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此話有怎樣的現實意義?

2019-09-08     梧桐樹邊羽


來源與釋義

大多數人是看《紅樓夢》,從曹雪芹處得來這兩句。

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

原文出自妙玉評詩:

古人中自漢晉五代唐宋以來皆無好詩,只有兩句好,說道:「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

從這字裡行間,自然看出這兩句詩更有出處,原句出自范成大的《重九日行營壽藏之地》:

家山隨處可行楸,荷鍤攜壺似醉劉。

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

三輪世界猶灰劫,四大形骸強首丘。

螻蟻烏鳶何厚薄,臨風拊掌菊花秋。

這首詩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專門分析,並理清了「鐵門限」到「鐵門檻」的變化,這裡就不再贅敘,有興趣的可以自行翻閱《范成大的《重九日行營壽藏之地》賞析》。

不過這兩句詩也並非「鐵門限」和「土饅頭」的原創。

王羲之的七世孫,隋代高僧智永和尚,繼承家風在雲門寺練書三十年,書寫真草《千字文》八百餘本,分送浙東諸寺。因求書者眾多,住處門檻幾被踏穿,遂包以鐵皮,人稱「鐵門檻」。這裡用來顯示門庭高貴,長盛不衰。

而「鐵門限」和「土饅頭」的對應說法呢,則來自唐代詩僧王梵志的二首打油詩,

《世無百年人》

世無百年人,強作千年調。

打鐵作門限,鬼見拍手笑。

《城外土饅頭》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

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

這兩首打油詩直白淺近,卻又有些佛學哲理思考在裡面。將墳墓比作「饅頭」,將活人比作饅頭裡面的餡,也算是幽默得很。

所以這「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兩句詩的意思就是:「你便有為了千年長盛打造的鐵門檻,終歸逃不過人生最後一抔土。」

至於妙玉獨獨推崇這兩句詩,大概跟她自身是個尼姑有關吧。看透生死是她的日常修行。不過若沒有了賈府的鐵門檻照顧著,便看透了生死,卻也沒辦法活透人生。

按照她對漢晉五代唐宋的詩的看法,也證明她不諳世事,不懂除了鐵檻寺和饅頭庵之外,還另有人生。

現實的意義

因為這兩句詩出自佛理詩,其中「鐵門檻」和「土饅頭」也來自佛理詩,加上妙玉又是佛門中人,所以基本上這兩句詩就是用來宣講人生如夢,如露如電的佛教義理的措辭。

這在現世有沒有意義?

有,但是不大。

這是對失敗者的安慰,對失去者的寬心,對弱勢者的同情,對拖延者的放縱。

外加一點點對成功者的揶揄。

注意,題主問的是社會生活中的意義,而不是在修行者中的意義。

對修行者來說,看穿成敗得失、過去未來是「悟」的必經之路。

而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所謂「通透」、所謂「隨性」、所謂「不爭」,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就意味著失敗。

你若抱著這種心態,還沒開始就失敗了。

那這種理論到底有什麼意義?說白了,就是在努力、盡力仍然失敗了之後,安慰一下自己受傷的心,讓自己儘快遺忘,然後抹乾眼淚重新上路。

不過只能偶爾用用,自己真信了的話,人生也就廢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aLxJG0BJleJMoPMCe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