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糯豆包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智慧型手機的出現,改變了居民生活,整體邁向了智能時代,不管是六、七十歲的古稀老人,還是六、七歲的學前兒童,人人幾乎都擁有一部智慧型手機。
但未成年人玩手機,會對他們的影響有多大?這個問題,值得所有家長重視。
給網課準備的「設備」,卻被娃拿來打遊戲
受疫情影響,學校不能開學,孩子只能在家上網課了,寶媽小琴平時,很少讓孩子用手機電腦這些數碼產品,就怕孩子玩上癮,可在特殊時期也沒辦法,只好把手機和電腦都拿給孩子用。
小琴和老公白天要上班,沒法監督孩子,只能晚上回家後檢查孩子作業,看孩子白天的學習效果好不好。
剛開始時,孩子都還規規矩矩地聽課做作業,可一個星期後,小琴就發現孩子的作業質量明顯下降。
在檢查了手機和電腦後,小琴發現手機上,多出了一款吃雞遊戲,孩子也承認,是同學推薦給他的,而且班上很多同學都在玩,白天他就和同學約著一起玩遊戲,完全沒心思學習和做作業。
小琴心裡也知道,要孩子完全戒掉遊戲不太可能,只好跟孩子約法三章,如果學習任務保質保量完成,就讓他玩一會遊戲。
分析
家長都知道,孩子玩手機會對學習有影響,但影響到底有多大卻並不清楚?美國一項長達10年的跟蹤調查,就清楚表明了手機對孩子的影響。
他們用100個孩子,作為研究對象,其中50個孩子很少碰手機,10年後這50個孩子基本都考上了大學,而另外50個經常玩手機的孩子中,只有兩三人進入了大學。
更讓人扎心的是,國內的另一項調查顯示:我國,三線城市兒童手機的使用率為80%,二線城市為70%,一線城市為50%,調查結果與家庭經濟能力完全成反比。
這說明,一線城市的家長,更清楚手機帶給孩子的危害,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反而不讓孩子小時候就接觸手機,這樣孩子的未來,才有更多的可能。
智慧型手機不可或缺,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使用手機
1)制定使用手機的規則
要孩子完全不接觸手機,是不可能的,「堵不如疏」,給孩子制定好使用手機的規則,讓手機變成孩子手中的一個工具或是玩具,而不是讓孩子成為手機的奴隸。
明確告訴孩子,玩手機不能影響到平時的生活和學習,在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以後,可以作為獎勵讓孩子使用一會手機,每天最好控制在30分鐘以內。
2)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要過多地使用手機,特別是給孩子輔導作業時,不要一邊讓孩子做作業,自己卻在一邊玩著手機。
在這樣的環境下,就算是給孩子制定了使用手機的規則,孩子天天看著父母手機不離手,這就像是時刻在孩子面前放著一個誘餌,孩子只會一心地想應付完作業,就去玩手機,很難靜下心來學習。
3)多帶孩子參加興趣活動
如果孩子愛玩手機,說明平時家長的陪伴不夠,多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多把孩子帶到戶外活動,讓孩子體驗這個世界上的其他美好。
當孩子發現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時,手機遊戲對孩子的吸引力就減弱了,而他們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時,自然就不會整天宅在家中玩手機了。
玩物喪志,孩子從小就玩手機,極有可能葬送掉孩子未來的大好前程,但歸根到底,這也是孩子與家長共同造成的,家長務必用心管教,讓孩子遠離手機。
今日話題:你家娃玩手機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