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相機|世界首台全畫幅數碼單眼相機康泰時N Digital

2020-01-05   攝影世界

張 一=圖

數位相機早已經替代了膠片相機而成為大部分攝影愛好者的標準裝備。其中全畫幅數位相機雖然價格高,但由於在成像質量、景深等方面的明顯優勢也有不少人購買。

推出全畫幅數位相機的廠家也越來越多,尼康、佳能、索尼等大廠自不待言,連徠卡和理光賓得公司也推出了全畫幅的數碼單眼相機。

不過,如果問起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生產的全畫幅數碼單眼相機是什麼?哪個廠家生產的?恐怕知道的人不多。今天就向各位讀者介紹一下世界上第一台全畫幅的數碼單眼相機。

所謂全畫幅數碼單眼相機,是指採用了全畫幅傳感器的數碼單眼相機。這裡所說的全畫幅是指該傳感器的大小與傳統 135 膠捲畫幅大小一樣,為 36×24 毫米。

這個畫幅同 120 膠捲和更大畫幅膠片相比要小很多,因此「全畫幅」是個相對的概念,是相對於比全畫幅更小的APS-C、APS-H、M4/3、1英寸等畫幅而言的。

與非全畫幅的數碼單眼相機相比,全幅數碼單眼相機在細節、高感、寬容度以及色彩的表現力等方面都更好。

不過,全畫幅數碼單眼相機的感光元件、機身乃至鏡頭的製造成本和難度要遠遠高於非全畫幅,體積、重量也更大。這就是為什麼直到目前世界上只有七八個廠家能生產全畫幅數碼單眼相機的原因。

01. 康泰時N Digital

很多人可能同我一樣,會想當然地認為世界上第一台全畫幅數碼單反不是出自 C 家(佳能)就是 N 家(尼康)。

但是,事實上第一台全畫幅的數碼單反儘管誕生於日本,但卻和尼康、佳能都沒有關係,它是京瓷(Kyocera)公司生產的康泰時 N Digital(圖01)。

大名鼎鼎的康泰時(Contax)是德國著名相機品牌,1932 年初創於德國的德勒斯登,由著名的蔡斯依康(Zeiss Ikon)相機廠製造。二戰結束後,德國分裂為東、西德,蔡斯工廠的設備和員工也遭到了分割,當時的東德和西德都建立了自己的蔡斯工廠。

隨著東西方兩大政治陣營對立的加劇,在美國的壓力下,原西德的卡爾·蔡斯(Carl Zeiss)工廠不得不放棄同東德蔡斯的合作,轉而與日漸崛起的日本相機廠商合作。

02. 康泰時 G2 自動對焦旁軸膠片相機

1973 年,德國蔡斯相機廠的 Contax 品牌被日本雅西卡(Yashica)公司獲得。1983年,雅西卡(Yashica)公司又被另外一家日本公司京瓷(Kyocera)收購,繼續以雅西卡(Yashica)和 CONTAX 的品牌生產相機、鏡頭,也以卡爾·蔡斯(Carl Zeiss)為商標生產鏡頭。

直至 2005 年京瓷公司徹底退出了攝影器材製造領域。京瓷公司在收購雅西卡後,雄心勃勃地推出了多款當時先進的產品。

有些取得了成功,如好評如潮的自動對焦旁軸膠片相機康泰時 G 系列、袖珍定焦鏡頭相機 T 系列等,也有一些沒有成功,比如自動對焦膠片單反 N 系列,還有我們要講的這款康泰時 N Digital。

03. 著名的康泰時 T3 袖珍相機

2000 年下半年,京瓷宣布了研發全畫幅數碼單眼相機康泰時 N Digital 的計劃,並在東京商業展上展示了該機的模型。在經過數次推遲之後,終於在 2002 年 2 月上市銷售。

康泰時 N Digital 的機身以 2001 年推出的康泰時自動對焦單眼相機康泰時 N1 為基礎,對焦、測光、曝光系統與N1毫無二致,其外觀、功能也非常相近。

04. 不成功的康泰時 N 系列 NX 膠片單眼相機

只是背面增加了一塊 2 英寸、20 萬像素的液晶屏和若干數碼功能鍵,增加了固定式豎拍手柄/電池盒,電池從鋰電池改為 4 節 AA(5號)電池、存儲介質從膠片變為了 CF 卡(Ⅰ型、Ⅱ 型)或微型硬碟。

它的感光元件採用了飛利浦(Philips)公司生產的 FTF3020-C 全畫幅 CCD 傳感器,有效像素為 610 萬(3040×2008),主要技術參數請見下面表格。

作為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的全畫幅數碼單眼相機,康泰時 N Digital 有許多獨特的優點。首先,它體積、重量不大,體積只有 152.0×138.0×79.5 毫米,重量約為 1100克。

05. 康泰時 N Digital 全畫幅數碼單眼相機

現在的專業級全畫幅數碼單眼相機相比顯得相當小巧;其次,可使用鏡頭較多,鏡頭光學質量優異,採用了康泰時 N 卡口,可以使用 9 只康泰時 N 系列自動對焦鏡頭,也可以通過轉接環使用多隻康泰時 645 中畫幅相機鏡頭;

再次,操作簡單易用,例如自動對焦時轉動對焦環,相機自動轉為手動對焦模式,半按快門又會回到自動對焦模式,並且手動設置白平衡時,只要按一個鍵即可;第四,低感光度成像優異,在感光度不高於 ISO 100 時成像質量優異,有著如同膠片般的色彩效果。

06. 康泰時 N Digital 拍攝的照片。康泰時 N Zeiss Planar T* 85mm F1.4 鏡頭,f/4.8,1/60秒,ISO 50,光圈優先模式,自動白平衡

遺憾的是,這台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上第一台商品化全畫幅數碼單眼相機購者寥寥,僅僅上市不到一年就徹底退出了市場,可謂出師未捷身先死。為什麼會這樣呢?筆者分析起來有如下原因:

第一,市場接受程度低。2002 年,攝影市場上膠片相機極為普及,專業膠片單眼相機市場和技術水平正處於巔峰狀態。人們對數位相機剛剛開始了解,對全畫幅數位相機更是疑慮重重,接受程度很低;

第二,價格過於昂貴。康泰時 N Digital 上市價格高達 6550 美元,約合人民幣 3 萬多元,是當時頂級膠片單眼相機尼康 F5 和佳能 EOS 1V 的 3 倍。這樣的價格即使專業攝影師也很難接受;

第三,性能不能滿足專業攝影需要。在 2002 年,專業膠片單眼相機拍攝的底片放大製作成照片,清晰度相當於 2000 萬像素以上,遠遠高於康泰時 N Digital 的 600 萬像素。

康泰時 N Digital 的高感性能也不好,在 ISO 100 以上圖像噪點便比較明顯。在機身性能上,康泰時 N Digital 在自動對焦點數量、自動對焦速度、靈敏度、連拍速度、電池拍攝張數等方面也明顯不如尼康、佳能等品牌膠片單眼相機。

同時,康泰時 N 系列鏡頭雖然採用了超聲波馬達的先進技術,成像出色,但很多體積、重量較大,價格更是遠遠高於尼康、佳能的同規格鏡頭;

07. 康泰時 N Digital 拍攝的照片。康泰時康泰時 N Zeiss Planar T* 85mm F1.4 鏡頭,f/4.8,1/3秒,ISO 200,光圈優先模式,自動白平衡

第四,其採用的飛利浦公司生產的 FIT 3020C 全畫幅 CCD 感光元件性能一般,有效像素只有 610 萬。更要命的是,這塊 CCD 故障率很高,許多購買的顧客不得不返廠維修,嚴重影響了聲譽和銷量;

第五,其他廠家的競爭。雖然康泰時第一個推出了全畫幅數碼單眼相機,但僅僅 7 個月後的 2002 年 9 月,佳能就推出了以 EOS 1 V為基礎、採用 1100 萬有效像素 CMOS感光元件的全畫幅數碼單反 EOS-1 Ds。

在機身性能、圖像質量、高感光度表現、鏡頭種類和價格等方面都好於康泰時 N Digital。又過了幾個月,柯達也推出了採用佳能卡口的 1380 萬像素的全畫幅數碼單反機 DCS Pro14n。至此,康泰時的優勢喪失殆盡。

08. 康泰時 N Digital 拍攝的照片。康泰時康泰時 N Zeiss Planar T* 85mm F1.4 鏡頭,f/1.4,1/2000秒,ISO 50,+2擋曝光補償,光圈優先模式,自動白平衡

個人認為,京瓷在自身實力不足、剛推出自動對焦單眼相機失敗、嚴重缺乏研製和生產數碼單反經驗的情況下強行推出市場並未接受的全畫幅數碼單眼相機,犯了冒進的錯誤,在選擇感光元件時又被性能差、故障率高的飛利浦CCD拖累,造成了慘敗。

而與它同時研發全畫幅數碼單反的賓得公司則明智地選擇了半途放棄,直至 14 年後的2016 年才推出全畫幅數碼單反 K-1。如果京瓷晚幾年推出全畫幅數碼單眼相機,採用性能更好的感光元件、更為廣泛使用的 C/Y(CONTAX/Yashica)接口,也許情況會好得多。

09. 康泰時 N Digital 拍攝的照片。康泰時康泰時 N Zeiss Vario Sonnar T*70-300mm F4.5-5.6 鏡頭的 183 毫米焦距,f/4.5,1/500秒,ISO 200,+2/3擋曝光補償,光圈優先模式,自動白平衡

可惜沒有如果。而隨著京瓷在 2005 徹底退出攝影設備的製造,始於德國的Contax傳奇也最終成為了歷史。

因為上市時間短,康泰時 N Digital 目前在二手相機市場比較罕見,價格也高達數千美元。2016 年 10 月 2 日,eBay 上一台帶一隻 Zeiss Macro Sonnar 100mm F2.8 鏡頭和一隻 Vario Sonnar 24-85mm F3.5-4.5 鏡頭的康泰時 N Digital 最終以 3500 美元的價格成交。

攝影世界原創欄目

《經典相機》NO.35

欄目策劃:李毅剛

編 輯: 陳忠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