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爐叔
來源 | 圍爐夜讀
兒子,上周五放學,我去學校接你放學。
在路口等紅燈時,你問了我一個問題:「爸,你將來會把房子給我嗎?」
我當時很驚訝,才十幾歲的你怎麼會想這事:「怎麼突然問這個?」
你認真地說:「我同桌說他們家有六棟樓的房子,他爸說以後都歸他,每天不用上班也有錢拿!爸,你們以後也會把房子給我嗎?」
我當時的回答是:「房子是爸爸媽媽辛苦掙來的,你將來要住自己的房子,也得自己賺錢買,不然我們去哪裡住。」
圖片來源:電視劇《喪失名字的女神》
你當時聽了後,臉上明顯有了小情緒,一整晚都不太願意說話。
為此,我寫了這封信,告訴你為什麼我不會把房子給你。
01
你同桌說得沒錯,上次家長會我和他爸爸交流過,他家有好幾棟樓,靠收來的租金一家子都能生活得很不錯。
看來他爸爸已經幫他把未來的人生全都安排好了。
很多父母喜歡幫孩子規劃人生,子承父業,讓孩子和自己走差不多的道路:
做醫生的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學醫,以後也進醫院工作;
做公務員的媽媽希望孩子考公務員,進入體制內安穩生活。
因為同樣的路,他們已經提前走過一遍,知道哪裡有彎路、哪裡有陷阱,知道怎麼走最穩妥、怎麼走最快捷。
圖片來源:電影《道熙呀》
他們覺得,只要孩子按照自己規劃好的道路走,一定可以避開路上那些艱難險阻,用最快的速度走向成功。
還有一些父母,他們把自己未能實現的願望交給孩子,讓孩子去走自己當年想走但是沒能走的路。
樓下越越家就是這樣,他媽媽小時候就很喜歡鋼琴,可是家裡條件比較有限,一直沒機會學。
她把希望全放在兒子身上,越越一上幼兒園她就把兒子送去學琴了。
每天晚上,越越媽媽都看著越越練琴,一到假期就忙著帶越越去參加這個考級、那個比賽。
其實當年越越媽媽來找過我們,問我們:「要不要把你家兒子送去和越越一起去學琴?」
我們說:「不急,再等等。」
越越媽勸我們:「孩子總要有個一技之長的,不想學鋼琴,可以學學跆拳道、美術什麼的嘛。」
後來你上小學了,有一天回家突然跟我們說你想踢足球,媽媽二話不說,那個周末就帶你去報名了。
直到現在,你仍熱愛足球,每周都會踢上幾次。
每次看到你自信地奔跑在足球場上,爸爸都打心底里為你自豪。
圖片來源:電視劇《小神的孩子們》
因為你在做你自己真正喜歡的、想做的事情,而且做得很好很優秀。
爸爸想說,孩子從來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每個孩子的路都應該由他們自己選。
無論是讓孩子複製自己的人生,還是讓孩子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人生,這兩種做法,說到底都是在用孩子的未來彌補自己的遺憾,這對孩子來說太不公平了。
02
每到冬天,大家都喜歡開玩笑說,我穿秋褲不是因為我覺得冷,是因為我媽覺得我冷。
兒子,別笑,爸爸今天想教你一個詞,叫冷暖自知。
爸爸大學時候有個朋友,你應該知道,就是上次你見過的那個小李叔叔。
他那時候性格很張揚,敢闖敢拼,畢業以後在深圳搞IT,混得很不錯。
圖片來源:電視劇《認識的妻子》
可是他的父母都很不支持,他是家裡的獨子,父母都是體制內的,希望他能離家近一點,最好安安穩穩考個公務員。
他和家裡僵持了很久,實在沒辦法,只能妥協,辭了工作回家。
沒過多久,因為異地,和在一起六年的女朋友分手了。後來小李叔叔考上了老家的公務員,和父母安排的相親對象結婚了。
就像我說的,冷暖自知,一個人過得好不好只有自己才知道。
我不想去猜小李叔叔現在的日子過得怎麼樣,工作好不好,和妻子相不相愛,可是有一點是不能否認的,這不是他本來想過的人生。
他留在深圳,可能會升職加薪、越做越好,也可能一不小心就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被辭退了失業了;
可能會和以前的女朋友百年好合,一起在深圳成家立業,也可能因為一點小事吵著吵著就散了。
圖片來源:電視劇《你教會了我什麼最重要》
這些事都說不準,可是好的壞的都是他自己選的路。
如果一個人接受了父母給他安排的道路,過得好那是萬幸了,過得不好,誰來為他以後人生的喜怒哀樂負責?
有些爸爸媽媽自以為對孩子的那些好,很可能成了夏天的棉被、冬天的蒲扇,不僅沒那個必要,還給孩子增加了很多壓力和困擾。
03
還有一點,爸爸媽媽能安排你的今天明天、今年明年,安排不了你的一輩子。
你的人生很長,爸爸媽媽只能陪在你身邊,走很短的一部分。
十八歲你會離開家出去讀書,到二十幾歲你就要工作了,然後找個你喜歡的女孩子,組建新的小家庭,有一天你也會做爸爸。
圖片來源:電視劇《加油吧威基基》
你最近很喜歡的作家龍應台,她寫過一句話: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
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
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你淼淼姐姐就是一個例子,淼淼姐姐的爸媽一直很寵她,從小到大,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全幫她安排好了。
她去上大學的時候連一隻碗、一件衣服都沒洗過,也不會鋪床單、套被套。
後來去公司上班,第一天報到居然還是淼淼媽媽領到領導面前去的,聽說現在淼淼媽媽搬到她那個出租屋去住了,專門給她燒飯。
兒子,不要羨慕同學的爸爸媽媽給他把一切都安排好了。
不讓你洗衣洗碗,你以後一個人生活的時候肯定會手忙腳亂。
不讓你自己交朋友,你可能就不懂得怎麼和同學、同事相處。
圖片來源:電視劇《喪失名字的女神》
現在不讓你做出一些小選擇,未來你就不敢做那些決定人生的大選擇。
所以,事無巨細地把一切安排好,其實不是在幫你,反倒是害了你。
04
說了這麼多,其實爸爸就是希望你能做個勇敢的男子漢,自己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
你媽很喜歡張愛玲,張愛玲寫過一個小文章叫《非走不可的彎路》。
在人生的路口,她想走向某條路,母親阻止她說:「那條路走不得。」
她問:「為什麼你能走,我不能走?」
母親說:「因為我不想讓你走彎路!」
她堅持要走,後來發現這條路果然是條彎路,讓她摔得頭破血流。
她好不容易走過來了,忍不住去勸想走這條路的年輕人:別走這條路,這是條彎路啊!
年輕人就和當年的她一樣,問她:「為什麼你能走,我不能走?」
很多父母都有「過來人」的通病,我們叫它「攔路癖」。
他們打著愛的名義,給孩子安排好了一切,替他們決定了這條路能走,這條路不能走。
他們一廂情願把孩子照著自己心裡那個模板培養,卻從來沒問過孩子自己願不願意。
兒子,自己走出來的才是路,沿著別人的路走,那是軌。
爸爸希望你能從這座房子裡走出去,你不需要沿著我們給你的軌跡,你只需要沐浴著我們的目光。
你會走出自己的路,然後擁有一座自己的房子。
來源簡介:作者,爐叔,堅持原創,微信公眾號:圍爐夜讀,每日分享有深度的精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