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典型的文科女生,剛上高中,她一點也不喜歡數學。可在高考中,她數學總分147分,英語145分,最終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
這個女生就是鄭州四中2018屆高三九班畢業生史碩琳。
鄭州四中2018屆高三九班,是一個學霸輩出的班級。高考中,這個班的學生都是組團上名校,人大2個,南開4個,武大4個,廈大2個,西交大2個,川大3個……
其中,24個人考進了全省前1000名,30個人考進了985大學,30個人被211院校錄取。
今天讓我再次走進這個學霸班的女學霸們,看他們是如何克服困難,戰勝數學的。
女學霸也曾是中等生
史碩琳
一見史碩林,你就會想到女學霸這個詞,纖瘦文靜、長裙飄飄。
和多數女生的選擇一樣,高中時,因為喜歡,她選擇了文科。
高一高二,她還是中游的成績,直到高三,成績才慢慢提升。
這一切,都離不開數學,她最不喜歡的科目。
但是碰到了自己的數學老師王新顏,她卻喜歡上了自己的數學老師。
「我們的數學老師太受人歡迎了,每天課間和課後,都有一堆一堆的學生排隊等著問問題,經常一等就是半個小時。」她說。
而王新顏老師整個中午都會在辦公室等著學生問問題。
因為怕麻煩,不想排隊,儘管喜歡數學老師,數學成績又不好,她還是很少去問老師問題。
直到一次考試後,數學成績又一次拖了她成績的後腿,班主任張曉利找她談了話,又溝通了王新顏老師。
王老師和史碩琳約定,每周抽兩天時間中午為她講題。就這樣,整個高三,走讀的史碩琳每周兩個中午不再回家休息,去問老師問題。
「王老師會幫我挑選試題,我回家做完會反饋給王老師,王老師再給我講解分析。」
趙文可
作為學霸班的班長,趙文可說自己壓力非常大,「我就是我們班雞立鶴群的那隻雞」。
不過,優秀的班級會塑造優秀的團隊,高考時,她被四川大學錄取,也成為妥妥的女學霸一枚。
和史碩琳不同,她是一個非常活潑的女孩,說話風趣幽默。
在她的帶動下,班級到了高三氛圍也很好,雖然在學習成績上大家的競爭很激烈,但是溫情的時刻也很多。
「我們會在考試不好時互相擁抱,找安慰,會拿出時間聽同學說心事。」
很多家長怕耽誤孩子學習,往往到了高中,不希望孩子擔任班幹部尤其是班長。
可在趙文可眼裡,當班長雖然付出很多,但是自己心甘情願,收穫更多。
「如果你足夠優秀,就不會去怕當班長會耽誤成績。」她說,自己從小就是班長,老師和同學對她管理班級能力上的認可,讓她很有成就感。
不過這麼樂觀自信的她,也有被數學成績打擊的體無完膚的時候。
在剛上高三的一段時間,她的成績非常不好,數學竟然只考了七八十分,人也非常沮喪。
「越不好越不好,我都要放棄自己,放棄數學了,這時數學老師送了我一本小冊子,我覺得自己被老師認可在意和重視了,又開始願意努力學習了。」
在她心裡,老師都沒放棄自己,認可自己,自己更不能先放棄自己。
最終的努力,換來的是高考134分的好成績,相比較之前,整整翻了一番。
她們數學的逆襲都離不開這一點
右一史碩琳,左一趙文可
在史碩琳眼裡,學習好是有套路的。
首先,她認為課堂效率是每個學生都要重視的問題。
上課尤其是數學課,她會非常認真的聽講,甚至連課堂筆記都不做,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聽課上。
「專注聽課30分鐘,遠勝你泡在題海3個小時。」她覺得認真聽講,自己想明白最重要,把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
其次,她認為高中生的眼界也很重要。
儘管學習緊張,她還是會堅持看新聞,眼界的開闊對文科生很重要,尤其是在文綜科目上,幫助很大。
第三,升入高三,心態也很重要,別給自己太大壓力。
在史碩琳看來,效率提高,遠勝於逼著自己長時間學習。
「如果覺得自己太緊繃,我會請假回家放鬆一下自己的節奏。」
當然,這個放鬆不是回家玩手機看電視,不會徹底的放鬆,一個高三學生首先要是個自律的人,指導自己在做什麼。
第四就是因為父母,父母在學習上給自己很小的壓力。
比如暑假,很多同學會選擇上預科班學習,她則會出去走走,跟著父母去旅遊。
「在爸爸媽媽心中,我健康成長最重要,他們越是這樣,我反而會嚴格要求自己。」
讓每天變得有意義
而趙文可的學習方法就很常規了,她的訣竅就是分類整理錯題本。
(給孩子最好的學習工具:高效學習工具箱——在方法上超越同齡人 )
「以前不重視錯題本,對於錯題本用錯了方法。」她說。
她的整理錯題本訣竅就是,不求全面,而是對每一道錯題都去研究透徹。
比如,這道題目錯的原因是什麼,涉及到哪些知識點,這些知識點一般會用什麼形式考察。
通過建立知識點模型的方式,讓錯過的題目有自己的價值。
除了錯題本,她在高中保持好的學習習慣還有一個訣竅,那就是「每日便利貼」。
她會每天把當天要做的事情整理出來,做成便利貼貼在桌子上。
然後,做一件事情,打一個對勾,這樣你會覺得自己每天都做了很多事情,做了有用的事情。
「每天都在做有用的事情,每天都過得很有意義,哪有時間去胡思亂想、悲春傷秋。」
喜歡我們的文章記得點贊、轉發和收藏
有什麼想說、想問的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果老師將及時為您回復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