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普遍認為黃金坑將現 對科技股多空分歧大

2020-03-04   新京報HI財經

本周市場呈現反彈行情,3月4日,滬深300保持4000以上,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均有小幅上漲。3月3日,上證指數、創業板、深證成指漲幅均超過3%。同時,在經歷多日凈流出後,素有「聰明資金」稱號的北上資金調轉方向,重新開啟掃貨模式。3月4日北向資金凈流入7.8萬億。

現在是否「黃金坑2.0」再現?市場是否會像年後那樣再迎來高漲行情?私募排排網對此展開了調查,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81.29%的私募認為疫情不改A股長期走牛趨勢,市場出現大幅調整反而是給了踏空者上車的機會,當前出現「黃金坑」的機率很大;另外18.71%的私募則認為目前疫情局勢仍不明晰,本輪調整與年後首個交易日調整的背景和估值水平都不一樣,市場仍存在繼續探底的可能。

私募普遍認為市場出現「黃金坑2.0」機會大

A股市場於本周成交額再次破萬億。A股歷史上出現成交額連續破萬億的情形僅在2015年、2019年和當下出現過。而持續時間超過9天的,僅在2015年出現過3次,且基本發生在5178點前後。那麼,現在是否黃金坑再現?後期又應該怎麼選擇板塊機會?多位私募機構表示出現黃金坑機率較大。

對此華炎投資投資部副總裁李元凱表示,市場出現黃金坑2.0的機率偏大。後期市場有兩個方向可以選股,一個是全球性降息潮引發的相關板塊的投資機會,例如一些商品可能會走出一波上漲周期。另一個則是國內強刺激的經濟政策,像傳統基建、新基建、汽車消費等都對經濟刺激有明顯作用的板塊進行布局。

「目前中國A股市場已經具備牛市啟動的三大要素:一是政局穩定,資金開始追逐⻛險資產;二是推動資金入市的制度設計日益完善;三是代表未來發展趨勢的優秀企業不斷湧現。2019年的上漲僅僅是一個起點,2020年將迎來全面的牛市行情,高度看好新能源、5G應用和半導體產業的投資機會。」榕樹投資總經理翟敬勇表示。

天和投資研究部副總監閆世文認為,之前多次提到驅動本輪反彈的主要邏輯是疫情導致的財政政策的預期加碼和貨幣政策的預期寬鬆,外圍市場大跌只會影響短期走勢,不會改變上述邏輯,市場調下來反而帶來上車機會,所以目前認為是黃金坑再現。近期建議重點關注兩個方向,第一,受益財政政策加碼帶來的大基建投資機會:如建築建材、高鐵、特高壓、民爆等;第二,受益貨幣政策寬鬆的投資機會:如有色等,短期看他們的彈性相對較大。

市場對科技股多空分歧大

今年以來,科技股漲幅領先其他板塊,各類科技主題基金也明顯出現大量資金流入,不過受到境外成熟市場巨幅波動的影響,上周科技股出現深度回調,三天時間抹去了幾乎一半漲幅。但本周一在美股止跌強勢反彈的帶動下,科技股行情又捲土重來,周二科技類ETF再成吸金熱門,5GETF、晶片ETF、半導體50ETF等科技類ETF成交額累計超百億。

在經歷了年後大幅上漲之後,當前市場對於科技股的多空分歧較大,對此,領睿資產研究部表示,目前國內政策仍是市場近期波動的核心,在寬鬆的貨幣環境和經濟結構調整的背景下,泛科技仍會是市場最大的主線。

「科技能否牛下去,看的是具體的細分領域,從產業角度來看,比如國產替代、5G、雲計算,都尚處在剛起步階段,從產業發展來看是剛剛開啟,趨勢上是非常確定的,因此還是比較看好長期的趨勢機會,更看好半導體材料、雲計算、5G應用、軍工、光伏、電動車、醫療服務等領域的機會。」鑫然投資董事長孔令峰也指出。

華炎投資投資部副總裁李元凱介紹,科技股從去年年初到今年部分股票的漲幅是巨大的,短期出現明顯的調整行情,後市需要謹慎參與科技股的行情,有小部分股票業績明顯增長還有行業景氣度不斷提升,「黃金坑」後依舊能不斷走高,但大部分科技股本輪上漲行情可能會告一段落,建議謹慎參與。

「創業板短期炒作跡象已經比較明顯,尤其部分概念題材股價翻倍,嚴重脫離基本面,短期蘊含了較大風險。」朴石投資創始人向朝勇表示。他認為,科技創新是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方向,創業板中具有真正創新能力的優秀企業,在業績基本面逐步消化估值的前提下,未來還有比較大的空間,晶片、新能源汽車以及生物醫藥等領域的優秀企業尤其具有長期投資價值。

新京報記者 張姝欣 編輯 徐超 校對 李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