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今日美國報》4月1日文章,原題:中國是這樣擊敗新冠病毒的。但專家們說美國做不到像中國那樣 2月下旬,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蔓延,當地政府挨家挨戶地進行健康檢查——將每個出現感染症狀的人強制隔離在臨時醫院和隔離場所。城市中隨處可見的大型公寓樓管理員被指派為臨時保安人員,測量所有居民的體溫,決定誰可以進入,並對送來的食品和藥品進行檢查。
無人機盤旋在街道上,官方通過廣播要求人們回到室內,斥責不戴口罩的人。在中國各地,人臉識別軟體與手機應用程式相關聯,根據傳染風險對人們進行顏色編碼,從而決定誰可以進入購物中心、地鐵、咖啡館等公共場所。
目前,疫情中心轉移到美國,中國官員和公共衛生專家認為,即使美國立即採取西方科學顧問所倡導的嚴格檢測和封鎖措施,仍不足以阻止疫情的蔓延。
為平息疫情,北京啟動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群眾動員工作之一,關閉了所有學校,要求所有人待在室內,迅速建成了十幾家大型臨時醫院,並向武漢及其周邊地區增派數萬名醫護人員,認真仔細地檢測和追蹤可能感染病毒的每個人。中國所做的遠不止這些。
中國政府顧問王輝耀表示:「封鎖、禁止聚集、隔離、檢測、洗手,單單這些是不夠的。還應儘可能地在體育館、大型展覽館中大規模隔離感染者。這看起來極端,但確實有效。」他說:「武漢的口號是『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在美國,特朗普總統呼籲避免10人以上的聚集,並建議疫情最嚴重的州關閉學校、酒吧和餐館。但總體而言,是否關閉企業或命令人們待在家裡,由各個州和城市自行決定。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研究員安迪·莫說:「中國對疫情的反應是全國性的:系統、全面和協調。這就是中國能夠如此大幅『拉平曲線』的原因。」他指的是旨在控制病毒感染數量的社會隔離措施,把它控制在醫院和醫護人員可應對的水平,否則他們將不堪重負。
莫對美國人是否願意遵守強制檢測和遏制病毒的方法表示懷疑,這些方法的落實有賴于堅定的「集體主義」觀念。美國人在個人主義和公民自由的氛圍下成長,它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歐洲已採取了中國一些最嚴格的限制性措施,但並非全部。在法國,居民在離開家時需要寫明正當理由。警察會對不遵守禁令的人處以罰款。
一些美國公共衛生官員承認,要在疫苗取得突破之前控制病毒,可能需要採取超出多數美國人所能接受的行動,比如大規模隔離和其他嚴厲的行動限制。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長弗朗西斯·柯林斯說:「我們現在需要採取的方法,應該是那種大多數人會覺得太過激進的,因為不這樣做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可能像中國這樣的國家更具備自上而下改變某些行為的能力。但我們也應該能夠以我們自己的自下而上的方式來做到這一點。」
高風諮詢公司的香港創始人謝祖墀表示,總體而言,大多數中國人支持政府的強硬措施。他說:「隔離是關鍵。這取決於具體怎麼做。中國政府決定以某種方式去做。事實證明它相當有效。」
上周,一名英國視頻博主發布了一段視頻,解釋了中國實施「零接觸」政策中較為溫和的一面。比如,允許居委會負責(為居民)購物和送貨。疫情期間全國高速公路免費,沒有限制公路上的汽車數量。沒有車的人可根據需要乘坐專門的客車,他們可以在智慧型手機上購買車票,而載客量不得超過50%。(作者金·海爾姆加德等,喬恆譯)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金·海爾姆加德等 喬恆譯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