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縱物慾不是做人的能耐,而是人生的無知

2020-09-15     坤麗科技

原標題:放縱物慾不是做人的能耐,而是人生的無知

人生有時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不少人以為,放縱自己的物慾就是做人的本事,也是一種能力,還以為那些克制自己行為的人都是老實,也是沒有本事的人。像在酒席上,眾人放開性子喝酒的時候,在這樣的場合中,越是能喝酒的人越是有本事的人,如果有人能夠克服自己少喝酒便成了一個」狗熊「。

像前些年在官場上有一句話,「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不吃白不吃,不撈白不撈。」起初,不少人認為這樣的人是有能力和本事的人,如此放縱自己,最終結果如何呢?不得而知。

做人放縱自己的慾望不是能力,而是墮落。一個人最大的無知就是放縱自己的行為,管不住自己的一張嘴巴,管不住自己的手,控制不了自己慾望,如此是不能自律的人,做人不能克制自己,不能約束自己,在這個燈紅酒綠的社會,就會被物慾所惑,最終難以自拔。

人是高級動物,有思想、有頭腦、有靈魂,人與動物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人能是夠約束自己的行為的,一個人不能約束和克制自己,就會放縱慾望,如此與禽獸就沒有兩樣了。

作家周國平說:」在生存需要能夠基本滿足後,是物質慾望仍上占風,繼續膨脹,還是精神慾望開始上升,漸成主導,一個人的素質由此可以判定。「可見,做人要克制自己的物慾,就要有自己人生的精神追求,人沒有精神追求是很可怕的,這樣的人就是物慾狂,最終沒有好的結局。

在商品經常時代,不少人被物慾所迷惑,有的人放縱了自己的行為,還無知認為這是有本事的象徵。一個人放縱了自己的行為,物慾就會變成了貪慾,最終不能自控,使人生走向邪路,這樣的事例在現實中時有所聞。

在現實生活中,無知的人總是看不起那樣能夠自律的人,認為自律的人是墨守成規,是做人太老實,這樣的人是沒有什麼作為的人。比如,有的人明明知道「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的道理,可有的人就是不信這個邪,還要抱著僥倖心理,喝了酒還要開車,以為今天沒有交警來查了,耍小聰明,結果是聰明反被聰明誤,這就是做人的無知和愚昧。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說:「君子有三種事情應引以為戒:年少的時候,血氣還不成熟,要戒的是色慾;等到身體成熟了,血氣方剛,要戒的是與人爭鬥;等到老年,血氣已經衰弱了,要戒的是貪慾。」孔子是智慧之人,說到了做人的根本,人生不能只做加法,還要做點減法,在追求物慾中當能克制自己,做人不能有貪慾。

人從心發,樹從根發。古往今來,人生的幸福就是修行而來,德為福根,幸福存在於健康的身體中,和諧的心靈中,美好的德行之中,人生需要自律,能夠自律的人才是修德之人,是能夠克制自己行為的人,這樣才不會被物慾所迷惑,被物慾所膨脹。

做人要自律,做人當知道這個道理,一個人能夠自律是人生最大的智慧,只有自律才能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做違規和違紀的事,如此,才不會有秋後算帳之時。自律就是做人的良知,是善良的心靈,人有了良知,有了善良之心,就是聰明的人,更是智慧的人,做人沒有自律,不能約束自己就是最大的無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tfQj3QBURTf-Dn57aX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