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第一個交易日,A股大漲。全天兩市僅有兩百餘只個股下跌,題材概念全線活躍,軍工板塊延續強勢,板塊內二十餘只個股漲停,半導體、軟體等板塊表現強勢。總體來看,市場情緒回暖明顯,成交量有所增大,而農業、豬肉等板塊較為弱勢。
表面看,當日領漲的軍工板塊,是受閱兵在即將安排部分先進武器裝備首次亮相等消息的反覆催化,令其迎來漲停潮;而有色金屬概念的走強是受印尼出口禁令影響,滬鎳期貨開盤漲停,滬錫期貨午後漲停所帶動;包括智慧財產權保護概念單邊上漲、半導體概念和軟體概念大漲都各自有催化劑(爭端)。但實際上,這幾個板塊的催化劑都不是新消息了,在上周市場就已廣泛知道,但為什麼上周並沒怎麼表現,卻集中在9月2日集中爆發體現呢?
顯然,推動9月2日大漲的最關鍵原因,還是如我們周一文所言,是周末召開的「金融委會議對A股的巨大期待壓倒了貿易升級等利空!」讓此前疲軟的市場預期整個為之扭轉。
8月30日的金融委第七次會議指出,要加大宏觀經濟政策的逆周期調節力度…以科創板改革為突破口,加強資本市場頂層設計……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紮實培育各類機構投資者,為更多長期資金持續入市創造良好條件。
我們認為,總體來看,這個指向股市中長期走向的重磅會議,表達了對A股的高度期待。
從流動性預期層面來說,鑒於會議要求財政政策與貨幣金融政策更好地結合起來,有專家預計,央行前期主要面對民營、小微企業定向滴灌的結構性貨幣政策未來還會進一步加碼,定向降准、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再貸款、再貼現等定向調控政策大機率將繼續實施,進一步有針對性地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等領域的資金支持。
從對大金融的鞏固來看,會議鼓勵銀行利用更多創新型工具多渠道補充資本,真正落細落實盡職免責條款,有效調動金融機構業務人員積極性,大力支持小微企業,全面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事實上,為補充資本金,商業銀行開啟花樣補血之路,尤其是永續債成為近期的「香餑餑」。目前已有中國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6家銀行發行了永續債,合計發行規模為3150億元。
而半年數據顯示,A股上市的33家上市銀行上半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超8936億元,且21家銀行的凈利潤增速超過10%。與此同時,銀行加大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26家銀行的不良率下降。不過,在盈利能力不斷提升的同時,如何解決資本充足率下滑的局面是銀行亟待解決的難題——所以,大金融確實是在強化A股指數的定海神針作用。
最讓人振奮的是,會議強調要「以科創板改革為突破口,加強資本市場頂層設計」。
因為「頂層設計」這個詞一般不多出現,更是很少用在咱們股市身上,如此破天荒的定位更加表明決策層在樓市以外希望用股市來扶持實體經濟的決心。
另外,「以科創板為突破口」的說法,可能意味著,在首批新股7月末成功上市,然後經過8月一個多月的觀察和放緩新股上市速度後,恐怕接下來要重新加快上市速度了——這對科創板是雙刃劍,一方面會重新吸引投機資金回歸這個逐漸恢復理性的市場,但另一方面,現有的已上市的三批股票,恐怕表現機會更小了。
還有最關鍵的一句是強調:構建良好市場生態,增強資本市場的活力、韌性和服務能力,使其真正成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這麼直白的表述,就是希望搞活金融,並借搞活的金融在實體轉型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而8月30日會議決定10月份召開19界4中全會,也給市場預期留下的新的想像空間。雖然現在市場無法知道這次會議具體詳情,但考慮到歷史上的4中全會都有非常重要的治理或政策思路出爐,此次會議也是值得期待的。
此外,有關部委還在繼續落實最高決策層以擴內需、提經濟增長質量對沖貿易爭端風險的有關政策,這也是A股的正面支持。
總之,我們認為,從周末消息面來看,爭端升級、PMI不佳或P2P崩盤等利空,要麼是早在預期之內的,要麼是與A股直接關聯不大的,反而是金融委會議從中期政策層面對A股報以巨大的期待,這會進一步強化政策底預期,有助於提升市場投資者對9月行情的期待。
簡言之,在政策市的A股,金融委會議從戰略層面重新定位了對A股的需求和重視,這讓此前一直主要受外部爭端影響以及內部科創板抽離資金的A股重新回到受內部的政策重視所影響的環境下,是中長期趨勢的利好——這也確實得到了當日行情的印證。
不過,金融委會議是否意味著9月行情以主漲為主?我們可以有這種期待。但接下來仍需重點觀察貿易爭端的走向,會否在9月出現惡化的局面?這仍是未來對沖A股內部「政策底」的主要不確定性。如果9月分外部因素(除了爭端還是全球經濟預期)仍不時出現突發的利空,就仍要警惕對9月行情的樂觀,會受到嚴重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