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克•貝松式老梗新番,《尼基塔》的核配《紅雀》的皮值得玩味

2019-09-11     得著說

「就喜歡靜靜地看著你裝逼」,說得就是得著對呂克·貝松這麼多年的刻板印象。

影迷最愛的其實是像呂克·貝松這樣的電影人:有久經考驗的經典作品(《這個殺手不太冷》、《颶風營救》),有觸類旁通的才華(紀錄片《家園》),有獨樹一幟的畫面和風格。即便在圈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依然能吃著大IP的老本過日子。

這幾年,凡是呂克·貝松的電影,得著必看。不過,從萬眾矚目、寄予厚望的《超體》、《星際特工:千星之城》不溫不火,到身為編劇開新坑的《盜潛黃金城》很平庸、製片編劇雙管齊下的重啟之作《的士速遞5》很無趣,再到「下半身」那檔子事兒,呂克·貝松的金字招牌也耗得差不多了。

同樣是商業片大導演,好萊塢的史匹柏,前腳拍了內斂寫實風的《華盛頓郵報》,後腳跟著奇幻懷舊風的《頭號玩家》,無論是天馬行空的拼創意,還是嚴肅內斂的談理想,都能遊刃有餘、寶刀不老。

回頭再看號稱「法國的史匹柏」的呂克·貝松,許是被押上全部的《星際特工》打擊得有些一蹶不振了,這幾年片監製、編劇和執導的片子不少,屢次瘋狂試探而不得,才終於有了今年才上映的動作驚悚電影《安娜》。

談《安娜》之前,繞不開呂克·貝松早年的成名作《尼基塔》。一個人戰勝一個官僚體系是背景,叛逆冷艷與尋找自由是亮點,交錯的閃回與迷幻的動作戲,構成了本片充滿質感的獨特風格化。

即便是「大爽片」,也要講套路的,呂克·貝松的慣常套路就是,將「大女主動作片」的題材,配上光影對比和犀利剪輯。在此之前,這套醇熟的手法幾乎沒怎麼失手過,算得上他的看家本領了。

重塑經典、重回巔峰,這也是為何觀眾再次對《安娜》寄予厚望的初心。

《安娜》之前,有了《極寒之城》與《紅雀》,三部片子講的故事、基本套路很類似,大女主殺手的冷酷無情與熱情似火,也「政治正確」的順應了西方越來越高漲的「平權主義」勢頭。

與《極寒之城》豆瓣同為7.2分的《安娜》,體現出觀眾難以啟齒的糾結情感:

一方面,呂克·貝松的敘事手法和場景調度依然老辣、成熟,來自俄羅斯的新人薩莎·露絲,以獨特的冷艷美和疏離感,給人十二分的驚艷;

另一方面,即便大量採用閃回反轉的超線性敘事手法,為全片後三分之一營造出不錯的懸疑感和戲劇性,新瓶裝舊酒的老梗新番(厭倦殺戮、嚮往自由、兩難抉擇),想要取悅和說服觀眾變得難上加難。

【注意:以下有大量劇透,請謹慎食用】

《安娜》的故事很簡單:根正苗紅卻不得志的女主,被克格勃成功「招募」成了「紅雀「,與KGB男特工搞在一起;一帆風順的乾了很多票,不想任務中被中情局成功「策反「成了「雙面間諜」,與CIA男特工搞在一起;

夾在兩個國家、兩位帥哥中間的她,厭倦了「五年之後又一年」的殺手生活,順水推舟的成了黃雀在後的女上司,成功上位的最重要「砝碼」,在瞞天過海計中計之下成功的金蟬脫殼,最終重獲自由。

薩莎·露絲是幸運的,除了有大導演呂克·貝松捧著,還有希里安·墨菲(《盜夢空間》的富二代)、海倫·米倫(《女王》包攬奧斯卡、威尼斯、金球影后的那位)、盧克·伊萬斯(《速度與激情》大反派歐文)搭戲,光睡了兩位當紅男星就已經賺足了眼球。

不得不承認,大長腿版「尼基塔」 薩莎·露絲,充分展現了俄羅斯美女特有的冷艷之美,那種與生俱來的優雅氣質與猶豫眼神,是好萊塢一眾女演員怎麼模仿都得不來的。

《紅雀》中,「勞模姐」詹妮弗·勞倫斯大膽出位很用心,那隻「紅雀」很美艷,卻總覺得差了一口氣。

在這部片子中,得著看到了《生化危機》中的米拉·喬沃維奇和《尼基塔》中的安妮·帕里洛德的影子,甚至,彈無虛發的冷峻表情,讓人不由得聯想起《疾速》系列中,基努·里維斯飾演的「殺戮狂魔」約翰·威克。

這就是頭一次主演國際大片的薩莎·露絲,給觀眾留下的所謂「印象」——全部都是別人的影子。

選角這件事上,呂克·貝松當然要有所取捨,按照老套路去「套新娃」,對於演技和經驗不多的薩莎·露絲,才是最貼心的的量身定製。呂克·貝松深知,一個新人,「本色出演」才是最穩當、「不出戲」的選擇,非得要求跟查理茲·塞隆、詹妮弗·勞倫斯比演技,基本上跟自尋死路沒什麼區別。

片中,呂克·貝松很套路和也很用心的,為薩莎·露絲設計了一條清晰的「成長主線」,放縱、逃避、掙扎、突破,完滿的勾勒了女主的命運轉折,從厭倦殺戮到嚮往自由,試圖為女主的人性進行大寫加粗的升華。

可惜,一切都太似曾相識、太做作了,哪怕影片最後的那組「致敬里昂」的鏡頭,也很難讓觀眾融入感情、引發共鳴。

稀鬆平倉的劇情與稀鬆平常的打鬥,確實是絕配。《安娜》中女主的幾場打戲,場面調度和快速剪輯很見功力,這是呂克·貝松的功勞,想來也是約翰·威克的「功勞」。

三部曲中打戲最精彩的《疾速備戰》,都沒能入一些觀眾的「法眼」,《安娜》這種露怯的三腳貓功夫,也就是追求個纖細女特工以一敵百的新鮮感而已。

呂克·貝松依然是大師,商業大片《安娜》的成色和品質不差,敘事很流暢、反轉很帶感,依然是濃濃的呂克·貝松式風格。只是,前有《極寒之城》和《紅雀》,再去套路下去觀眾都看膩了,所謂的升華與深度就別提了,再加上,捧新人這種事基本上得「靠天吃飯」,呂克·貝松的如意算盤,這次打的有點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RSdbW0BJleJMoPMMTK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