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P·T》中看輪迴空間與「未知」心裡因素對恐怖遊戲的推波助瀾

2019-08-27     共由說

遊戲經歷多番改變與進化,產出多種類型,恐怖遊戲作為其中一類,同樣繁衍不息、代代相傳。在恐怖遊戲中,有以喪屍、生化妖怪為主的,有以解密、探索背後真相為主的,也有在密閉空間中營造恐怖氛圍為主的……今天,我們將探索一款以輪迴空間為主要畫面的遊戲,那就是《P·T》。

《P·T》的創作人是知名遊戲製作人小島秀夫以及好萊塢導演曾導演過《環太平洋》的德爾·托羅與曾飾演過《行屍走肉》中一員的演員諾曼·里德斯,三人強強合作,將這部恐怖遊戲中的傳奇"半成作"帶來人間。為什麼說這是一部"半成作"呢,因為這部遊戲最後被無奈下架,而且僅僅是作為一款可以玩的"預告片"存活在人們心中,成了玩家心中的一點硃砂痣。

《P·T》當初僅是一個實驗項目、半成作品,它還是恐怖遊戲《寂靜嶺》新作的預告版本,就取得了如此之大的反響,其中的成功之道就值得我們好好深思一番。

超越《寂靜嶺》表、里世界概念的輪迴空間

首先,在說《P·T》之前,我們就要談一談在此之前的恐怖遊戲巨作《寂靜嶺》,畢竟《P·T》是因為《寂靜嶺》而生的。《寂靜嶺》是以第三人稱隨著玩家開始冒險,遊戲中分為表世界和里世界,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表世界和里世界的概念在之後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有出現過,比如2018年火過一時的韓國恐怖片《昆池岩》,就採用了表世界和里世界的概念。

更是有一部美劇專門用以致敬《寂靜嶺》,那就是美國NETFLIX公司打造的驚悚科幻美劇《怪奇物語》,其中的主角們在表世界的遭遇與在里世界的冒險都非常有趣,使得許多人通宵刷劇。

《寂靜嶺》採用表、里兩個世界,也可以說是兩個空間,很大程度上受心理恐怖類文學的影響。而類似這種異次元空間元素,不外乎幾個功能點。一是增加遊戲難度,玩家在兩個世界中來回切換,尋找線索。

二是封閉空間增加恐怖度,如同其他解密遊戲一般,在里世界中需要打敗怪物還要尋找真相和線索,封閉空間營造的恐怖氛圍一直以來是遊戲中的最愛,例如2019年Steam上排行前十的恐怖遊戲《未死之人》、《太空礦井》,都採用的這種模式。

三是異次元解釋遊戲的科學性,表世界無法發生的事、科學難以解釋的事,通過異次元空間解釋就好了。里世界中的大鐵頭將無法出現在表世界等的設定,也讓玩家覺得稍微有那麼一點安全感。俗話說,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解釋不通,穿越時空。此乃無論是遊戲界還是影視界、小說界都尊為聖旨的一道口訣。

可以說,《寂靜嶺》創造的表、里世界這個概念非常獵奇、新穎、難以超越。小島秀夫在創作《P·T》之前,就想過要做一部超越《寂靜嶺》前作卻又不選擇喪屍、血腥、暴力等元素的遊戲。《寂靜嶺》前作採用異次元空間,那麼,《P·T》是否能選擇新的環境模式進行創作,將玩家步步引入?

於是,同樣是通過心理恐怖文學類的展現方式,《P·T》採用了輪迴空間這一創作模式,玩家反反覆復、輪輪迴回在一個L形走廊行走,每次看到的都是同樣的一副場景,但每次場景卻有稍微的差異,這讓玩家變得好奇,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變化?同時,也讓他們在這種疑問中逐步深入,完全沉浸在遊戲劇情之中。

未知的恐怖高於一切

小島秀夫認為,恐怖遊戲中最令人恐怖的不是如同《生化危機》中的喪屍、生化怪物或者如同《電鋸驚魂》中那樣的血腥暴力,通過怪物砍殺等血腥暴力等手段令玩家感到恐怖,但事實證明,眾多玩家評論,這類電影的恐怖度明顯不大,只能說血腥暴力的畫面非常有視覺衝擊感,讓人覺得獵奇罷了。

所以小島秀夫打造了這樣一個不需要暴力、喪屍、怪物來營造恐怖氣氛的預告版遊戲,而是通過一種心理暗示,一種未知的未來來營造恐怖的感覺。

遊戲選用第一人稱視角,比第三人稱視角更有遊戲沉浸感,當玩家來回在走廊行走、探索時,發現每次輪迴出現的畫面都有稍微的差距,當好奇心達到一定值,玩家去探索那些在輪迴中慢慢打開的臥室縫隙、浴室門縫,不看不要緊,好奇心可是會害死貓的。眼前出現的景象則是會讓人大吃一驚,痛哭流涕或者直接摔遊戲機。

雖然有這些恐怖元素,但是玩家不得不頂著那一顆膽戰心驚的心臟繼續冒險,為了解開最後的謎題,在這些房屋之中收集那些逐漸透露出的碎片式的信息,最後解開整個謎題。

而《P·T》中,這種跳躍式恐怖場景的遊戲並不多,但是每一次都會讓人心跳如雷。主要原因還是小島秀夫採用的心理暗示類手法營造的恐怖氣氛,讓"未知"這個詞貫穿遊戲始終。

輪迴、未知重啟恐怖遊戲之門,遠離血腥、暴力紅色布景

在此之前,也就是2014年前,遊戲界的恐怖遊戲處於一個低谷時期,當時的遊戲多以血腥、暴力等紅色布景為主,偏離了恐怖遊戲主要以"恐怖"為關鍵詞的主題。諸如《惡靈附身》、《異形:隔離》、《直到黎明》等遊戲,採用大逃亡、生化怪物、血肉橫飛等大場面,刺激著玩家的腎上腺激素。

而《P·T》的出現,則是帶給了業界一種新的探索建造恐怖遊戲氛圍的啟示,或許不需要諸多暴力、紅色博人眼球的畫面和特效,僅僅是利用輪迴空間中玩家自己的腦洞、未知的下一步,就能讓人汗毛倒立。

但是《P·T》作為《寂靜嶺》的預告先作,不久之後也就下架了,讓人覺得可惜。

但是,《P·T》的影響卻遠不止於此。不少爭相模仿《P·T》的遊戲相應而生,如15年加拿大粉絲創作的《PuniTy》,但最後因為這一作品的還原度非常高,被科樂美的律師函警告駁回,無奈又下架。同時,另一位17歲少年的模仿版本《P·T for PC》,也是同樣受到了科樂美的警告,被告知不能有後續創作。

之後還有很多以封閉空間、輪迴空間、鬼屋開門的遊戲,有的遊戲粗製濫造,有的遊戲小有名氣,有的遊戲受人喜歡,雖然再也找不到當初試玩《P·T》的感覺,但是《P·T》帶來的影響確實眾多恐怖遊戲愛好者喜聞樂見的事。

小結:

我們知道,遊戲的種類有很多種,恐怖遊戲製造恐怖氛圍的手段也有很多種,但是任何一部創造先河的作品都是應該被紀念的,正如打開輪迴空間模式,引領恐怖遊戲走向"未知的探索",降低恐怖遊戲界內一度紅色布景狀況的《P·T》!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OPO1mwBJleJMoPMkJr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