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為什麼還不私有化?張朝陽最新回應

2019-08-09     字母榜

投資人跑了?

看到8月5日開盤後1小時搜狐股價那條直衝而下的軌跡,張朝陽有些驚訝。這可不符合他的預期。剛剛公布的財報,搜狐二季度減虧成果不錯,張朝陽以為外界會對搜狐看高一眼,沒想到投資人還是匆忙出逃。

「昨天晚上大家跑得慌,就好像你跟一個脾氣不好的人講了一句話,他就勃然大怒。」張朝陽如此揣測投資人的心理:二季度財報沒看仔細,第三季度更不關心,只看到初步信息便把股票拋了。

公布財報次日下午,張朝陽參加媒體見面會,「大家先來跟我過一些數字。」一開場,張朝陽就忙著將財報中一個個利好數據掰開揉碎,以證明搜狐二季度表現良好——二季度營收4.75億美元,在一季度預計的4.69億美元-4.94億美元的範圍內;如果刨除本季度破產清算的暢遊子公司晶茂院線的資產減值,搜狐集團虧損減少至3800萬美元,也符合一季度定下的虧損3800萬美元-4800萬美元的預計;每股ADS凈虧損同理,分析師預期的數字是1.14美元,如果不算晶茂,數字在0.95美元左右;還有對下季度的預期,是2200萬美元-3200萬美元的虧損,環比也是降低的。

「今晚股價會回來。」他預測。

8月6日,搜狐的股價依舊是小幅下跌,倒是第二天回漲了12.16%,並且還領跑了中概股,只是市值依舊沒衝上4億美元,這已經低於搜狐的帳面現金。

截至2019年6月30日,搜狐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75億美金,短期投資有13.23億美金,流動資產20.72億美金,流動負債12.02億美金,總負債15.09億美金,不太嚴謹地計算,即便搜狐以流動資產還掉所有負債,剩下的資產也高出目前的市值。

這還不包括搜狐被討論最多的資產,多年前買進的數棟大樓。

2006年底,搜狐動用約30%的現金儲備,以每平米1.6萬元的價格購買五道口北京威新國際大廈的部分物業,同時購買的還有大廈命名權以及10個停車位,涉及金額共2.77億元。

2009年年底,搜狐披露,已與某開發商達成購買協議,將斥資7.5億元委託其建辦公樓,總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這也就是後來知春里融科資訊中心的搜狐媒體大廈。

搜狐子公司暢遊也早加入了買樓行動。2009年,暢遊宣布預計用來購買1.5萬平寫字樓和裝修所需費用為4300萬美元;2010年,據高盛報告,暢遊已經以約1.46億美元在北京購買一座辦公樓,作為公司總部。

在並表後的搜狐集團財報中,截止2019年6月30日,包括這些大樓在內的固定資產凈值為4.85億美元。這是按照搜狐當年的買入價並進行折舊後的結果,但實際上,這幾棟大樓的價格已經遠遠超過財報上的價值。2017年,有業內人士估算,搜狐持有的五道口和知春里兩棟大樓里的資產,就已經超過40億元。

這樣看去,將搜狐私有化存在巨大的套利空間。公司市值與帳面資產、固定資產不匹配的多年延續,也讓搜狐幾番陷入私有化傳聞。

2013年,香港《南華早報》報道,搜狐已與瑞士信貸在內的多家銀行進行了接觸,目標是籌措資金實現私有化並退市,時任搜狐CFO的余楚媛後來回應,稱上述傳聞不實;2015年底,媒體引述搜狐公告稱,搜狐收到來自張朝陽的6億美元初步私有化要約,搜狐隨後回應稱此系誤讀,應為「初步非約束性指導性要約」,但這項動作仍被外界視為是搜狐私有化的前奏,次年初接受媒體採訪時,張朝陽明確否認搜狐將私有化,而這項要約後來也被放棄;2018年,搜狐將註冊地遷至開曼,並表示如此操作,清算完成後,搜狐集團將不再繳納美國企業所得稅,這項動作又被視為在為私有化鋪路。

「集團還是不私有化,還是呆在納斯達克。」8月初的這場採訪中,張朝陽又給出了相同的回答。

分眾傳媒在2013年私有化退市前的市值僅為26.46億美元,2015年成功借殼回歸A股,2017年年中,市值已經超過千億;2016年,360完成私有化,退市前市值是93億美元,2018年在A股借殼上市,市值一度逼近4000億元,即便現在跌去幾成也有超千億市值。

有巨大的回報在前,搜狐為什麼不動心,或者說為什麼不是現在?

搜狐最新披露的股權結構來自於其今年5月遞交的年報,張朝陽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4.83%,包括7.5萬股普通股和通過其投資主體Photon Group Limited進行的持股。

第二大股東為加拿大養老基金Public Sector Pension Investment Board,持股比例為10.7%;第三大股東為Macquarie Investment Management Business Trust,持股比例為10.44%;第四大股東為Orbis Investment Management Ltd.,持股比例為7.6%。

「張朝陽的股權比例約25%,其它三個大股東約28%,如果要進行私有化要約,定價很可能要接近凈資產。」一位證券投資人士向字母榜分析,私有化的常見方式是要約收購,要約收購要集籌到一定比例,才可利用法律條款強制小股東按照某個高於市場價的價格出售。而在收集籌碼的過程中,公司非常可能被套利機構盯上。

「最後博弈的結果,可能是私有化失敗或收購價格接近凈資產。」上述人士表示,接近凈資產的原因是搜狐的資產結構是以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短期投資為主。如果是其他企業,一般會在凈資產的基礎上打折,資產結構越複雜,歷史資產增值越多,折扣就越大。

而除Public Sector Pension Investment Board是在去年年中成為搜狐大股東外,Macquarie和Orbis都是持有搜狐股票多年的長期股東,持有成本可能會偏高,也會影響私有化要約的定價。

若這三大股東與張朝陽並非一致行動人,就更是一場漫長博弈。現在搜狐還未私有化或許是這場博弈太過耗時耗力,張朝陽無暇顧及,又或許是管理層雖有想法,但博弈尚未結束。

現在的時間節點似乎也不太適合私有化。

上述人士分析,與網際網路行業相比,傳統行業業務相對穩定,以一個低於凈資產的價格私有化後,大股東繼續運營這些資產,總收益不變的情況下,個人收益會因為股權集中而增加。但搜狐的未來並不穩定,要依靠試錯來實現突破。

搜狐集團帳面上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短期投資有一部分來自搜狗和暢遊。截止2019年6月30日,現金和現金等價物一項,合併報表後的搜狐為3.75億美元,搜狗為1.84億美元,暢遊為1.32億美元;短期投資一項,合併報表後的搜狐為13.23億美元,搜狗為9.48億美元,暢遊為8020萬美元。算下來,刨除兩家子公司的數字,搜狐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並不多。

「帳上有很多錢,但在不同的口袋裡,在搜狗、在暢遊。」張朝陽在回應集團股票不分紅的原因時也解釋。

暢遊倒是在去年進行過一次分紅。4月,暢遊向全體股東宣派特別現金股利,總額約為5.03億美元。這是一次為集團補充彈藥的操作,搜狐以暢遊68%股權獲得約3.37億美元的現金股利,以支撐業務投入。

搜狐的媒體和視頻業務還需要不斷靠暢遊和搜狗輸血,第二季度,搜狐媒體與搜狐視頻虧損6800萬美元,雖然虧損幅度同比、環比收窄,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它們還將繼續消耗公司的現金流。

此外,搜狐目前的盈利情況可能也不太適合A股的需求,而目前在科創板上市的公司大多為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領域,網際網路公司似乎並未受到過多青睞。

其實,如果不考慮公司經營,張朝陽大可以將媒體、視頻業務出售或清理,靠著那幾套房產,持有的搜狗、暢遊股票輕鬆上陣,但這顯然不會是一個企業家的想法。

比起技術問題,實際控制人的心態可能會更重要。

「一個定價很難確定的私有化要約,大機率會讓張朝陽損失掉大部分彈藥。」上述人士分析,張朝陽或許是希望用這些彈藥,在下一輪技術變革時,重新買一條賽道。

對他來說,拯救搜狐一面要尋找新的生長點,讓投資人看到新的發展空間,而非依舊在走PC時代的老路;但又不能過於激進,以致尚未找到讓投資人驚喜的故事,就消耗了太多的帳面資產。

今年6月,搜狐推出了一款社交產品狐友,但前途難測。這並非一款全新的產品,早前為搜狐新聞客戶端的內嵌功能,不過正式上線三天後被下架,直到本月才恢復上架。

今日頭條原CEO陳林在推出多閃前,曾在悟空問答上提問,「中國的社交領域已經到終局了嗎?未來,社交領域可能會有哪些發展和創新?」那段時間,新湧出的社交產品馬桶、子彈簡訊似乎都在為陳林的挑戰做註腳。只是,幾個月過去,這些產品,不說撲街,發展也都不樂觀。以今日頭條的實力,發展社交產品尚且困難重重,搜狐此時步入終局,前途難以樂觀。

「我們現在資源有限,不會開很多的業務線去試、去投入,我們都是自上而下的,定幾個方向,不斷疊代式創新。狐友、搜狐新聞客戶端、搜狐視頻都在不停地創新,我親自領導。」關於孵化新業務,張朝陽向字母榜解釋,總體看來,搜狐是比較保守的,但也一直有創新。

去年底,張朝陽回歸了一線,一個一個部門地整改,去減成本、去增收入。甚至他還開始去見廣告客戶,去調動後方資源。

他要讓公司盈利。至於股價,「由它去了。」

張朝陽變了。開始為這家公司投入越來越多的時間,反思這些年走過的彎路,就連管理也變得嚴格。

「後悔之前好人一點的文化嗎?」有記者問他。

「人生不能後悔。」張朝陽說道,「人生是一個過程,過去的經歷都是一筆財富,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有不同的階段,不後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01BdmwBvvf6VcSZWF1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