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品種——紅星系列

2019-10-25     天下農書

蘋果按樹的形態劃分,可分為普通型和短枝型兩種。普通型的品種一般表現為樹體高大,開張,萌芽率低,發枝力強,長枝多,短枝少,進入結果期晚。短枝型品種克服了普通型品種的不足,表現為樹體矮小,緊湊抱合,萌芽率高,發枝力弱,長枝少,短枝多,管理方便,省工省力,進入結果期早。由於短枝型蘋果多為普通蘋果的短枝芽變,且由於性狀和出處不同形成了系列品種,為便於了解,按系列進行介紹。

1.紅星

紅星蘋果,原產美國,為元帥芽變。20世紀60年代引入天津。紅星蘋果果實大,平均單果重240克,圓錐形,底色黃綠,上面濃紅色,有紫色條紋,果皮光滑,艷麗,有光澤。果肉黃白緻密,五棱突出明顯。果實9月中旬成熟,結果早,耐貯藏。紅星蘋果,皮厚質細,芳香味濃,甜酸可口。含糖量13%~14%,蛋白質0.3%~0.4%,脂肪0.3%,蘋果酸0.21%,還含有鈣、磷、鉀等礦物質元素及多種維生素。耐貯運,貯藏後風味更佳。

2.新紅星(蛇果)

新紅星為美國1952年在俄勒岡州胡德河發現的紅星株變。經斯達克種苗公司鑑定、繁殖,於1956年正式定名發表。其後,在世界各地相繼引入、試栽,僅二三十年的時間便有很多國家栽培。我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引入,但路途坎坷,現在我國渤海灣地區大量試栽。1975年從中國果樹所引入天津市,1980年開始結果,該品種在天津市栽培面積最大時超過2000公頃。

該品種屬短枝型品系,它的經濟特點是:樹體矮小、緊湊,適於密植,結果早,便於管理;果實色澤好,全面濃紅,美觀,品質上等,較耐貯,豐產、穩產。在天津表現適應能力強,耐鹽鹼,遠優於現行栽培的元帥系,是天津元帥系理想的更新品種。

3.艷紅

美國品種,原產美國馬里蘭州,是「紅星」的短枝型芽變,在1976年發表。該品種樹冠中大,樹姿直立,短枝係數高。栽培時容易成花結果和早期豐產。栽後三四年開始結果,果較大,短圓錐形,果樁不明顯。果實比一般短枝型著色早7~10天,全面艷紅。在蘋果著色差的地區,仍能著色好。果實9月中旬成熟,果肉綠白、鬆脆、多汁、味甜、品質上等,初採收的果實稍有澀味。

4.首紅

美國品種,原產美國華盛頓州奧賽羅縣,為新紅星的芽變。1967年發現,1976年發表。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從美國引入。經許多地區試栽,認為該品種品質優良,適於在元帥系適宜栽培區內發展,

果實圓錐形,單果重180克左右,果頂五棱明顯。底色黃綠或綠黃,全面濃紅並有隱顯條紋。果面有光澤,果點小、不明顯,蠟質多,果皮厚韌。果肉乳白色,肉質細脆,汁多,風味酸甜,有香氣,含可溶性固形物13%左右,品質上等。為短枝型品種,幼樹樹姿直立,生長勢中庸,萌芽率高,成枝力弱,新梢短。苗木栽後3年可結果,以短果枝結果,花序坐果率中等,每花序多坐1~2個果,較豐產。抗逆性和適應性與新紅星類似。在遼寧於9月中下旬成熟,比新紅星熟期略早。采後於室溫下可貯存1個多月。

首紅蘋果株型緊湊,適於密植,幼樹期間需注意開張角度。由於生長勢不太強,應注意肥水管理,在肥水充足、土層深厚的條件下生長結果良好。在乾旱貧瘠的土壤上表現較差。

5.超紅


美國品種。1967年在美國雅基瑪發現,為紅星的芽變,1972年發表。我國於1981年從美國引入,目前已有一定栽培面積。

果實圓錐形,單果重約180克,果頂五棱突出。底色黃綠,全面濃紅,色相片紅。果面蠟質多,果點小,果皮較厚韌。果肉綠白色,貯後轉為乳白色,肉質脆,汁多,風味酸甜、有香氣,含可溶性固形物13%左右,品質上等。幼樹生長勢較強,為短枝型品種,分枝較小,樹姿直立,而呈抱頭狀,萌芽率高,成枝力較弱。苗木栽後3年開始結果,以短果枝結果,有腋花芽,花序坐果率中等,每花序結1~2個果,較豐產。在遼寧於9月下旬成熟。采後在溫室下可貯存1個多月。

超紅的果實性狀與新紅星類似,生長結果習性也相近,唯其生長勢比新紅星稍強。在管理方面也與新紅星相近。幼樹注意拉枝開角,少用短截修剪,除延長枝必要的短截外,一般中、短枝不需要短截。結果枝組注意更新,保持適宜的負載量和穩定結果。超紅雖比新紅星、首紅等較耐瘠薄,為保持果實品質也需加強肥水管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f13CG4BMH2_cNUgGsk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