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曉明哥可真是熱搜不斷!
前陣子《烈火英雄》上映,剛收割了一波人氣;沒想到新一期的《中餐廳3》開播,「一夜就回到解放前」。
在這季節目中,黃曉明終於夢寐以求地當上了店長,可他的「霸道總裁」范兒,卻好像總與餐廳的經營格格不入……
在節目中,面對餐品設置問題,黃曉明不顧擁有多年主廚經驗的林大廚的中肯建議,堅持只出單人套餐;
面對秦海璐、王俊凱層出不窮的質疑,堅持表示:「不行!聽我的,這件事不需要討論!」
冰箱不夠?——「買!」
然而因為錯誤決策,顧客體驗奇差,曉明哥又教科書式甩鍋:做菜慢,這是你的問題!
「你要是解決不了,就別乾了!」
此語一出,網上立馬炸鍋!
不僅#黃曉明滾出中餐廳#話題被頂上熱搜,因黃曉明而興起的「明學」語錄,也被知乎網友熱評,被人民日報轉發,更是火到了新聞一線……
作為老母親,看了這節目也是百感交集!
固執己見、任性無理、聽不進別人意見,這不就是我家「熊孩子」本熊嗎?
朋友當面給孩子送禮物,「我不要紅色的小汽車,我只要藍色的小汽車!」;
「杯子放在桌子邊緣很容易打破哦!」;不聽,不出三秒,杯子就和老母親的心一起碎了;
講了800遍做完作業要仔細檢查,結果每次都是敷衍了事,錯誤不斷……
做父母的每次遇到這種情況,都氣得要吐血!
為什麼孩子已經過了3-4歲的「執拗敏感期」,還這麼犟,這麼不聽話?
要知道「只有錯誤的成人,沒有錯誤的兒童」,孩子身上的「黃氏霸道」,很多時候都源於父母教育的兩個極端。
周末,帶兒子去一家冰激凌店,就遇到這樣一對母子。
媽媽給兒子買了一份芒果味冰激凌,孩子剛坐下吃了幾口,看到我們買的草莓冰激凌好像更好吃,於是鬧著讓他媽媽也要買草莓味的冰激凌。
媽媽哄道:「芒果味也很好吃啊,今天我們先吃芒果味,下次再買草莓味好不好?」
「不,我就要草莓味!」那孩子說著,揚手把面前的冰激凌打翻。
媽媽覺得有點尷尬,連忙蹲下身去收拾。沒想到,令人震驚的一幕發生了!那孩子揪住媽媽的頭髮又踢又打,非鬧著要買草莓冰激凌。
媽媽拗不過,只好給孩子買了……
看著店員同情那位媽媽的眼神,我卻更加同情這個孩子。
小孩子哪裡知道什麼行為是恰當的,什麼要求是合理的?
家長一次又一次降低底線,才會讓孩子愈加放縱、有恃無恐。
近日,一則#23歲男孩毀壞、高空拋下電梯指紋鎖#的新聞,也引起了全民吐槽!
兒子當著母親面,拆毀公共電梯的指紋鎖,母親不僅沒有制止,還以「他還是個孩子」為由拒絕賠償!
兒子巨嬰,母親更是無知!
這起事件也再次印證了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的:
「
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
一味地慣著孩子,順著孩子,並不是在為他撐起成長的天空,反而剪斷了他獨立飛行的翅膀。
父母稍一放手,必會頭破血流……
而那些從小被父母粗暴地從頭管到腳的孩子呢?
曾經有一個鄰居,經常跟我抱怨家裡孩子脾氣犟,管不了。
入秋天氣涼了,想讓孩子加條秋褲,孩子就是不聽;手腳凍得冰涼嘴上還說「不冷!要你管!」;
出門快遲到了,叫孩子快點吃飯,孩子索性把碗一推就走出門去;寧可餓上一天,也不肯多吃一口;
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也是一樣,他只要扮演警察,輪到他扮演小偷,他就不玩了……
可從這位媽媽日常管孩子的片段就可以看出來,孩子的「固執」完全是媽媽的「翻版」;
這三句話要不管用,接下來就是動手打了:
「你給我聽好了……」
「我說不行就不行!」
「不准玩了,寫作業去,現在就去!」
一個霸道、專制,不允許孩子有異議和自我思考的成長環境,不是收穫一個內向懦弱、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就是浸染出一個同樣霸道、專制、性格偏執的孩子。
紀錄片《鏡子》中,澤清家就是這樣。
父母脾氣暴躁,平時說不通的事情,一定會通過家暴來解決;而媽媽又很偏執,不管什麼事情,講到最後都是她對。
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澤清一面厭惡著這種家庭關係,一面又在無意識中「認同」了這種文化;
心情暴躁時,他會狠狠踢壞家裡的門;與母親發生爭吵時,往往會對她拳腳相加,甚至用刀逼她……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那些被暴力教育對待的孩子,潛移默化會學著用暴力解決所有問題;
而那些被命令教育束縛的孩子,在日後與人溝通中也常走向兩個極端,要麼順從「聽令」,要麼發泄式「違抗」;
學不會與世界和解的孩子,終其一生,難以幸福……
張泉靈曾說: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合適的教育。
在她看來,養育這事必須有一個優先級:
如果某個能力需要長時間的養成才能有效果,而這個能力對未來孩子是否能夠成為一個有能力的、幸福的人至關重要,那麼優先級就要往前排。
比如讓孩子擁有認知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認知周邊人的情緒和行為,以及和別人相處的能力。
星媽胡可在在這方面,就堪稱榜樣!在《媽媽是超人》節目中,鯽魚兄弟時常「相愛相殺」,因為搶玩具等小事鬧矛盾。
每當這時,胡可都會在一邊「冷眼旁觀」,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問題,安撫對方的情緒;實在解決不了的時候,她才會加以引導,而不會下命令「大的必須讓著小的」,或是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
這個引導的過程,對孩子來說就是溝通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習;
星爸黃磊也曾在《嚮往的生活》中透露過自己對女兒的教育觀:
我從未把她當作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
她不屬於我,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她,我們像朋友一樣相處。
如果她不要做一些事情,她就要承擔不做的結果,為自己負責。
在孩子犯錯時,也會以身作則大於說教懲罰,引導並幫助孩子建立善惡分明的原則,讓她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正如品川孝子先生說過的:「孩子與家長的關係是孩子一生轉變的關係,也是將來他們踏入社會,基本接人待物的依據。」
孩子只有先學會和父母好好相處,才能學會跟世界好好相處;
良好的家庭親子關係,才是孩子幸福一生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