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家關注野胡禪。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被稱為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這個時期的香港影壇,為華語影壇貢獻了諸多經典影視劇。
成了一代人難以忘懷的少年記憶。
其中最為惹人注目的,當屬武俠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即便是時光流轉,但人們記憶中還是忘不了那些經典武俠劇中的人物,義薄雲天的蕭峰,洒脫不羈的令狐沖,又或者是楚留香,傅紅雪,以及四大名捕。
這些影視劇取得成功的背後,離不開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這些武俠小說家們。
電影市場的火爆,讀者的追捧,使得八九十年代,武俠小說家如過江之鯽一般湧現。這其中最讓人遺憾的,就要數他了。
他曾經幫古龍代筆,寫出來的小說,真假難辨,很多人以為這就是古龍所寫。做編劇,一部作品捧紅九叔林正英、徐少強等人,寫小說方面堪稱是金庸的勁敵。
但他的結局卻令人唏噓,最後竟然因為欠了高利貸,被追債的人活活打死於家中,直到數日之後才被人發現。
他的名字叫做黃鷹。
如今很少有人記得他了。
1、最強古龍小說代筆
武俠小說界有兩大不可逾越的高峰。
一個是金庸,另一個是古龍。兩人都是武俠小說開山祖師的地位。影視改編上也互不相讓,金庸有《射鵰英雄傳》,古龍則有紅遍全國以及東南亞的《楚留香》。
前者捧紅黃日華。後者成就了鄭少秋。
相比於金庸兢兢業業的數十年如一日的寫小說,古龍則有點玩世不恭,貪酒好色,才是他的主要生活軌跡。
金庸吃過讓人代筆的虧,寫《天龍八部》的時候,因為要出差,便讓倪匡代筆,結果倪匡直接將阿朱給寫死了。
金庸回港之後,發現事情已經覆水難收,只能一邊挨讀者的罵,一邊堅持不復活阿朱。同時心裡暗自發誓,再也不讓人做代筆的事情了。
但古龍在關於代筆這事兒上,玩得很溜,看得很開。
除了對演員要求高一點,當年成龍去拜訪古龍,想讓古龍為他寫一部電影,結果古龍見了他,直接講,你太難看了,我不會為你寫劇本。
當時別提大哥的心裡有多難受了,但依然還得陪著笑,可見古大俠當時的身份有多高。
但古龍對於誰給他代筆這事兒上,是不看相貌的。
只要別攔著他去喝酒,去玩,一切都OK。
很多人講,丁情是古龍小說系列中,最強的代筆。
但如果真的論起來,古龍小說系列,最強的代筆,卻是黃鷹。因為他模仿古龍,模仿的最像,而且一點就通。
一部小說,古龍提個想法,黃鷹就能給寫出來。
古龍小說《驚魂六計》系列,古大俠只寫了《血鸚鵡》前四章,後面的都是黃鷹給辦了。後來黃鷹出來單幹,寫了一部《大俠沈勝衣》,傳到內地,很多以為這就是古龍寫的。
這還不是黃鷹最牛逼的地方。
80年代初,黃鷹被蕭若元相中,邀請到香港麗的電視台。當時TVB憑藉古龍小說改編的《楚留香》,一舉奠定了江湖地位。
作為競爭對手的麗的電視台,也不甘示弱,出品了《天蠶變》。
兩大電視台血拚,出現的結果就是,觀眾幸福的要命。剛看完香帥楚留香,就迎來了《天蠶變》里的大俠雲飛揚。
2000年的時候,吳京也曾出演過《天蠶變》中的大俠雲飛揚一角。
而這部電視劇的編劇就是黃鷹。
他是除了金庸古龍之外,小說被改編成影視劇的第三人。
徐克當年第一部電影作品《蝶變》,就是根據黃鷹的小說《吸血蛾》改編而成。後來兩人還合作過《笑傲江湖》。
但這些成就,跟黃鷹的另一個身份比起來,顯得有點微不足道。
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圈裡,黃鷹有另一個身份,被稱之為「鬼王」。
2、殭屍題材小說開山怪
80年代中期,已經不滿足於做演員的洪金寶,成立了寶禾影視公司。
並邀請因為《天蠶變》闖出名聲的黃鷹加盟。
很快,黃鷹便創作出一個殭屍題材的劇本。這與黃鷹的教育經歷有關,他50年代末出生於北京,之後輾轉至香港讀書。
他本身對各類奇談怪事就感興趣,曾經花費數十年時間,收集此類資料,之後又經過古龍調教,在小說方面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之後轉戰編劇行業,更是拿出了《天蠶變》這樣驚艷的作品。
因此上,寫起靈異劇本來,生動詼諧,卻又讓人覺得毛骨悚然。
這部殭屍題材的作品,叫《殭屍先生》。
主演這部電影的,就是日後被稱作九叔的林正英。當時的九叔只是洪金寶旗下的武師,在洪金寶成龍的電影中只是以配角身份出現。
說實話,以九叔的長相,如果走正劇,根本是紅不起來的。
但正因為黃鷹的這部《殭屍先生》,卻使得九叔一舉走紅,成了紅遍大江南北幾十年的伏魔道士。
這部電影,不僅使得洪金寶的公司大賺特賺,同時也開啟了香港殭屍電影的新流派。在當時,一下子跟拍成風,後來有人統計過,短短八年時間,香港電影圈拍了一百多部殭屍題材的電影。
其實不只是當年,整個九十年代,亞視為了播出《我和殭屍有個約會》,蹭了一波九叔的WiFi。即便是九叔去世幾十年後的今天,網絡大電影還能憑藉殭屍題材的電影分得一杯羹。
從這點上來講,很多拍殭屍題材的導演們,應該給黃鷹磕個頭,要是沒有他,就不會有殭屍電影這麼一說。
但黃鷹的結局並不好。
江湖上有個傳聞,當年拍《殭屍先生》的那一班人,幾乎都沒有好的結局。還列出劇中人員的各類死因來佐證。
這就多多少少有些迷信了。
不論其他人,只說黃鷹之死,就死得讓人為其惋惜。
3、成也殭屍,也敗於殭屍
當年《殭屍先生》一經播出,就引發跟拍狂潮。
作為編劇的黃鷹,也心動了。
出手導演了一部《茅山學堂》,講的是戰國時期一位君主,痴迷長生不老之術,結果把自己整成了殭屍,幾千年後出來為非作歹。
但說實話,黃鷹是好編劇,好的小說家。但並非好的導演,這部片子在劇情創意上倒是不俗,但整部電影拍的確實不咋樣,過於玩鬧。
上映之後,自然在票房上也不怎麼好看了。
但黃鷹卻並未就此收手,反而愈戰愈勇,接著拍了一部《魔高一丈》,趕上了大家看煩殭屍片的時候。前面說過,香港電影黃金時代一大特徵就是什麼類型的片子火,市場上就會有一百個跟風者。
觀眾看殭屍片都快看吐了。
就連九叔林正英後來的幾部片子在票房上也不怎麼理想。
其實黃鷹是有機會在武俠小說上趟出一條名家之路的。古龍去世,金庸封筆,作為一個能完全把握古龍小說神韻的人,又正值巔峰時期,要是專心寫武俠小說,可能後來就沒有溫瑞安什麼事兒了。
或者去做編劇,他的編劇功力有目共睹,徐克還曾找他合作《笑傲江湖》電影版。
但黃鷹偏偏走了一條死胡同。
一頭扎進殭屍片中,甚至借高利貸去拍殭屍片。結果可想而知,賠的特別慘。
1992年,黃鷹被人發現死於家中,媒體只說他是突發腦溢血。他的葬禮非常潦草,作為好友的蔡瀾去弔唁,發現整個葬禮上冷冷清清。
直到7年之後,才有好友提及黃鷹死亡原因,因為拍電影借高利貸,被追債的人打死在家中。
而那個時候,曾經引領香港電影風潮的殭屍電影已經徹底無人問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