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被打了怎麼辦?很多父母會說:「當然是打回去啊!」
但是,你讓一個被打了的孩子打回去,他能打的贏嗎?比起打回去,更好地應該是教會孩子:如何有效的面對被打這件事,並且預防自己以後被打。
我會這樣跟孩子說:
1、你可以大聲地用語言震懾對方,比如:你再推我,我就要生氣了!
2、如果對方還是動手,你可以適當地還擊;
3、記住打不過就跑,保護自己最重要。
最後一點,不論被打得疼不疼,都要及時地告訴父母或者是老師。他們永遠是你最強有力的後盾。
當然,關於打人的問題,其實是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孩子的性情不同,每次發生衝突的原因和場景不同,所以沒有四海八荒通用的答案。
孩子的衝突,父母別過多干涉
了解事情的經過後,家長不要急於發表意見,而應讓孩子想一想該怎麼辦,這樣既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又可以了解孩子的真實態度,便於針對性地進行教育。父母過多的干涉,很容易把問題複雜化。有可能大人急吼吼過去理論,兩個小孩已經重新玩在一起了。
不用擔心孩子總吃虧
有很多父母擔心自家娃太慫,不敢還手被人欺負了。其實孩子有沒有受欺負,不應該由我們來判斷,而應該交給孩子自己。如果自家娃沒有被打後產生委屈、害怕或發怒的情緒,家長沒必要刻意引導孩子,說些「你怎麼不還手,怎麼老讓人欺負」這樣的話,對孩子的心理暗示很不好。
父母應幫助孩子辨別是非,並鼓勵孩子自己去處理和解決糾紛。對於別的孩子無意造成的過失,應教育孩子多寬容體諒對方;孩子自己錯了,則應啟發、引導孩子向對方道歉。
如果孩子真的被欺負了
孩子們一起玩鬧,當然也會有被欺負的現象出現。如果孩子被欺負了,告訴他一定要大聲喊出來,也就是我前面的做法。如果對方繼續追打,立刻尋找成年人的保護。父母發現這種情況後,也要及時地支持和安慰孩子,讓他知道,當自己無法應對時,父母是可以保護他們的。
倘若責任完全在對方,則鼓勵孩子鼓起勇氣,去和對方講理。如果孩子自己無法解決,家長再出面,找老師或者對方家長,一起協商解決。
和對方父母溝通。孩子間發生了糾紛,家長最好能抽出時間誠懇地和對方父母溝通,彼此諒解,並尋找讓孩子和睦相處的教育策略。
對於孩子被打,簡單地一句「打回去」,只會讓孩子形成一種以暴制暴的意識,更好的應該是教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有效順暢地與人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