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財經類媒體出台一份專文,分析了意甲各隊的「轉會市場收益」(capital gain)的能力,尤文第一,羅馬第二,國米屈居意甲第四。
做個必要的解釋:這個所謂的capital gain是歐足聯FFP提出的概念,簡單地說,就是球員出售價格,減去球員目前成本攤銷的帳面殘值,這個數值就被FFP規則計算為盈利。
意媒以布羅佐維奇為例進行簡單舉例:2015年,國米用先租後買的方式引進布羅佐維奇,球員的租借費、買斷費、後續浮動轉會費累計相加是1000多萬。五年之後的現在,計算成本攤銷,布羅佐維奇的「帳面殘值」是300萬。
假設今夏7月有其他球隊以違約金(6000萬歐元)帶走布羅佐維奇,他就將給國米留下5700萬歐元的capital gain。
根據意媒評估:過去五個賽季,尤文圖斯是意甲最擅長製造轉會市場收益的球隊,他們的這一收益高達4.186億歐元。羅馬排名第二,4.048億歐元。那不勒斯排名第三,2.409億歐元。國米排名第四,1.89億歐元。然後是亞特蘭大(1.309億歐元)、拉齊奧(1.202億)、AC米蘭(7160萬歐元)。
需要強調,本文只計算轉出球員的創收,至於這五年各隊花了多少錢引援,那是另一回事。
帕洛塔時代的羅馬,就是一支賣血為生的球隊,這些年紅狼軍團賣出去的明星可以組隊,數字遠高於國米並不令人意外。
但讓藍黑軍心裡發苦的是:這五年時間,在轉出球員製造收益方面,國米比尤文圖斯整整少了2.3億歐元。
眾所周知,原本國米創收能力就不及尤文,且運營也沒有尤文那般強硬狠辣(比如這次新冠疫情,國米空場比賽的場次一律給已經購票的球迷退票,尤文卻能以「法律規定俱樂部無需為不可抗力原因退票」為由,拒絕退票,笑納義大利德比的300多萬票房收入,無視大批白花錢的死忠球迷),再加上在賣球員盈利方面藍黑軍亦是遠遜於尤文,所以在球市引援方面,國米可利用的資金、本錢都遠遜於斑馬軍,也就不奇怪了。
這五年時間裡,斑馬軍團收益最高的轉會當然是出售博格巴,從曼聯幾近免費引進的法國中場,以超過1億歐元的高價賣出。
當然,尤文盈利的交易很多,最近的幾筆,比如坎塞洛3500萬引進,6500萬賣出;再比如尤文免簽的埃姆雷-詹,如今以100萬租借費、2500萬買斷費(已支付)的方式轉會多特蒙德。
相比之下,國米這5年里,很難通過轉出球員製造收益。
即便1.89億歐元這個數字,其實也有很多水分,因為在飽受FFP諒解協議困擾的那些年裡,國米與亞特蘭大、帕爾馬等夥伴做了很多帳,拿了很多青訓球員來做文章,實際上並沒有帶來多少真金白銀。
舉個例子:近期很多人留言問筆者,為什麼區區一個巴斯托尼,轉會國米之前基本沒怎麼在意甲踢過,國米竟然要花3100萬歐元買斷他(這個數字是2017-18賽季國米官方財報里白紙黑字明確記載的)?
這個問題之前撰文講過。因為在那幾個轉會期,亞特蘭大也從國米買了不少青訓球員,比如法比奧-埃古菲600萬歐元,馬爾科-卡拉羅500萬歐元,大衛-貝特拉700萬歐元,這還只是成年隊,青年隊的交易更多。這1800萬的capital gain,幫助國米度過了當時歐足聯的FFP審查。然後在巴斯托尼交易里,國米投桃報李……
所以,財經類媒體更傾向於將巴斯托尼的轉會費理解為是某種「匯總買單」,或者說是「拆藉資金」後的還款,或者說是還人情。反正就是一系列做帳交易的衍生品。意會即可。
實事求是的說,國米這5年通過賣人盈利的1.89億數字本就遠遜於尤文,而這個數字本身,因為做帳因素,還有水分。
據統計,這五年里,國米單筆轉出收益最高的球員是皮納蒙蒂轉會熱那亞,帶來了1900萬歐元的收益。不過,依靠年輕球員帶來轉會收益的做法畢竟是不利的,一個扎尼奧洛,就讓藍黑軍心裡添堵很多年。
這五年時間,困擾國米的最大問題是,想賣的賣不上價或者乾脆賣不出去,能賣上價的又不想賣。
其實這些年,國米出售的球員不少,一些邊緣人是想賣卻賣不掉的,比如佩里西奇、納因戈蘭、伊卡爾迪三個租出去的,目前來看有可能集體不被買斷。
能賣出去的,都是白菜價賣掉,比如庫茲曼諾維奇(200萬)、奧比(220萬)、阿爾瓦羅-佩雷拉(250萬)、長友佑都(250萬)……這樣的轉出,很多個加起來也沒有多少收益。
真正在球市上被多支球隊哄搶的搶手貨,比如勞塔羅、什克里尼亞爾、埃斯波西托等人,又恰恰是國米不想賣的。
綜上,這就是國米capital gain能力遠比尤文差的原因。目前來看,馬洛塔等新的經營團隊也暫未能解決好「出售難」的問題,因為冬窗期國米希望換取資金的邊緣球員同樣賣不上價格。
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將是國米近期內的頭等大事。意媒斷言:若有一天國米邊緣人也能如尤文一樣,動不動在球市上賣出幾千萬高價,那時,藍黑軍與尤文掰手腕的能力,就會大大加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