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大調查:導師們,請為博士生找工作上點心

2019-11-22   科學網

作者 | 賈春花

學術難搞、工作難找、抑鬱壓力大……博士生的生存狀態一直備受關注

11月21日,Nature發布了一項針對6300名博士生的調查結果,博士生與導師的關係成為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

調查發現,那些對導師不滿的博士生最擔心找工作沒人管。基於調查,作者呼籲,導師應當為博士生提供更多的職業指導。

畢了業幹啥?前景咋樣?——博士生最關心的問題

雖然博士生的延畢之風愈演愈烈,但在這張來自亞洲、歐洲、北美洲等6大洲共6300名博士的調查排行榜上,畢業的問題只屈居第三。

排在前兩名的是職業前景、平衡工作和生活。79%的被調查者認為,職業前景最重要。

很好理解,為什麼要讀博士?不就為了找個好工作嘛!

1/4的博士生想換導師,為啥?

在6300名博士生中,近1/4的被調查者表示,如果再有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他們不會選擇目前的導師。更有8%的人說,他們根本不會讀博。

至於原因,博士生一致認為,是因為導師不管我。

Nature的調查顯示,對博士生找工作不上心,成為最大的槽點!

只有28%的博士生承認職業規劃得到了導師的建議,比2017年的調查下降了很多。也就是說,有超過2/3的博士生在找工作方面沒有得到導師的幫助。

只有1/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從導師和其他課程中獲得的職業指導感到滿意,這遠低於2017年調查的40%。

對此,在英國劍橋大學獲得醫學物理學學位的博士生威廉士說,只有極少數學生能自食其力同時搞定學術和工作,大多數博士生都搞不定。

一對一指導?有點奢侈

更令人震驚的是,49%的學生表示,每周與導師一對一交流的時間少於一小時。

前面那位威廉士回憶,自己導師學術水平很高,但她沒有多少與導師相處的時間,「博士期間,他曾在打電話的時候叫錯了我的名字」。

這實在太傷人了!

面都見不著,不管職業指導還是學術指導,都成了奢望。

受訪者彼得·巴特勒提到,自己在英國布里斯託大學讀物理學博士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沒有得到導師的指導,基本都是自己研究問題。

導師做了什麼?

給大方向的決策啊,修改論文啊。對了,還有拿項目呢!

對於這些工作,巴特勒承認導師給了很多很好的決策建議,也幫自己發表了論文。

但是,他覺得這並不是自己期待的師生關係,科研過程特別是實驗有導師的指導和幫助還是非常必要的。

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研究院即將發布的報告指出,積極的指導是「完成STEM(科學,技術,工程或數學)學位的最重要因素」。

該報告還引用了一些研究,表明受到有效指導的學生更有可能發表論文,並且更有可能完成博士學位課程。

對導師滿意的博士生怎麼想?

值得安慰的是,仍然有很多幸運兒,得到了導師的積極指導,他們構成了本次調查中對導師滿意的大多數。

比如,來自印度班加羅爾賈恩大學的心理學博士生Samhita Krishnaswamy說:「在導師的指導下,我可以靈活地學習心理學的多個領域,包括印度土著人口心理學等,這為我成為獨立研究人員奠定了基礎。」

美國國家超導回旋加速器實驗室博士生瓦爾韋德表示,初進實驗室時,他被回旋加速器研究人員的經驗和知識給嚇住了。

「我的同事已經工作了40年,而我就是個菜鳥。」他說,「如果沒有導師的悉心幫助,我想我沒法應對科學上的挑戰。」

不過,神仙學霸畢竟太少,大多數資質能力平凡的博士生,還是需要站在導師肩膀上的!

而這正是Nature此次調查中博士生們的呼喊。

合作事宜:market@stimes.cn

投稿事宜:tougao@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