽來種這片油茶林的,到時如沒更好的辦法,古老油茶林自然而然便會消退。對兩個兒子,老谷有些自豪,說他們都已是城裡人,一個在廣東東莞開廠;一個在耒陽做生意,都略有積蓄。老谷曰,他兩個兒子都不贊成他那麼大歲數了還在山上忙碌,但兒子的話在他心中只是耳邊風,他還是一如既往伺弄著這片古老油茶林,就如同捨不得離開故土不去城裡「享清福」一樣,他總是痴情守望著這片原生態油茶林。


在谷雲正的描述中,對油茶林的管理,那是要頗費一翻心思的,還要有百倍的勤勞和辛苦。老谷曰,一年四季,除了颳風下雨,除了冰雪天氣,只要有時間,他就要來到油茶山上轉轉,或中耕除草,或修枝剪葉,或疏通溝渠,或修路鬆土。記者來到谷雲正油茶林中,但見樹林中沒有一根雜草,山坡上光溜溜一片,一條土路從馬路上連接過來,而這條土路乃是老谷一鏟土一鋤頭修挖起來的,山雖不高,路雖不遠,但仍可窺視老谷對生態油茶林的保護之情,管理之情和痴迷之情。也許有人會覺得谷雲正打理這片油茶樹,肯定有利可圖。余開始也有疑慮,覺得老谷管理這片油茶林應有利可圖。然深入了解,卻是千差萬別。老谷和余算了一筆帳,他家十一畝原生態油茶林,縱使豐產年,也只能打二百多斤茶油,收入亦在一兩萬元之間,而今年油茶減產,他只收了七十來斤油,除了留下自己吃外,只賣了兩三千塊額外錢,而這點額外錢還是偷偷瞞著兩個兒子弄的,兒子是不允許他賣油的,說家裡不差錢,幹嘛非賣不可?老谷悄悄賣點油,也是一種成就感,覺得自己的油茶好吃,別人比不上。當然,無論是賣一兩萬元還是賣兩三千元,如果和老谷一年來的付出掛起勾來,那就是很不值的一種營生了。老谷曰,他如果為了錢,花打理油茶樹十分之一的工夫,隨便砍點小竹子賣,一年就不止賺兩萬。其實,老谷對自家這片原生態油茶樹,早已不是用金錢來衡量,而是一種久而久之培養的情愫,一種對老油茶樹愛之又愛的不舍之情,一種對原生態油茶樹的保護之心,一種對耒陽傳統油茶林的痴迷守望之情。也許,這就是耒陽油茶產業生生不息,長久興盛的根源所在。老谷說,他還會堅守下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wkOR28BMH2_cNUglc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