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馬翠翠:「我現在所處位置是青土湖,它是石羊河的尾閭湖,解放初期到1959年期間,這裡水干風起,流沙肆虐,形成了長達13公里的風沙線,成為民勤綠洲北部最大的風沙口。而如今,這是成片的蘆葦隨風搖曳,一望無際的水域泛著層層波光,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青土湖的歷史變遷,就是一面折射民勤生態最清晰的鏡子。」
秋天的青土湖,略帶金黃的蘆葦隨風搖曳,一望無際的水域泛著層層波光,水面上,成群的水鳥嬉戲打鬧,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
曾經的青土湖也是如今這般風光,野鴨成群、草豐羊肥,是民勤人最引以為豪的母親湖。但隨著石羊河水的斷流,這灣碧水於上世紀50年代徹底乾涸,水干風起,流沙肆虐,形成了長達13公里的風沙線,成為民勤綠洲北部最大的風沙口,並使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在青土湖呈合圍之勢。
西渠鎮火坎村村民 張尚存:「我在這裡生活了七十幾年了,原來我小的時候,青土湖的水非常多,我跟我們的老人就來這裡鏟草、放牲口。經過慢慢1959年以後沒有水了,全成了大沙漠了。」
為了阻止兩大沙漠的合攏,促進青土湖區域的生態修復,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縣結合當地實際,通過工程壓沙造林、灘地造林、封沙育林、退耕還林等綜合治理措施。在青土湖區域完成工程壓沙造林14.1萬畝,完成灘地造林2.3萬畝,完成封沙育林12萬畝,完成退耕還林1.5萬畝。使該區域的沙化得到了初步的治理。
縣水務局水利工程師 王希鵬:「為了改善青土湖區域的生態環境,促使青土湖區域植被得到有效恢復,2010年開始我們向青土湖實施生態補水,使乾涸50多年之久的青土湖首次形成3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積。2010年以來,我們逐年增加生態配水比例,連續9年有計劃地向青土湖下泄生態水量2.5億立方米,使青土湖水域面積從2010年的3平方公里增加到現在的26.7平方公里,使青土湖區域形成地下水位埋深小於3米的旱區濕地106平方公里,青土湖區域的植被得到明顯改善,生態開始持續好轉。」
通過連續9年有計劃地向青土湖下泄生態水,使全縣地下水位於2011年達到動態平衡並開始逐步回升,至目前累計回升0.379米。青土湖多年平均降水量也由之前的98.4毫米,增加至近三年的109.3毫米。蘆葦等旱濕生植物逐年增加,連片封育面積達到了20多萬畝,植被覆蓋度由2007年前的5%—20%提高到了目前的40%以上。青土湖區域的植被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實現了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轉變過程。
西渠鎮火坎村村民 張尚存:「現在經過生態補貼,生態環境現在治理以後,現在草多了,鳥兒多了,黃羊多了,狼有了。」
青土湖的重現,是科學發展創造的奇蹟,是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的有力見證,更是全縣廣大幹部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
來源:民勤縣融媒體中心
記者 裴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