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換取燈兒的

2019-10-27     原鄉書院

「換洋取燈兒啊!」 「換榧子兒呀!」

很多年來,就是個熟悉的叫喚聲,它不一定是出自某一個人,叫喚聲也各有不同,每天清晨在胡同里,可以看見一個穿著襤褸的老婦,背著一個筐子,舉步蹣跚。

冬天的情景,尤其記得清楚,她頭上戴著一頂不合體的、哪兒撿來的毛線帽子,手上戴著露出手指頭的手套,寒風吹得她流出了一些清鼻涕。

生活看來是很艱苦的。 是的,她們原是不必工作就可以食稟粟的人,今天清室沒有了,一切榮華優渥的日子都像夢一樣永遠永遠地去了,留下來的是面對著現實的生活!

像換洋取燈的老婦,可以說還是勇於以自己的勞力換取生活的人,她不必費很大的力氣和本錢,只要每天早晨背著一個空筐子以及一些火柴、榧子兒、刨花就夠了,然後她沿著小胡同這樣的叫喚著。

家裡的廢物:爛紙、破布條、舊鞋……

一切可以扔到垃圾堆里的東西,都歸宋媽收起來,所以從「換洋取燈兒的」換來的東西也都歸宋媽。一堆爛紙破布,就是宋媽和換洋取燈兒的老婦爭執的焦點,甚至連一盒火柴、十顆榧子的生意都講不成也說不定呢!

丹鳳牌的火柴,紅頭兒,盒外貼著砂紙,一擦就送出火星,一盤也就值一個銅子兒。概子兒是像桂圓核兒一樣的一種植物的實,砸碎它,泡在水裡,浸出黏液,凝滯如膠。刨花是薄木片,作用和榧子兒一樣,都是舊式婦女梳頭時用的,等於今天婦女做發後的「噴膠水」。

這是一筆小而又小的生意,換人家裡的最破最爛的小東西,來取得自己最低的生活,王孫沒落,可以想見。而歸宋媽的那幾顆榧子兒呢,她也當寶貝一樣,家裡的一爛紙如果多了,她也就會攢了更多的洋火和榧子兒,洋火讓人捎回鄉下她的家裡。

榧子兒裝在一隻妹妹的洋襪子裡(另一隻一定是破得不能再縫了,換了榧子兒)。宋媽是個乾淨利落的人,她每天早晨起來把頭梳得又光又亮,抹上了泡好的刨花或榧子兒,膠住了,做一天事也不會散落下來。

火柴的名字,那古老的城裡,很多很多年來,都是被稱作「洋取燈兒」,好像到了今天,我都沒有改過口來。「換洋取燈兒的」老婦人,大概只有一個命運最好的,很小就聽說,四大名旦尚小雲的母親是「換洋取燈兒的」。

有一年,尚小雲的母親死了,出殯時沿途許多人圍觀,我們住在附近,得見這位老婦人的死後哀榮。在舞台上婀娜多姿的尚小雲,喪服上是一個連片鬍子的臉,街上的人都指點著說,那是一個怎樣的孝子,並且說那死者是一個怎樣出身的有福的老太太。

在小說里,也讀過惟有的一篇描寫一個這樣女人的戀愛故事,記得是許地山寫的《春桃》,希望我沒有記錯。1961年11月4日

原鄉書院總目錄(點擊可直接閱讀)

名家專輯,在後台回復作家名字即可閱讀

北喬|畢飛宇|殘雪|臧棣|曹文軒|陳忠實|池莉|遲子建|格非|龔學敏|谷禾|海男|韓少功|霍俊明|吉狄馬加|賈平凹|老舍|李洱|李敬澤|李娟|李佩甫|李少君|李一鳴|李元勝|梁平|林那北|劉慶邦|劉汀|劉醒龍|魯敏|羅振亞|莫言|穆濤|南帆|歐陽江河|潘洗塵|邱華棟|三毛|沈從文|石一楓|史鐵生|蘇童|湯養宗|鐵凝|汪曾祺|王安憶|王朔|王小波|吳義勤|西川|徐則臣|嚴歌苓|閻安|閻晶明|閻連科|楊建英|楊克|楊慶祥|弋舟|于堅|余華|張愛玲|張承志|張國領|張清華|張遠倫|張執浩

波德萊爾|博爾赫斯|川端康成|村上春樹|福克納|海明威︱卡爾維諾|卡佛|卡夫卡|庫切|夸西莫多|萊辛|里爾克|馬爾克斯|門羅|奈保爾|歐·亨利|特朗斯特羅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gapDW4BMH2_cNUglU0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