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內經濟發展比較均衡,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3個城市,它們都是從另外的城市中分裂出來的,各具其特色特點。
萊
蕪
(萊蕪城區)
萊蕪古稱嬴、牟,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期在這裡發生過「長勺之戰」,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曾在此發動了著名的「萊蕪戰役」。值得一提的是,近代以來,萊蕪曾兩度歸屬濟南,分別是:1914年屬濟南道,11年後劃歸泰安道;建國後,萊蕪於1958年屬濟南市,三年後又劃歸泰安專區。2019年1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山東省調整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撤銷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
萊蕪,面積 2246 平方公里,人口 135萬,憑藉突出的區位優勢,釋放了她無窮的能量。萊蕪,一座底蘊深厚的文化之城。齊魯文化在這裡交匯,境內有保存較好、比秦長城還早400多年的齊長城,有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萊蕪梆子」和萊蕪錫雕手工藝品。
攝影:張兆清
萊蕪,一座風景秀麗的山水之城。有溝深壑險、景色宜人的齊魯大峽谷群,更有山水相映、碧波萬頃的雪野湖,齊風魯韻、古樸悠遠的古村落群。
攝影:郗長均
萊蕪,一座情懷永存的紅色之城。著名的萊蕪戰役,給了這片土地別樣的紅色情懷。萊蕪,一座名副其實的產業之城。有「綠色鋼城」之稱,是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
萊蕪的前世今生
萊蕪歷史悠久,境內發現了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遺址及文物,已經發現多處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遺址。戰略地位顯赫,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無論是春秋時期的長勺之戰,還是解放戰爭時期的萊蕪戰役,都演繹出軍事史上的經典之戰。
萊蕪春秋為牟國及齊嬴邑、平州邑地。秦置嬴縣,屬濟北郡。因名為嬴地,故還有秦始皇(嬴政)生在萊蕪之說。西漢增置牟縣,又於牟縣東北置萊蕪縣。嬴、牟、萊蕪三縣同屬於泰山郡。東漢、三國魏、晉沿襲未變。隋代開皇十六年,復置牟城縣,大業初年又併入嬴縣,從此牟縣再未出現。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撤消嬴縣,併入博平縣,從此嬴縣再未出現。元代、明代沿襲未變。清代屬泰安州。1915年屬濟南道。1925年屬泰安道。1928年直屬山東省。1941年,抗日民主政權將萊蕪與博山、沂源、新泰的少部分地區合併劃為萊蕪、萊東、萊南三縣,抗戰勝利後恢復原貌。1950年共和國成立後屬泰安專區。1958年至1961年,萊蕪短暫隸屬濟南市。1961年後復屬泰安專區、泰安地區。1983年8月,萊蕪縣改為縣級市,由泰安市代管。1992年11月,萊蕪市由縣級市升為地級市。2019年1月9日,撤銷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設立濟南市萊蕪區、鋼城區。
萊蕪美景多
齊長城古道、大汶河源頭,
樂游萊蕪,
寄情山水之間,
一起來觀賞萊蕪美景吧!
雪野湖景區
攝影:鄒本東
雪野湖景區位於萊蕪北部,交通便利,風光秀美,物產豐富,區內現有雪野農博園、雪野小三峽、呂祖泉等A級景區,還有比秦長城還早400多年歷史的齊長城遺址。
碧波萬頃、山水相映的雪野湖,水面面積15平方公里,湖面開闊,岸線曲折,四周群山環抱,森林蒼鬱,山水和諧,相得益彰。
房干景區
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屬泰山余脈,森林覆蓋率達90%,被國際環保專家贊為「綠色天堂」、「山區明珠」,有「中華生態第一村」之美譽。有「江北第一大峽谷」—九龍大峽谷,谷內怪石嶙峋,古木參天,野藤漫繞,步步皆景,還可觀看萊蕪古八景之一的「龍潭星現」奇觀。
還有將北方山水雄渾與江南水鄉柔美相結合的夢幻情人谷,中外經典愛情故事、樓台亭閣的古建築群再加上多姿多彩的人物雕塑,生動演繹了歷史上盪氣迴腸、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
臥雲鋪(一線五村)景區
臥雲鋪景區位於北部山區,古村落共包括下法山、中法山、上法山、臥雲鋪、逯家嶺等五個古村。村落北鄰的山脈之上,比秦長城還早400年的古齊長城蜿蜒而過,並有黃石關、風門道關等重要關口。
長期的歷史積澱形成了古村落豐厚的文化資源,既有古齊長城遺址和孟姜女哭長城傳說,也有父子槐、槐抱榆等樹齡千年以上的古樹,既有明清兩代的石碑石刻和歷史百年的石屋民居,也有高低錯落、氣勢恢宏的高山梯田,尤其是規制嚴謹、工藝講究的石頭四合院就有11座。
齊長城一線南北具有2500多年的獨特文化歷史,戲曲傳承已有幾百年,特別是「萊蕪梆子」100多年來得到了空前發展。
齊長城萊蕪段全長64.16公里,這段中國最古老的長城,從滄桑歲月中走來,見證過長勺之戰、艾陵之戰的刀光劍影,閱歷了嬴城的興建與衰敗。
關隘、城牆、烽火台,齊長城這些主要組成部分,在境內都有遺蹟可尋。錦陽關段體系完整,氣勢雄渾,是古代齊魯兩國往來之交通要道。青石關形似城堡,地勢險要,是1200里齊長城上唯一的一座方城,亦為當時齊魯要道的咽喉。路邊緊靠山麓,路窄難行,古時車馬常堵塞。在鋪滿青石的街道上硬生生的壓出了一條條"褶子"。
長勺之戰留下「一鼓作氣」的真知灼見,長勺戰鼓便源於此。它由軍用戰鼓演變為民間鼓樂,歷經上千年的時間,一直都是群眾表達歡慶豐收、嚮往新生活的重要藝術表現形式。
南山景區
南山景區含三山兩湖,即蓮花山、筆架山、雲台山,鵓鴿樓水庫、野店水庫。蓮花山溝壑縱橫、山高水長、景區擁有「觀音銅像」,為中華坐觀音之最;筆架山山水環繞、景色宜人,相傳王羲之曾於此研習書法;雲台山以齊魯會盟為歷史底蘊,巍峨氣派。鵓鴿樓水庫和野店水庫山環水繞、景色優美。
萊蕪戰役紀念館景區
萊蕪戰役紀念館景區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為紀念解放戰爭時期聞名中外的萊蕪戰役而建。館區由紀念廣場、革命烈士紀念塔、展覽館、全景畫館和室外兵器展場五部分組成。全景畫館主體高27米,內徑40米,通過運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利用油畫的表現力,生動再現了1947年2月23日下午4點萊蕪戰役城北圍殲戰的宏大戰鬥場面。是目前山東省唯一一處反映魯中地區全民抗戰的綜合性場館。
棋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
位於萊蕪東部,以「棋山柯爛」傳說聞名。棋山為徂徠山余脈,山勢南北走向,最高峰海拔596米,在山頂部有巨型棋子石、棋盤石和輝綠岩侵入構成的「柯爛」勝景。同時,歷史上人們修築了後宮、棋山觀、佛洞子等寺觀,留下了雪蓑子的「玄之又玄」碑刻等。
大汶河國家濕地公園景區
大汶河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大汶河流域源頭,發源於鋼城境內旋崮山北麓,全長30公里,分為河流濕地、人工濕地2個濕地類,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庫塘濕地3個濕地型。濕地公園風景秀麗,植被茂密,洲灘較多,是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和候鳥遷徙停歇站,生物多樣性豐富。目前已建成12座橋樑、6大愛心主題公園、大汶河路亞垂釣基地。
香山景區
香山景區位於萊蕪西北部的大王莊鎮境內,景區面積53平方公里。這裡地質生成年代久遠,孕育著無盡的自然資源,香山和王石門天上人家是主要遊覽景區。香山是萊蕪市第一高山,傲立於魯中地區的連綿群山之中,主峰918.7米,因山中盛產香草得名。香山擁有玉皇極頂、香山行宮、奇偉自然造型的「仰佛觀天」、「紫霞望月」等名勝。王石門天上人家的萬米仿古長城石砌步游道,蔚為壯觀;300畝天上牡丹,雍容華貴;萬畝槐花谷,似皚皚雪原,香釅醉人;九天畫廊,溪流潺潺,植被茂密,古樹、奇石、飛瀑,一步一景,似漫漫展開的濃彩畫卷。
威
海
中國最乾淨的濱海城市——威海
威海於1987年從煙台市分裂出來,
成為獨立的地級市,
至今已有32年的時間。
它位於山東半島的最東邊,
大海的對面是日韓。
都說前往北方的海濱城市,
是夏季去海邊最適宜的時節;
但是當你錯峰抵達這個小城,
你會發現這裡的夏季更是不可錯過的好時光!
如果可以抵達這個濱海小城——威海
你就會發現選擇這裡是個是不錯的選擇。
而且它還是離韓國最近的中國城市~
它還是中國海濱城市之一,
但是卻一直不是熱門的旅行地。
因為它乾淨清爽的天氣,
成為了中國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之一;
我覺得這裡比三亞還要更適合度假,
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座「島之城」,
當你來到這裡就能發現很多座絕美海島。
有的是人跡罕至的金沙海灘,
岸線超長的蔚藍大海。
發現這裡的美食不僅是單一的海鮮,
因為臨近國外,
這裡的口味是多種選擇的。
威海,一個作為山東的沿海城市,
以它別具一格的山和水
很好的詮釋了它獨特的風情。
威海最佳旅遊時間是每年7-9月
氣溫正合適且風景最美
來到,可以可以去觀海公路看看,
公路沿海依山勢而修築,
猶如一串珍珠錯落而放。
環海路還是鐵人三項的專用賽道,
可以盡情的騎車,藍天、大海,
一座座海景房從身邊掠過。
而無論是情侶漫步、
健身跑步還是親子休閒,
這裡成了許多人心中最美好的道路。
最愜意,北方城市的濱海風光
都是海濱城市,
威海卻少了分喧鬧,多了份安靜!
一面背山,海岸線長近1000公里。
論風情
這裡沒有鼓浪嶼和青島市的遊人如織,
有的是人跡罕至的金沙海灘,
岸線超長的蔚藍大海,
還有中國北方最大的漁港
和天鵝最眷顧的海灣;
論底蘊
這裡最具特色的絕對是生生不息的海文化:
祭海儀式、娘娘送燈等獨特的漁家風俗,
還有牧雲庵中,
家家戶戶牆壁上都繪刻著巨幅的漁民壁畫;
論環境
這裡有別的城市都羨慕不來碧藍的神奇天空,
乾淨清爽不含悶熱水汽的風,
寧靜、整潔的市容環境,
成為中國最適宜居住的城市之一;
論風味
鮁魚餃子、鍋包肉,烤紅薯,咸豆漿,
吃不膩的正宗韓餐,聚會必去的東北餐館,
海邊的海鮮大排檔……都是威海的味道;
論生活
那香海的落霞,百變的海的模樣,
夏季光陰撒滿地,最愛騎行的環海路,
……都融入了記憶的骨子裡;
比三亞少一份喧鬧,比青島多一份蔚然,
這座小小海濱,
在炊煙裊裊的海草房旁邊,
在天鵝湖邊攝影師的鏡頭裡,
收集了一切夏天不曾有的場景!
威海的散漫輕時光
白天,迎著溫暖的陽光,穿行在大街小巷,
夜晚,站在高處,俯瞰這美麗璀璨的夜景,
感受著瀰漫慵懶氣息的小城時光,
定是一件極為愜意的感情。
尋找威海的故事
歷史上,威海曾被英國租借,
如今的市區里,依然有著許多英式建築,
甚至有些建築還有人居住,
漫步一旁,定能感受到那不可錯過的歲月
日
照
日照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從1989年從臨沂分出建市至今,剛好30年。日照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素以「藍天、碧海、金沙灘」聞名於世,被聯合國評為「宜居城市」。
從全市最南邊的嵐山區開始,到市區北部的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公路沿著海岸線,將近有60公里。如果是開車自駕,從南到北,可以充分領略到日照港口、海岸、巨岩、海灘、城區、茶桑園等景觀。
相對於省內港口老大哥青島,日照最大的優勢在於優質沙灘多。在萬平口和森林公園分別有兩大優質沙灘,連接二者的碧海路沿途更有不少免費的沙灘。在沙灘上支帳篷度過一個夏夜,算是在日照的人間樂事。
萬平口風景區
此外,日照還有號稱 「奇秀不減雁盪」的五蓮山、「黃海小九寨」的九仙山、「江北第一竹」的竹洞天、莒縣的浮來山風景區等,旅遊資源可謂豐富。
除了豐富的旅遊資源,日照的另外一大地標就是港口了。
上世紀70年代末,為適應北煤南運和煤炭出口的需要,國家決定在山東建設大型港口。在此背景下,原名石臼港的日照港於1982年破土動工,並在1986年投入運營。
1988年以前,日照港由交通部直屬管理,1988年至2002年間由山東省、交通部雙重管理,2002年下放後由日照市管理。
日照港石臼港區
日照市主城區為東港區。出日照火車站,打車不用10分鐘就可抵達日照港石臼港區。此外,日照還有嵐山港區,位於嵐山區。
兩大港區遙相呼應,恰如深入大海的兩隻手臂,帶動這座城市不斷發展。遍布鐵路線附近的山東、山西、河南和蘇北等地密集分布的鋼鐵廠和煤礦對日照港支持力度尤大。祝願日照今後的發展更美好!
石臼港區和嵐山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