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業大王」劉忠田被美指控逃避關稅,究竟怎麼回事?

2019-08-05     商界雜誌

一份長達53頁的起訴書,把劉忠田和他的忠旺推進了「反傾銷和反補貼」政策的熔爐中,忠旺是浴火重生還是跌入「美國陷阱」?真相有待釐清,博弈還遠未結束。

10年前,中國忠旺在港上市,成為當時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融資規模最大的IPO,董事長劉忠田在晦暗的經濟氛圍中一躍成為中國首富。

7月31日,美國聯邦監察官表示,洛杉磯大陪審團將劉忠田等以逃稅和欺詐等24項罪名起訴至聯邦法院,發出拘捕令,18億美元的涉案金額創下了美國司法部門有史以來最大金額的關稅相關案件。

置於中美貿易博弈的大背景下來看,此事顯得更加意味非凡。

「複雜的金融詐騙計劃」

7月31日,美國司法部網站公開發布的一份長達53頁的起訴書中,聯邦大陪審團將中國忠旺控股有限公司與該公司前董事長劉忠田,包括其他幾名劉忠田的合作夥伴一共列為被告,指控他們共同行使了一項「複雜的金融詐騙計劃」。

負責國土安全調查的助理特工傑里米·斯科特認為這是一個差點就成功的「雄心勃勃」的騙局。起訴書指控了忠旺的四宗罪。

一宗罪:逃稅

在2011年至2014年期間,忠旺為了規避美國對擠壓鋁高達400%的懲罰性關稅,將擠壓鋁點焊為免徵反傾銷稅的製成品「托盤」,經越南、墨西哥等中轉環節洗掉原產地身份後,輸入劉忠田控制的美國公司。經過此番「偽裝」與「騰挪」,忠旺公司逃避了約18億美元的關稅。

檢察官稱,這三年間至少進口了220萬個類似的托盤。這些托盤並沒有被出售,而是被儲存在南加州的倉庫中。

美方認為劉忠田計劃在巴斯托建立一家冶煉廠,或者在新澤西州德萊爾購買一家冶煉廠,這樣他就可以將鋁熔化並以「大幅降價」在美國市場上轉售,或因環境處理又或許可問題的阻撓,此事在最後關頭被美方的特工發現,功敗垂成,至今還有26萬個「托盤」位於聯邦政府擁有的一個緝獲倉庫中。

在《華爾街日報》三年前的報道中,一位律師給這些「托盤」做了一個大膽的推斷:這是劉忠田給自己準備的退休金。當然,其後忠旺回應,根本沒和這個所謂的律師打過交道。

二宗罪:欺詐

因為忠旺上市公司的身份,這些鋁在劉忠田控制下期間公司虛假出售,卻在年報中謊稱出售給獨立的第三方,欺詐性地誇大了忠旺的銷售量和對美國的出口量,並欺騙了全世界的投資者。

第三宗罪:洗錢

劉忠田利用這樣的方式通過空殼公司向劉控制的美國鋁業公司提供數億美元的資金。這些資金隨後被轉移到中國忠旺和其他空殼公司作為鋁的支付。

第四宗罪:向海關提交虛假文件及共謀

根據《華爾街日報》8月1日的報道,檢察官稱,這其中大部分指控將帶來每項最高20年的刑期,若連續執行,這220萬個「托盤」可讓劉忠田面臨465年的牢獄之災。

美方起訴書顯示劉忠田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同時也是美國永久居民。但此刻劉忠田或不在美國,中美兩國在沒有引渡條約的情況下,調查員稱,可能需要透過中國國務院幫忙,這張拘捕令才能順利把嫌犯劉忠田引渡到美國受審。

美司法部網站公布的起訴書(第二頁)

《華爾街日報》報道

精心設計的訴訟時間

這份起訴書早在今年5月就已起草完畢,卻選擇在「坦誠、高效、建設性」的中美經貿團隊第12輪高級別磋商剛剛結束後的時刻發布,很難讓人相信不是刻意為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特朗普1號宣布關稅再加碼,從9月1日起將對價值3000億的中國輸美商品加佂10%關稅,美方攪局的節奏掌控得剛剛好,毫不掩飾「圍剿」中國的猙獰面孔。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很難解釋為什麼美國政府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將忠旺作為目標,不排除這是美國政府在向中國施壓。」

在忠旺事件相關報道公布後,忠旺股價下瀉20%,儘管忠旺方面回應稱並未就指稱的訴訟接到任何法律文書或通知,但此事無疑讓公司發展,甚至整個中美經貿談判格局挨了一記悶拳。

實際上,這並非忠旺和美國商務部的第一次短兵相接。早在2016年,《華爾街日報》就曾數次報道劉忠田意圖逃避關稅的問題。但當時美商務部尚在梳理所謂的「複雜策略」,調查劉忠田本人及其擁有的多家公司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彼時,美方懷疑忠旺將可以製造770億個啤酒鋁罐、占全球鋁庫存6%的鋁材儲藏在墨西哥沙漠中,等候機會出口到美國,以迴避懲罰性關稅。但均遭到了劉忠田的否認。

2017年9月,美國司法部對Perfectus鋁業提起訴訟,聲稱它通過將非法進口的鋁擠壓成型產品作為成品,避免支付15億美元的關稅。美國聲稱劉忠田實際上是這家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的公司的老闆。

進口產品一直撩撥著美國敏感的神經。據統計,美國政府在2016年對進口產品產品進行了332次調查,一年後進行了223次調查,以確定進口是否影響了美國的安全。而其中,中國是美國主要的調查對象。

2017年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對原產於中國的進口鋁型材作出反規避調查終裁,裁定中國忠旺控股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公司將涉案產品進行熱處理後生產的5050鋁型材出口至美國市場,從而規避了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並且認定所有從中國進口(包括生產商、出口商和進口商)的經熱處理後的5050鋁型材產品均規避了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美國商務部決定通告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對2016年3月21日後所有進口自中國的鋁型材暫停清算。

美方認為,通過廉價的電力和優惠的稅收,中國鋁產量提升,價格低廉,更多的鋁材輸往美國。外媒稱,這些拿到了中國政府補貼的鋁極大破壞了國內工業和全球鋁價,美國在2010年,僅14%的鋁通過進口,而2015年,這一比例達到40%。2000年,美國境內有23家鋁冶煉廠,到2016年剩下5家還在運行。於是,美方舉起了關稅大棒,向中國鋁課以400%的懲罰性關稅。

兩年後的今天,經過了漫長的調查,美方此次祭出一份53頁長的起訴書,意圖鎖喉。後續的情況尚有待觀察,到底是令人噴飯的潑髒水還是確有此事,我們都在等待最後的答案。

劉忠田的美國往事

今年55歲的劉忠田是遼寧遼陽人,1989年創辦合成樹脂化工廠並擔任廠長,之後又創辦了遼陽鋁製品廠、福田化工、程程塑料等企業。

1993年,與香港威力旺有限公司合資,成立遼陽忠旺鋁型材有限公司,在2008年,忠旺成為全球第三大、亞洲第一大鋁型材企業,並於次年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也把劉忠田帶上了中國大陸首富之位。

2001年4月,在忠旺還在建築鋁型材領域發展時,劉忠田曾拒絕過一次美國的「橄欖枝」。當時,全球第三大鋁業--美國鋁業公司曾出價4.5億人民幣收購忠旺全部股份,分批付款。但有個條件:劉忠田需要繼續為忠旺工作3年。不願給別人打工的他選擇了繼續自己堅持的事業,拒絕美鋁,轉向工業鋁型材,跨國收購宣告破滅。

2016年8月,中國忠旺母公司忠旺國際旗下忠旺美國曾向位於克利夫蘭的鋁產品製造商愛勵鋁業有限公司的私募股權所有者發出收購提議,收購提議涉資23.3億美元。若此筆交易達成,將成為彼時中國公司收購美國金屬製造商的最大一筆交易。

但最終,歐巴馬政府以這筆交易會直接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包括危害美國敏感技術的製造基礎為由,拒絕批准該交易,忠旺的併購計劃流產。

也就是從那年起,忠旺不斷遭受來自美方的詰難,反常進口的大量鋁製「托盤」,成了美國政府的質疑的起點。這些據稱要被熔煉為工業鋁材出售的「托盤」會不會熔煉掉這個鋁業巨頭和前首富,還有太多待解的謎團。

銳公司將持續關注後續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RFsYWwBUcHTFCnf5nb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