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在幼兒園拉粑粑,原因您知道嗎?

2019-11-05     親子溝通如何說

作者:桐桐媽


「媽媽,我們快點回家吧!我要拉大便!肚子好難受啊!」桐桐臉部有些扭曲地哀求道。

見此,我立馬加快油門。停車、等電梯、開門,一路上都在她的催促中火急火燎度過。到家後,小傢伙鞋子都來不及換,直奔衛生間。

「媽媽,我屁股難受,拉不下來.......」桐桐憋紅著臉,說話的聲音裡帶著一絲哭腔。

我立馬把她從馬桶上抱下,讓她嘗試蹲在地上用力,幾個來回下來,一大團乾結的大便終於排下.......

這樣的場景,就我接放學為數不多的情況下都碰到幾次了!

問她為何不在幼兒園拉大便,她就說不想......

有天晚上,關於「拉臭臭」這個問題,我和桐桐睡前來了一場「專題討論」。

「媽媽,我就在幼兒園拉過一次粑粑,實在憋不住了,就拉了一小段。我不敢在幼兒園裡拉粑粑,爸爸媽媽不在,我害怕掉到廁所里去......而且阿姨給我擦屁股,我感覺不舒服.......我就是不想在幼兒園裡拉粑粑。」桐桐一股腦說了好幾個不願在幼兒園裡拉粑粑的原因。

第二天,我去單位上班無意中和同事談及孩子在幼兒園憋便,幾個同事紛紛圍過來說道:他們的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也一樣!

至於原因是各種各樣,有的是嫌棄幼兒園廁所臭不願意上的,有的是看到老師擦屁股後厭惡的眼神後不敢在幼兒園拉大便,有的則是不喜歡幼兒園裡的蹲廁。

同事曉雅說,她就因為孩子不在幼兒園拉大便,給孩子換了一所幼兒園,原因是她原本以為可能是老師言辭不當致使孩子受了委屈,可後來發現孩子去了新的幼兒園還是一樣不願在學校拉粑粑。

面對這麼多疑慮,我查閱了很多資料。原來孩子不在幼兒園大便,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有報告稱,80%的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

這些理由背後都隱藏著什麼樣更多深層次的原因呢?

一、環境的變化

兒童心理學家說:孩子出現尿褲子、憋大便,可能是因為環境改變造成的情緒問題。

剛入園的孩子,從熟悉有安全感的家庭環境中去一個陌生環境,面對沒有一點感情基礎的老師,分離焦慮症會表現的淋漓盡致,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哭鬧不願去幼兒園,還有大小便問題。

同事家女兒從兩周歲時白天就不再用尿不濕,平時白天極少會尿褲子,可即便這樣,第一天去幼兒園還是尿褲子了!

她說,晚上去接女兒放學的時候,看到幼兒園髒衣籃里尿濕的褲子像小山丘一樣堆的老高,一周下來,那個髒衣籃里尿濕的褲子才慢慢少了。

二、孩子正處於秩序敏感期

1~4的孩子,正處於秩序敏感期,他們會對周圍的環境及事物都有著變態般的要求。

面對拉臭臭,有的孩子必須要在特定的坐便器上,才能順利排便;有的孩子必須玩某一樣特定的小玩具;有的則要最親密的家人在一旁陪伴。

這些都是孩子的秩序依賴,一旦被打破,他們就會焦慮、不安、惶恐,沒有安全感。

鄰居家兒子,上廁所必須要坐在一隻藍色的坐便器上才能大便,結果是,同款坐便器買了三個,自家、外婆家、奶奶家各買了一個......出門在外,不管長短途,家裡的那個藍色坐便器永遠第一個被拿進車後備箱。

三、孩子身體界限感強

大多上幼兒園小班的孩子都不會自己擦屁股,這就需要幼兒園裡老師或阿姨的幫助,然而,他們又有著強烈的身體界限感,他們會覺得讓不熟悉的人來擦屁股是件很難為情的事。

加上孩子可能還要當著很多小朋友的面拉大便,完全沒有自己在家自在放鬆,這讓他們覺得非常沒有隱私感,故而更加排斥在幼兒園拉臭臭。

表姐家女兒尚不滿兩歲半,卻知道上廁所必須關門,因為繪本里說:讓別人看見自己圓圓的屁股是件很丟臉的事。這樣的孩子,上幼兒園想必也是不會在學校拉粑粑了。

除此之外,還有可能是孩子為了「迎合」幼兒園作息安排,老師沒有要求孩子大便,孩子便不會主動要求;

老師對孩子大便擦屁股態度不好,缺乏耐心;

不適應蹲位廁所等等。

你或許會說,憋就憋吧,晚上回家再拉不就得了,殊不知,憋大便對身體可是百害而無一利。

大便在寶寶腸道內積存,不能及時排出,便便中的水分就會被腸道吸收,結果造成大便乾燥,發生便秘。如果停留時間過長,還會導致痔瘡發生。

大便中本身就是人體排出的廢物,其中的有害物質被腸道重吸收,還會造成肌體自身慢性中毒。如果長期這樣下去,腸道中的菌群環境可能會被破壞,就會患上肛腸疾病。

有肛腸科醫生說,長期憋便,不但會加重腸道負擔,一旦大便的毒素被人體的器官重新吸收,容易破壞內臟器官的功能,且極易造成便秘,甚至有患結腸癌的危險。

所以,家長在了解孩子的心理障礙後,應該積極地去溝通、解決問題才是王道,而非任由孩子憋。

那麼,面對孩子不願在幼兒園拉大便,家長能做些什麼呢?

首先,讓孩子明白拉大便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有些孩子在家人玩笑的話語中認為拉大便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孩子便會想盡辦法去消除這種羞恥感和恐懼感。

家長可以通過繪本、科普動畫,給孩子做好人體消化、吸收、排泄的知識講解,讓孩子明白,大小便像吃飯、睡覺一樣,是再正常、自然不過的事,根本不必羞恥。

其次,培養孩子自主如廁能力。

有些孩子就是因為自己不會擦屁股,又羞於老師來擦,而迴避在幼兒園拉大便。

在日常生活,我們可以在講解與實踐相結合教會孩子正確擦屁股的方式,比如從解小便處向解大便處擦;如何擦的時候疊紙等。

再次,和老師及時溝通。

在入園時,家長可以和老師說說自家寶寶的性格,一些生活習慣等,跟老師提前溝通好,這樣老師也能在寶寶拉粑粑的問題上更好的引導。

還有,老師大多時候,都會在班上提醒孩子們誰要小便,極少提醒孩子們應該及時大便。家長可以委婉地和老師溝通,當好孩子與老師之間的「紐帶」作用。

最後,旁敲側擊地問問其他家長

問問班級的其他家長,他們家孩子是否也遇到同樣的情況,或老師有沒有對自家孩子有所苛刻等,及時排除孩子在學校受委屈的可能。

心理學家說,好的幼兒教育,一定是貼近自然、身心的教育。

願每個孩子都能在家長的正確引導下,在幼兒園裡自然、大方地說出「我要拉粑粑」。


作者簡介:桐桐媽,一個可愛女孩的媽媽,頭條號簽約作者。

本頭條號擁有27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育兒交接棒)一起,致力於通過線上線下課程和活動,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微信公眾號的「問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提問,專家一對一解答育兒疑問。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WSPQm4BMH2_cNUg0XH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