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一位不知名詩人,寫下一首敘事詩,卻成為發人深省的千古名作

2019-11-22     慶余

敘事詩,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體裁之一。它是以敘述歷史或當代的事件為內容的詩,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如有著「樂府雙璧」之稱,東漢的《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詩》,就是敘事詩。到了唐代,隨著元稹和白居易等文人大量創作敘事詩,出現了《連昌宮詞》、《長恨歌》、《琵琶行》等名篇,敘事詩得到了空前的繁榮。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女耕田行》,就是唐代詩人戴叔倫創作的一首敘事詩。雖然相較於元稹、白居易來說,戴叔倫要不知名的多。但是它筆下的這首敘事詩,卻是一首情節完整緊湊,詩情豐富飽滿,能夠給人以生動、真摯、深切之感,不可多得的一首千古名作。尤其這首詩所敘述的,還是安史之亂給農村帶來的災難,所以它還發人深省。

《女耕田行》

乳燕入巢筍成竹,誰家二女種新谷。

無人無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

自言家貧母年老,長兄從軍未娶嫂。

去年災疫牛囤空,截絹買刀都市中。

頭巾掩面畏人識,以刀代牛誰與同。

姊妹相攜心正苦,不見路人唯見土。

疏通畦隴防亂苗,整頓溝塍待時雨。

日正南岡下餉歸,可憐朝雉擾驚飛。

東鄰西舍花發盡,共惜餘芳淚滿衣。

《女耕田行》主要描寫了兩位農家二女耕田以及成年難嫁的典型事例,塑造了動亂時代中農村人民的勤苦形象,揭示了安史之亂給農村帶來的嚴重災難性後果,表現出了戴叔倫對農家的同情。由於這首詩篇幅較長,根據詩意,下面我們分為四個部分來看。

首先,詩的開篇四句為第一部分,它描繪了農家二女在田野刀耕的情景。它的意思是說,新生的小燕已經開始飛翔,竹筍也已經長成竹子,又到了一年春耕時節,田野上是誰家的兩個姑娘在播種新谷?估計是因為她們家既沒有男人,也沒有耕牛,只好姐妹倆持刀砍地,把土翻鬆。

從其意思我們可以得知,戴叔倫先是以路人的眼光,對二女在田野刀耕的情景進行了描繪。首句「乳燕入巢筍成竹」是起興,接著的反問句「誰家二女種新谷」則入題,隨後便道出路人的猜想,即「無人無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那麼究竟事實是怎樣呢?

隨後的六句,也就是詩的第二部分,戴叔倫記敘了二女對路人的答話,用她們自敘的口吻回答了刀耕的原因。即姐妹倆說家境貧寒,母親年歲已高,哥哥從軍去了,還沒有娶嫂嫂。去年災疫流行,家中的耕牛病死了,無法耕地,只好割下一段絹去集市上賣,換來錢財買刀耕地。因為怕被人知道,只好用頭巾遮臉,幹著與牛一樣的活,不知還有誰和她們一樣蒙羞勞作。從這六句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交代了二女面臨的困境,以及深刻揭露了戰亂和災疫給農村人民帶來的苦難。

然後「姊妹相攜心正苦」至「整頓溝塍待時雨」四句,則是詩的第三部分,主要描敘姐妹二人辛勤勞作之苦。它的意思是說,姐妹互相提攜幫助,專心低頭彎腰翻地,看不見地旁的路人,只見前面的黃土,心中滿是苦楚。她們整好田畦、田壟,以防雜草侵苗,疏通田溝,修好田埂,然後等待下雨。「待時雨」三字,說明此時處於乾旱狀態,可見勞作的艱苦,另一方面,它也透露了姐妹盼春雨能及時到來,有個好收成。

最後四句則是這首詩的第四部分,主要描寫的是她們年紀漸大,而不得出嫁的苦惱。即勞作了一上午,姐妹二人在正午的時候,回家吃午飯。在路上,遇到了受到驚擾雙雙起飛的求偶的雉雞。不禁想到其他姑娘們都出嫁了,只有她們青春將逝,卻不得出嫁,為此淚濕衣襟。顯然,詩人所描述的這些,都是為了說明戰亂、災疫,給她們造成的痛苦和不幸。

綜觀戴叔倫的這首敘事詩,它所描繪的正是安史之亂後,在戰亂、災疫的打擊下,廣大貧苦農民陷入了更為困苦的境地。通過二女刀耕的艱難和她們成年難嫁的苦惱,以小見大,反映了這一歷史時期的農民生活,讀後發人深省。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O8HlW4BMH2_cNUgwhc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