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氣來襲!這些器官最怕凍,備好這份「禦寒說明書」

2019-11-19     愛義烏

冷空氣來襲,氣溫降低

你的身體真的準備好了嗎?

下面的健康指導

幫你給器官做好「禦寒」

1.心臟

最怕溫差大

心臟就像人體的發電機,到了秋冬季節,為給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它更得加倍努力工作。這也使得冬天成為心臟的「多事之秋」。

在秋冬季節,室內外溫差大,加之氣候乾燥,人的生理機能反映比較遲緩,時常處於一種應激狀態,這樣就加大了心臟的負荷;

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護好頭部、手部、腳部。

洗澡時先放熱水,等水溫合適後再脫衣服。

2.血管

遇冷收縮易變脆

血管就像一個橡皮水管,每到天冷時,橡膠就會變脆,如果水壓增大,就容易裂開,血管也是如此。

氣候變化時,血壓波動性增大,導致腦出血、腦梗死等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血管彈性本身就比年輕人差,所以出現腦出血等意外的幾率更高。

晚上早點睡。熬夜時,心腦血管的生物鐘也會被打亂,導致體內過多地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讓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黏稠度增加。

吃點血管「清道夫」。山楂、燕麥、黑木耳、金橘、茄子、紅薯、大蒜、洋蔥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並保持血管壁的彈性。

3.肺

早晨霧氣最傷肺

冬季寒冷、乾燥的空氣,都要經過「肺」這個氣體交換站進入體內。此時不加以保護,不僅會誘發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還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導致來年復發。

此時要格外注意養肺,預防呼吸系統疾病發生。

秋冬早晨霧氣寒冷濃重,過量吸入會對肺造成很大的損傷。有晨練習慣的老人最好等9點之後,陽光明媚霧氣散去再鍛鍊。

4.飲食

掌握「三多」原則

5.降火

多吃白色食物

中醫認為,白色食物最能防燥熱。做菜時,可以選擇白蘿蔔、白菜、冬瓜、百合、銀耳、蓮藕等。其中,白菜、蘿蔔功效最好,可謂是最經濟實惠的補品了,但腸胃寒涼的人應該少吃。

6.禦寒

多吃牛羊肉

吃牛羊肉可禦寒。

怕冷的人還可多吃胡蘿蔔、芋頭等富含無機鹽的根莖類蔬菜,以及海帶、紫菜、菠菜等含碘食物。

7.提高免疫力

多吃蛋白質

天氣轉涼大家應該多補充一些優質蛋白質,大豆中蛋白質含量最高,魚蝦肉、雞蛋、花生、核桃中蛋白質含量也很豐富。

8.起居

早睡晚起勤喝水

9.早睡晚起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早睡可以保存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晚起可以補陽氣。

10.護好五大部位

脖子、肩膀、腰部、膝蓋、腳,寒冷的天氣會連累這5個脆弱部位,引發頸椎、腰背、膝關節疼痛。雙腳距離心臟最遠,供血最差,所以也更容易受涼,引起感冒等。

11.越冷越要多喝水

秋冬季節氣候乾燥,空氣濕度小,更應補充水分。如果喝水少,血液濃稠度就高,容易出現血栓等症狀,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冬天多喝點水還能加快新陳代謝,起到抵禦寒冷的作用。

來源 | 生活資訊號

編輯 | 金龍責編 |厲倩雯

編審 |金洪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9S8hW4BMH2_cNUg6-2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