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94歲畫家蔡瑜:苦難讓藝術升華

2019-12-23     潮汕膠己人



  2016年,以他的工筆菊花作品《人間晚秀非無意》為素材重新創作的扇面,驚艷亮相2016中國杭州G 20峰會文藝晚會。而近幾年來,已鮐背之年的他創作了兩幅400多平方尺的巨製《梅關精靈秀》和《梅花傳奇》,在畫壇引起轟動。他就是大家熟悉的潮州畫家蔡瑜。在蔡瑜中國畫巡迴展開展之際,我們來到蔡老家中對他進行了專訪。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蔡瑜老先生。



  94歲高齡的蔡瑜站在畫台前,腰杆挺得筆直,手上卻隨性而至,焦墨到處,波濤洶湧,海浪層疊而來,濃墨一勾一畫,魚兒高高躍出海面。不到一盞茶的工夫,一幅《海闊憑魚躍》就生動地呈現在眼前。蔡瑜畫起了未曾畫過的大海,讓人喜出望外,而這也頗為符合老先生的性格,就像他自號韓川野老一樣,興之所至,隨遇而安。



  畫家 蔡瑜:我1949年來潮州後到現在,經歷了風雨都是不變在這裡,號是一個人的生活狀況和志願,我是一個野人,不管世事,閒散人,閒散的心情過著閒散的生活,叫野老。



  蔡瑜出生於澄海,1948年就讀於廣州市立藝術專科學校國畫系,曾師從趙少昂,得其親授,兼取諸家之長。1950年,蔡瑜任潮安縣文化教育館館長。其後20餘年,歷盡坎坷卻從不放棄對藝術的追求。





  畫家 蔡瑜:生活的苦難無法追求也未能免,但是在最苦難的時候,你是否能用藝術來解脫,這非常重要,我以前有一套白描,當時是1974年畫的,任何人一看都是非常難得的精品,畫那一套古人要焚香靜坐、彈琴才能畫,有人問你在什麼環境下畫的,我說是在危難的時候畫的。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段艱難的歲月里,蔡瑜以筆抒懷、寄情筆端,心無旁騖地徜徉在豐富的精神世界裡。
  畫家 蔡瑜:在生命朝不保夕的時候安靜下來,與其每天惶惶恐恐不如安靜下來,由生命決定生死,靜下來做什麼呢?畫畫,在天台上,搭一個布篷,一個人在天台上的走廊安靜地畫,非常安靜,心無旁騖,筆一拿起來全部傾注在筆端,特別專注,現在畫不出那種感覺,用藝術的精神來抵抗一切的干擾,是一個人對藝術的愛好精神上的升華。




  1980年後,蔡瑜的藝術生涯得以重新開始。他的畫作秉承中國畫傳統,強調師法自然,追求意境,融詩、文、書、畫、哲學於一體,力求每幅作品表達真我的內心世界,凸顯個性。梅蘭竹菊是蔡瑜筆下的最愛,也是老先生認為最難畫的。這幅《雪梅》,大雪紛揚中寒梅傲立,蔡瑜自題:「放狂愧欠竹林才,臨水常縈國彥哀。一縷淒清長不改,孤山寫得半殘梅。」



  畫家 蔡瑜:梅是國花,能剛能柔,能進能退,把它放在無人理會的地方也能生活,最艱難困苦的日子,萬花皆春的時候,梅獨先,它所經歷的苦難比別人多,意志力也比別人堅強,梅和我的境遇和性格相同,我喜歡梅。
  從2000年開始,蔡瑜開始畫竹。在老先生看來,梅蘭竹菊四君子,竹子最易也最難,易在竹有定型,難是竹的變化最多。一幅《風竹》,蔡瑜自題:「一蓑煙雨半殘翁,長嘯回頭萬事空。天教餘年司筆墨,狂來猶愛惹罡風。」



  畫家 蔡瑜:竹可以七情六慾,喜怒哀樂都能寄情,沒有一種植物,沒有一種畫畫對象可以像竹那麼複雜,竹雖然線條非常簡單,但是變化非常多,非常美妙,我筆下的竹,幾十種竹,可以風雨,可以晴朗,可以快樂像跳舞一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非常快樂,也可以沉鬱陰森。
  畫竹近二十年,蔡瑜百畫不厭。一幅幅竹子,是他以九十多年的人生閱歷通過筆墨渲染到畫作之中,畫中有話。




  畫家 蔡瑜:畫畫現在是生活最大的支持,心情壞也畫,心情好也畫,上一次畫了一支竹,有人說你「對死」這些張紙,畫畫就是在「對死」,就是出氣,心中不開心的事,竹就像掃帚一樣掃掉,心裡有什麼事,想出來,好壞,同情、哀憐哀緬,都可以在竹中表達出來。
  當代中國畫名家林墉評價「蔡瑜先生畫,骨梗梗氣連連,磊磊娜娜,綿綿息息,在秀挺的勾勒中,一種方正蘊涵其中,在精緻的排比中,一股連貫迴蕩其內。蔡瑜先生畫,無巨細,凡線、凡墨、凡筆、凡水、凡色、凡染,著著相宜,在在規矩。狂放恣肆處巧含精妙,細膩勾描中賦孕激勵。」



  畫家 蔡瑜:如果想通過畫畫賺錢,揚名,我勸你不要,這不是好玩的,中國畫比任何畫都困難,它的修煉是複雜的,文學、哲學、詩、畫、書,這麼全面你能做到嗎?我現在在堅持也有一個希望,保護傳統,讓傳統繼承發展下去。



  蔡瑜老先生剛直不阿、淡泊名利、寧靜致遠,追求真我藝術,鮐背之年仍以「作繭破繭」自喻,時時有創新作品面世,真是一位可敬又可愛的老人。在這裡我們祝願蔡老身體健康,藝術之樹常青!



來源:潮州電視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94hM28BMH2_cNUgXNU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