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世開導兒子,起信學佛證果的故事,淺釋聲聞初果預流果

2020-08-17     善知

原標題:​兩世開導兒子,起信學佛證果的故事,淺釋聲聞初果預流果

生活中擾亂清凈心的煩惱事很多,佛以智慧來化解煩惱,使眾生得到開悟從而回歸清凈之心。通過學習理解,可以指引我們走正確的道路,逐漸改變我們的內心,斷除一切煩惱,增長我們的智慧。

兩世開導兒子起信學佛證果

當佛陀在舍衛城的時侯,有一位婆羅門與妻子一起過著美好的生活,後來妻子生下一位長相端嚴的兒子。他們為他舉行誕生儀式,也取了適合他種姓的名字,並用牛奶、酸奶、油餅細心喂養。他像海中蓮花一般很快地長大了,對世間各種學問,更是精通無礙。

這位婆羅門對佛、法、僧三寶極具信心,不但皈依佛門,受持居士戒,還常常供養佛陀和比丘僧,世尊也親自為他說法。過了不久,他生病了,家人不管用什麼藥醫治都沒有效果,最後他還是過世了。婆羅門死後,立刻轉生到三十三天。

他的兒子把屍體抬到靈鷲山附近的大屍陀林中,準備進行火化。他看著父親的遺體,心中非常的難過,一邊處理屍體,一邊大聲哭喊著父親,由於傷心過度,精神失去正常,此後他便四處流浪,邊哭邊喊著父親,樣子十分可憐。

他的父親轉生到三十三天後,就照天人的規矩作三種觀察:一、觀察自己從哪個地方來?二、以後會到哪個地方去?三、是以什麼樣的因緣來到這裡?他作了這三種觀察,知道自己是從人道來,由於皈依了佛陀,親自聽佛陀說法,才能轉生三十三天的。這時,他深深覺得佛陀對他的恩德很大,為了報答佛恩,他決定在天還沒黑之前拜見世尊。於是他穿上天人的衣服,戴著項鍊、耳環、臂環、手鐲、頭飾等的瓔珞珠寶,手裡拿著青蓮、白蓮、曼陀羅等各種天上鮮花,飛來佛前,供養頂禮佛陀,右繞佛陀三圈。

世尊觀察他的根機,為他說法。他當下獲得預流果,再度恭敬頂禮佛陀,右繞佛陀三圈,準備返回天上。此時,他看到自己的兒子在屍陀林里到處哭喊,於是就飛到兒子面前問:「你是怎麼了?為什麼這麼悲傷呢?」

「您是誰呀?」

「我是你的父親啊!」

「您現在在哪裡?」

「我已經轉生到三十三天。」

「您是因什麼樣的善業轉生三十三天的?」 「因為我在人間皈依佛陀,受居士戒,還親自聽佛說法的善根,使我轉生三十三天的。希望你不要悲傷,我現在非常安樂。你好好地皈依佛、法、僧三寶,對你的未來會有極大的利益。」聽了父親的教導,他心中的煩惱因而解除,神智也回復清醒了。

隨後,他到世尊前恭敬頂禮,世尊傳給他應機的法要,他因而摧毀薩迦耶見,獲得預流果。得果後,他再三祈求,希望在佛前出家,受持比丘戒。佛陀答應了。之後,他勇猛精進,滅盡三界所有的煩惱,證得阿羅漢果位。

這時,比丘們請問世尊:「世尊,是什麼樣的因緣使這位婆羅門的兒子,一開始對佛法沒有信心,但在聽了父親的教導後,才對佛陀生起信心,跟隨佛陀出家,並證得阿羅漢果呢?希望世尊為我們演說前後因緣。」

世尊告訴他們:「婆羅門的兒子在聽了父親的教導,才對佛陀生起信心,並出家證果。其實這個過程不只是現在,在過去生中,他們也是這樣的。在賢劫人壽兩萬歲迦葉佛出世時,印度鹿野苑有一位婆羅門的兒子,世間學問沒有不通曉的地方。而這位婆羅門對迦葉佛具足極大信心,在佛前皈依、受戒。死後,轉生到天界。兒子無法接受失去父親這事,傷心得不得了,天天哭喊。

這一切被死去的父親看到了,於是顯現在兒子面前,開導他:『你不必這麼痛苦。我在迦葉佛前皈依、受戒,死後轉生到天界。你也應該皈依迦葉佛,對你以後會有利益的。』兒子聽後,就到迦葉佛前皈依出家,臨終之時,他發了一個願:

「我在迦葉佛教法下出家,沒有得到什麼境界,希望我將來能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證得羅漢果位。」

由於他當時所發的願力,現在已經成熟,所以能在我的教法下出家,成為阿羅漢。當時的父子就是現在的父子,當時的兒子是聽從父親的開導而出家的;今生也是聽從父親的開導,再加上前世他曾經發過的願力,才得以出家證羅漢果。這就是婆羅門父子的前後因緣。

聲聞初果預流果

聲聞四果之第一,預入無漏聖道之果位。斷三界之見惑已,方預參於聖者之流,稱為預流果。此為聲聞乘最初之聖果,故稱為初果。趨向此果者,在斷見惑之見道十五心間,稱為逆流向,又稱預流向,即預流果之因位。預流向為見道位,預流果為修道位。一切聖道說為流,能相續流向涅槃故。初證聖果,創參勝列,故名預流。預,及也,參預也。俱舍論卷二十三:預流者,諸無漏道總名為流;由此為因,趣涅槃故。

三十三重天

三十三重天,不是指三十三層,而是從平面說,須彌山頂中是善法堂天,為帝釋天主所居住,就是忉利天,東、西、南、北四方各有八天,合起來共有三十三,所以叫做三十三天。三十三天人身高一由旬,衣重六銖(約合2.4錢),壽一千歲,一日當人間百年,其天壽命合人間三千六百五十萬年。

佛經中有一段故事:過去迦葉佛時代,有一位女子,非常貧窮。她在迦葉佛將入滅度時,生出善心,發願要造塔供養迦葉佛,只是她太窮了,經濟能力不夠,到處請人幫她完成這個願望剛好另外有三十二位女人,也有這個願望,就共同發心,終於完成了她建塔供佛的心愿。

由於這種善業,不可思議的功德,她死後就升到天上,做了忉利天王,其餘的三十二位女人,也環繞在她的四周,各自成了三十二天的天王,一切都歸帝釋所統領管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PCV-XMBd8y1i3sJ9Mi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