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社保的問題,很多人可能似是而非,對一些問題非常模糊,今天來說下:
1、離職後哪些社保能轉移?
大家都知道社保有5項基本保險:醫保、養老保險、工傷險、生育險和失業險。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醫保、養老保險和生育險是最重要的三種保險,如果按照使用頻次和重要程度排序,我認為醫保>養老保險>生育險。
其中醫保應該是最重要的一種基礎保障。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跨城市工作就業已經很普遍了,那麼對於離職後社保中哪些可以轉移,哪些不能轉移呢,想必很多人不清楚吧。
目前支持異地轉移的有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而工傷和生育險不支持異地轉移。
雖然醫療和失業保險在法律層面支持轉移,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一般只能轉養老保險,而醫保和失業險要看轉入地的政策是否接收,目前大部分地區已經允許醫保進行轉移了。
而且醫療保險轉移,並不是轉移所有,像之前在醫保卡的中統籌金額可能就轉不出去。
現在社保系統還沒有全國統籌系統,整體來說跨省市轉移比較麻煩,比公積金的轉移限制條件要多太多。
2、養老保險繳15年就能退休?
目前我們國內的養老保險最少要繳納15年,多繳多領,少交少領,基本的原則是這樣的。
假設25歲開始工作,繳納15年養老保險,在退休以後可以每年按照一定金額領取養老金,但由於繳納年限比較少,可能每月領取的金額比較低。
但這並不代表就退休了,國家法律規定,男性退休年齡60周歲,女性退休年齡50周歲,這是正常的退休年齡,如果有其他原因,也可以提前退休。
所以你看,如果按照25歲開始工作,繳納15年養老保險,這時才45歲,還需要再工作15年才能退休。
累計繳滿15年時養老保險辦理退休並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必要條件。
所以,要明白最終領取的養老保險金的條件,否則得不償失。
另外,還有一些人達到了退休年齡,但養老保險繳費卻沒達到15年,這是沒有辦法辦理養老退休的。
這種情況下有三種解決方式:
第一、到達退休年齡時予以一次性補繳
如果有條件的人,可以找到一家公司,要求以公司的名義一次性補繳,公司予以補繳,這在任何省市都是行得通的。
第二、繼續繳納社保至滿15年後辦理退休
達到了退休年齡,社保繳納不足15年,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繼續繳納養老保險,直至15年期滿以後,再辦理退休手續,享受養老金待遇。
第三、直接拿回屬於自己的個人帳戶餘額
對於養老保險政策,目前的政策是支持在到達退休年齡拿回個人帳戶餘額的,這種情況下公司繳納的部分就納入到統籌帳戶了,個人也不再享受退休養老保險金領取。
不到萬不得已,不建議大家這樣選擇,因為這樣繳納的養老金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