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安史之亂名將,郭子儀、李光弼、張巡等三人名氣最大,也最為人所熟知。郭子儀、李光弼自不用說,中學歷史課本介紹「安史之亂」時,就強調郭子儀、李光弼率軍平定了安祿山、史思明叛變,為唐朝中興大業立下赫赫戰功。有關唐朝影視劇,汾陽王郭子儀出鏡率也相當高。
張巡呢?後世爭議不斷,卻不能否認其歷史功績。張巡7000兵馬力戰燕軍18萬,死守睢陽城10個月,阻止燕軍南下江淮,確保東南平穩。如此,唐朝得以藉助江淮財力,續命一百餘年;南方穩定,北方破壞嚴重,經濟重心開始南移,且趨勢不可逆轉。
相對郭子儀、李光弼、張巡而言,本文主角南霽雲名氣則小很多,不關注唐朝歷史的朋友也許不知道他是何許人也。南霽雲名氣小,原因很簡單,睢陽城守將是張巡,南霽雲是他麾下一員戰將,其光環被主角掩蓋了不少。
其實,南霽雲功績很大,因為他是張巡麾下頭號猛將,彪悍無比;張巡憑藉7000人,力戰叛軍18萬,南霽雲功不可沒。要知道,每次出城偷襲叛軍,與叛軍廝殺血戰的,都是南霽雲。張巡呢?策劃高手,也得有南霽雲執行,否則玩不轉。
南霽雲,安史之亂中力挽狂瀾之名將,他用生命詮釋了大唐之風骨。沒有南霽雲搏殺,張巡堅持不了10個月,叛軍勢必攻入江淮,唐朝歷史都要改變。
南霽雲,河南清豐人,出身農民家庭,排行第八,人稱南八。因家境貧困,南霽雲投奔行伍,謀求生路,後在睢陽保衛戰中大顯身手,一戰成名,並封神,稱二龍大王。
756年12月,叛將楊朝宗率5萬大軍追擊張巡,進至寧陵,截斷唐軍退路。此時,眾將畏懼燕軍(叛軍,下同),不敢嚶其鋒芒,南霽雲則主動請戰,要挫其鋒芒。
張巡敬佩南霽雲,於是讓他帶兵迎敵。南霽雲不負眾望,夜襲燕軍大營,激戰一晝夜,斬殺燕軍將領20餘人,斬首士兵10000餘級,楊朝宗被迫逃亡,連夜拔營而去。
不久,安慶緒派尹子琦率14萬大軍前來增援,與楊朝宗潰兵匯合一處,燕軍兵力增加到18萬,聲勢十分浩大。
安慶緒目標是攻取睢陽,截斷從江淮送糧食到關中之通道,掐住唐朝命運之咽喉。拿下睢陽之後,揮師南下,攻取江南,摧毀唐朝立國之基礎,成就霸業。
睢陽地位重要,張巡自然知道。所以,寧陵擊敗燕軍後,張巡、南霽雲退守睢陽,與知府許遠一起守衛城池,抵禦尹子琦大軍。
張巡前腳進入睢陽城,尹子琦後腳就跟上來,並出動大軍攻城。唐軍立足未穩,眾人大驚失色,不知所措。此時,南霽雲帶千餘人沖入敵陣,與燕軍廝殺。尹子琦未曾料到南霽雲如此生猛,短暫交鋒後,停止進攻,就地紮營。
關鍵時刻,南霽雲挺身而出,穩住了陣腳,避免了唐軍潰敗,為睢陽保衛戰立下第一功。
吃了南霽雲的虧,尹子琦非常惱火。紮營後,尹子琦發起猛烈進攻,燕軍拿出雲梯、呂公車等武器,瘋狂撲向睢陽。張巡命令士兵用弓箭還擊,猛射攻城燕軍;敵軍攀登城牆時,則用木塊、石頭猛砸,放火焚燒呂公車等攻城設備。
尹子琦仗著人多勢眾,連續發起20餘次衝鋒,守城唐軍倍感壓力。此時,事先埋伏在城外的南霽雲偷襲燕軍大營,縱火焚燒,尹子琦被迫從城下撤兵。張巡乘此機會修築城牆,為下次激戰做準備。
次日,尹子琦繼續攻城,並親自上陣督師,在第一線指揮。南霽雲是神箭手,看到尹子琦上陣督師,想玩「斬首行動」,便彎弓射擊,一箭射中對方左眼,唐軍士氣大戰。尹子琦疼痛難忍,只好下令休兵。
睢陽拿不下,還被南霽雲射瞎一隻眼,尹子琦只好挖掘壕溝,構築柵欄,憑藉後勤優勢困死城內守軍。此時,關中已經淪陷,朝廷很難派出援軍運送軍糧,想要守城,就只能靠自己想辦法了。
死守城內不是辦法,南霽雲主動請纓,率敢死隊突圍而出,去外地搬救兵。南霽雲突圍後,第一站去彭城(徐州),向御史大夫許叔冀求援,誰知被拒絕。許叔冀之理由是:睢陽守不住,不要做無畏犧牲。
許叔冀拒絕出兵增援,南霽雲大罵一頓,說他沒有忠義精神,缺乏大局觀。南霽雲直言:睢陽失守,江南生靈塗炭,你也無法倖免。
沒能獲得援兵,南霽雲只好率30騎兵跑去臨淮,向賀蘭進明求助。誰知,賀蘭進明也是一樣,不出一兵一卒。
臨淮與睢陽很近,唇齒相依,睢陽陷落,臨淮也守不住。但是,賀蘭進明打自己小算盤,就是不得罪燕軍,免得遭受戰禍之苦。所以,招待南霽雲宴會上,賀蘭進明不提出兵,而是建議南霽雲留在自己身邊,不要回睢陽送死。
南霽雲沒能搬到救兵,自然無心思吃飯,於是辭別賀蘭進明。此時,南霽雲拔出佩刀,砍斷中指,留給賀蘭進明,直言:「請留此指以示人之心,歸報主帥,與城池共存亡。」真乃忠義之士也。
離開臨淮時,南霽雲彎弓射佛塔,箭入半箭,並發誓:「叛軍平定後,必殺進明,此箭乃我志也!」
沒能搬來救兵,卻也有意外收穫。南霽雲遭遇燕軍運糧隊,劫掠牲畜數百頭,也算是給守城部隊找到一點食物吧。
757年11月,睢陽城陷落,張巡、南霽雲被俘虜。尹子琦很欣賞南霽雲,不但不記恨他射瞎自己左眼,還勸降他,希望他能為大燕皇帝效力。
南霽雲沒有回答,張巡大喊:南八,大丈夫何懼生死,不能屈從不義之人。
南霽雲笑道:本想有所作為,您這麼一說,敢不死嗎?於是拒絕投降,從容赴死。
那麼,南霽雲有所作為是什麼呢?從他守衛睢陽以及搬救兵之表現而言,南霽雲應該是想暫時妥協,而後尋機逃回朝廷,繼續與燕軍作戰。
就此而言,南霽雲是條硬漢子,用生命詮釋了大唐之骨氣:不屈服、不放棄。
《新唐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COOOXUBd8y1i3sJiPg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