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發12道「推特聖旨」,不僅被中國打臉,還被本國懟了

2019-08-25     中央政法委長安劍


這幾天,中美貿易戰的「交手」密集如雨。

8月23日,中國剛剛宣布了第三輪反制舉措——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約75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對原產於美國的汽車及零部件恢復加征關稅。

這是對美國政府8月15日宣布加征關稅的回擊。

24日,美國的「極限施壓」卻再升級——宣布將提高對約55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的稅率。

商務部當即回應。核心是3個關鍵詞:立即停止錯誤,不要誤判形勢,必將自食其果。

從此番表態看,中國的進一步反制行動,恐怕已經安排上了。

中美貿易戰打到現在,「過招」愈發頻繁,局勢卻愈發明朗。長安君(微信ID:Changan-j)一路看下來,堅定了一個判斷——隨著戰線拉長,特朗普方寸漸失,「美國夢」加速破產;而中國日益展現淡定和底氣,生動詮釋了「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的含義。

中方反制:「內外兼顧,考慮周全」

中美貿易戰走到今天,細細品來,其實是一個「中方反應日漸成熟,美方出招日漸失序」的過程。

猶記得,最初面對美國一些人的出爾反爾、極限施壓,我們還會驚詫錯愕。

而現在,中方不僅摸清了對方路數,反制舉措變得迅速且嫻熟,還精準踐行了「打蛇打七寸」。

比如8月23日的反制措施,分別比美方晚一分鐘。這「讓出」的一分鐘就大有講究:既表明了中方「絕不打第一槍」的態度,也快到足以打它個措手不及。

反制清單,同樣「玄機滿滿」。

首先,是繼續升級「打豆豆」。去年的反制清單里,美國大豆已被加征了25%的關稅,這次的新清單里,大豆關稅再加5%。疊加起來共30%關稅,對於曾以美國農民為票倉的特朗普來說,真是個讓人肉痛的壞消息。據美國農業部預計,到8月31日2018年—2019年銷售年度結束時,美國大豆庫存將突破2721.6萬噸,是2018年同期的兩倍還多,創下歷史新高。

難怪現在的特朗普,正在全世界極力尋找能夠消化掉庫存的買家。連日本都被「盯」上了,近日媒體曝光,安倍晉三被迫「出血」數億美元購買中國不要的大豆和小麥,然後再轉手援非。

其次,反制清單里首次出現了能源類產品。原油等商品加稅,再加上汽車及零部件恢復徵稅,對於一向倚重能源出口、號稱「車輪上的國家」的美國來說,打擊力度可想而知。

此外,與之前的清單相比,本輪列表中的商品價值約750億美元,幾乎涵蓋了美國出口的各行各業。

必須指出的是,中方反制下手「穩准狠」,卻並非喊打喊殺,而是有節制的回應。專家分析,此番反制體現出三個「充分考慮到」——充分考慮到反制的效果、充分考慮到加征關稅後的可替代性問題、充分考慮到對於人民生活和產業升級的影響。

舉個例子。在對美方產品加征關稅的同時,中國對其他國家的替代產品進行了相應減稅。美國的螃蟹曾占我國進口總量的1/6,在對美加征關稅以後,我國把對其他國家的關稅從14%降到了7%,結果是進口成本反而下降了1/3。

對於藥品醫療等產品,我國沒有納入加征關稅清單,以盡最大努力減輕對人民生活的影響。

美國就不同了。專家認為,由於美方此次擬對華加征關稅的中國商品,可替代選擇少,這意味著廣大美國生產者、消費者將為新增關稅買單

換句話說,美國的拳頭打在了自己身上,中國的反制打在了美國身上。這波操作,長安君給滿分。

「中國對美國極限施壓的反應,就像一台精密儀器,觸發條件必然產生後果。你有誠意,那麼磋商談判自然可以推進。你想施壓,那麼反制措施勢必迅速到來。」微信公眾號「陶然筆記」這樣評價。

美股大跌,特朗普方寸漸失

中方的反制效果,後發而先至。

儘管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迅速安撫,稱中方反制關稅規模「不是股市應當擔心的」,但美國三大股指當天均應聲下跌:截至收盤,道指跌幅2.37%,納指跌幅3%,標普500指數跌幅2.59%。市場的恐慌比政客的故作淡定更誠實。

(圖:美國股市三大股指23日收盤情況。)

特朗普的反應,則是愈發煩躁。

他連發12條推特,要求美國公司立即開始尋找替代中國的方案,並呼籲將工廠搬回美國。可惜,面對自家總統氣急敗壞的「推特聖旨」,美國商界並不買帳。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表示:此番推特「喊話」不具備行政效力,特朗普沒有權力讓美國企業不和中國做生意。

美國商會執行副會長兼國際事務負責人薄邁倫還呼籲,美中兩國政府重返談判桌,稱「持續的建設性合作」才是正確的方向。

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這句話中國人耳朵都聽出了繭子,美國政客,也未必全看不清。但是,日益臨近的大選壓力、對中方決心與能力的錯誤判斷、「沒占到便宜」的不甘心交織在一起,讓特朗普政府的非理性態度愈演愈烈

現在,美國進一步以加關稅來「極限施壓」,只能暴露出其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是何等不加遮掩。以及「幾次出拳均打空」後,是如何一步步方寸盡失。

誠然,中美貿易戰對中國有影響,但影響總體可控。中方不會像美方一樣,對「損失」視而不見:我們的股市也有震盪,中國境內的美資企業不得不為到岸貨物多繳關稅,個別領域的美國消費品會有價格上升。但正因如此,中方的立場也更加明確: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我們深知,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

正如新華社評論的那樣:「一年多的中美經貿摩擦讓我們更加堅信,中國經濟的強大韌勁和巨大潛力,是我們堅決反制的最大底氣。」

如果特朗普「得償所願」,全球商業將重返叢林法則

明眼人都看得出,中美貿易摩擦不是簡單的貿易問題。而是單邊主義和多邊主義的矛盾,是自由貿易和保護主義的矛盾,是和平共贏和霸權主義的矛盾,美國不僅傷害了中國的利益,也在破壞著世界自由貿易體系。

不止中國,對自私又霸道的「美國優先」,「天下苦美久矣」。

近日歐盟也在行動。因為,繼美國威脅對歐盟汽車加征關稅、美歐航空補貼爭端升級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又宣布,對法國政府提議的數字服務稅發起「301調查」。為此,歐洲官員起草了一份長達173頁的「雄心勃勃」的計劃,旨在反擊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歐洲挑起的貿易爭端。

歐盟貿易委員塞西莉亞·馬爾姆斯特倫表示,如果美國對歐盟汽車加征關稅,歐盟也準備好對價值35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加征關稅。

從自由貿易的「倡導者」,變為西方國家元首口中「自由貿易的主要威脅」,美國一路走來,靠著特朗普的關稅挑釁、強買強賣、四處退群,人心盡失。連傳統夥伴歐盟,也開始離心離德,不得不令人感慨。

難怪有媒體評論,如果特朗普「得償所願」,全球商業將重返叢林法則

人民日報的評論更加直白:「美國一些人毫不戒懼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行為失范,將對國際秩序、世界經濟帶來破壞性後果。」

相比之下,中國不僅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說的話,振聾發聵:

中國人民深知實現國家繁榮富強的艱辛,對各國人民取得的發展成就都點贊,都為他們祝福,都希望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不會犯「紅眼病」,不會抱怨他人從中國發展中得到了巨大機遇和豐厚回報。中國人民張開雙臂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

(圖:2017年1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主題為《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這是中國國家主席首次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

今日之中美,已經成為彼此最大貿易夥伴國和重要投資對象國,中美之間高度互補、深度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若是看不到這一點,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不僅不可能,更不符合歷史潮流,最終將害人害己!

對中美兩國是如此,對全球同樣如此。

可以說,中美貿易戰一年多來,面對美方愈發非理性的「招數」,中國「以不變應萬變」,立場愈發清晰:中方願意採取合作的方式解決分歧,但在重大原則問題上絕不讓步,對關稅施壓堅決奉陪到底,美方對此不要再有任何誤判!

人民日報說得好:「歷史終將證明,守公道、行正義的一方,才是能夠笑到最後的一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cdmxmwBJleJMoPMie6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