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結婚率創10年新低:是女人太現實,還是男人太窮?

2019-10-10     小潘談情說愛



小潘·熱點事件解讀

小潘談情說愛 原創作品

01

不久前,民政部發布的《201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年我國結婚率為7.3‰,比上年降低0.4個千分點,創下了11年以來的新低。結婚率下降,原因當然有很多,比如人口的下降等,但其實一個主要原因肯定離不開當下男女婚戀形態和婚戀觀念的轉變。

國慶假期剛過去不久,有人忙於旅行,有人忙於加班,而有一幫人,他們則忙於相親。大齡單身男女越來越多,新時代男女結婚的年齡也越來越大。客觀而言,單身有單身的好,婚姻有婚姻的好,我們總不能說,步入婚姻殿堂,就會享受到時間上的一切幸福,也不能斷言:單身的人就是沒品位沒內涵。

好的婚姻,會成就一個人;相反壞的婚姻,會毀掉一個人。單身的人,其實也有很高的生活質量,比如,利用更多的空閒時間來提升自我;建立自己的社交圈,享受與朋友的群體活動,如打打球,唱唱K,旅旅遊;留著三五知己,有空時做心理溝通也不覺得寂寞;主要是生活不受限制,想去哪玩去哪玩。

單身並不意味著是孤獨,而且單身人群有一個最大的好處是,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之前,在圖書館的看到一個調查數據表明,日本60歲以上近1/5是單身(從未結婚),每五個日本老人中就有一個一直單身。而一旦退休後,因為受不了老公的各種習慣和以前的忍氣吞聲而離婚的婦女也在不斷上升。

近來來日本年輕人的結婚率也是逐年打破歷史最低,引起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比如電視劇《不能結婚的男人》,《不結婚》,《無法戀愛的理由》等等),而今,中國社會也正在面臨同樣的問題。



02

單身並不意味著孤獨

很多人誤以為,單身的人群,一定是孤獨寂寞的。其實不然。單身是一種狀態,即使不戀愛,不結婚,也照樣可以擁有斑斕的人生。對於年輕人而言,戀愛從來都是錦上添花,而並非雪中送炭。換而言之,一個人可以過好自己的一生,才能迎接一個相親相愛的人。你總不能指望對方的出現,徹底改變你當下的生活,如救世主一般將你從泥潭拖出。

很多年輕人對於戀愛和婚姻的看法存有誤區,以為脫離單身,就能改變當下生活的現狀。其實,婚姻也好,戀愛也罷,必須要實現1+1>2或者等於2的效果,如果,你無法在單身的情況下,擁有高質量的生活,同樣,你在戀愛的情況下也會把生活過得雞飛狗跳。簡單地說,人生除了愛情、婚姻和生育,肯定還有很多其它同樣值得追求的事情,肯定還有其它能夠定義我們人生價值的事情。

很多長輩,把結婚看作是人生的一種成功,然而結婚與否跟人生成功與否並不能掛鉤。以往的舊社會,日子窮,男女聯姻能夠提升勞動力,增加家庭收入,這必然與人生成功掛鉤,但是如今的社會,男女結婚反而會增加更大的負擔,比如車貸、房貸、養兒育女等,如果個人不努力,收益不上漲,那麼不論跟誰結婚,日子都不會有好的變化。

很多人說,單身的人幸福感低、沒人陪很孤獨很可憐。這些都源於人們對於單身的一個最大誤解:單身就是不與人接觸,孤獨一個人就是可憐的,而「找一個人一起生活」似乎能化解所有問題。這種錯誤的認識,才造就了我們對單身人群的偏見。



晚婚也是好的選擇

單身不意味著孤獨終生,從數據上來看,美國18歲以上的未婚者在2015年就已經達到45%,且在持續增長中。這只是代表著,年輕男女在不斷的延緩自己結婚的年齡,享受單身生活。以往,我們認為愛情的結晶就是婚姻,正在步入婚姻以後,我們才明白錢鍾書在圍城裡的吶喊——婚姻,就像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婚姻的形成,則預示著給夫妻帶來了更多的責任和壓力,這是無法推卸和逃脫的。

婚姻從來都不是浪漫的天堂,或許偶爾出現驚喜,也只是短暫的。李宗盛在《晚婚》里唱到: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他自己熟。我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我還在等,這世上唯一契合靈魂。

等一等,其實並不可怕。與晚婚相對的,則是閃婚,而非早婚。閃婚是男女在見面三個月內,決定與對方共度一生,殊不知在熱戀的情況下,雙方只能看到彼此的好與優點,直至結婚半年以後,熱戀期度過,矛盾顯現,對方的缺點也開始浮出水面,雙方開始磨合,耐心開始減少,倘若順利,婚姻形成,相扶相持一輩子;倘若三觀不合,無法融合,只能以離婚收場。

我曾聽過這樣一段台詞:「罐頭是在1810年發明出來的,可是,開瓶器卻是在1858才被發明出來,很奇怪吧?可是,有時候就是這樣的,重要的東西有時會遲來一步,無論愛情還是生活。」所以,晚婚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自己不知道想要什麼的時候,稀里糊塗的進入了婚姻,誤以為對方能帶你改善生活,殊不知兩個人都是長不大的孩子。



別把三觀不合當藉口

每當遭遇相親失敗,年輕人總會給出這個理由:跟他/她三觀不合。有些人,則把這個理由當作逃婚的擋箭牌。其實,背地裡是不想結束單身生活,不想背負責任,不想受人制約。自由如果成為習慣且沒有約束,人就會變得懶惰而沒有責任心。這是不爭的事實。為什麼很多老人說,結婚以後你就長大了。當然,並非是指,你結婚以後自然而然的成熟了,而是面臨大家庭里的矛盾協調,養兒育女的辛苦,以及與對象的溝通,你會逐漸學會如何變得成熟。

單身的時候,我們只考慮自己的感受,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談一段感情,經營一個家庭,撫養一群孩子,打理一場生活,這都必然會影響你人生的軌跡和成就高度。總的來說,生活不穩定,經濟收入低,不想承擔責任,成了這一代年輕人選擇單身的最主要原因。



03

婚姻的核心責任是殘酷的,毫無浪漫可言,生兒育女,傳宗接代,贍養老人。很多年輕人,過慣了「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生活,對於婚姻里的責任,很是牴觸。結婚率創新低,不是男人沒錢,也不是女人太現實,而是我們的年輕一代越來越不願意為責任而活。

一切都是自身的成長,我們在成長中無法逃避且必須面臨的人生課題,就有婚姻這一道。你始終要相信,一般22到25歲左右能遇到的可以徹夜聊天而不覺乏味,且彼此教育水平和生活閱歷相當的異性,很有可能是你這一生最相匹配的結婚對象,教育水平越高,這種可能性越大,一旦錯過,基本就不會有第二次。

人生中的機會有很多,但是能夠改變你人生的機會卻寥寥無幾。在談婚論嫁的時候,年輕人越來越不懂得,什麼叫好好說話,什麼叫修修補補。老一代的婚姻,懂得「修補」的含義;現代年輕人,往往舉著「寧缺毋濫」的口號,要麼單身,要麼通過自身的決定提升著離婚的上升率。一段親密關係的維持,必定要經歷三個階段:親密期;平淡期;磨合期。而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磨合期度過,返回頭又會進入平淡期,所謂親密,無非是平淡生活里偶爾的浪漫驚喜。



04

年輕人對愛情的誇大,以及對美好婚姻的嚮往太言過其實,是影視文學作品的渲染,導致我們很多年輕人越來越看不清現實與虛構的差別。當然,憧憬浪漫本無錯,如果單純為了浪漫而結婚,就是大錯特錯。要時刻警醒自己:婚姻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同樣充滿坎坷、無奈與心酸,你就不會在步入婚姻之後感到過多的失望。

現在人人都喜歡說「愛情」,愛情就是緩慢蒸發的性慾,當生活在一起幾年之後,大腦不再產生多巴胺了,無法體驗到愉悅感了。你就會有甩掉他(她)的衝動。從而去尋找新的愛情。隨著離婚率的攀升,結婚率的下降,年輕人開始懼怕婚姻,嚮往單身。但是單身雖好,卻不是長久之計。我們總得延續血脈,說大了是傳承文明,不讓人類毀滅;說小了,則是不讓你這個家族無後。

好的婚姻,是夫妻之間默契的合作關係。不是無限的抱怨和批評,而是不斷的鼓勵和認可。現在的年輕人過於自我,所以才會在進入婚姻之後,經常發出牢騷以及對另一半的抱怨,每當口角發生,都會藉口說這是三觀不合。其實哪有那麼多的三觀不合,大概是自己的自私屬性,沒有得到改善,利己主義嚴重,導致自己無法接納對方的意見和看法。

單身固然自由,但青春大夢一場,恍惚之間就已過去,年過三十,看到別人家兒女雙全,幸福溫馨,難道你就沒有感觸嗎?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WhluG0BMH2_cNUglrt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