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恭親王墓

2019-12-17     滿族文化網

定恭親王墓

定恭親王墓位於縣城東部羊山村北宮上。占地8 000平方米。為清道光年間所造。定恭親王是清乾隆皇長子定安親王第二子,名綿恩,道光二年薨。主要建築有寶頂、隆恩殿、神功碑亭、五供、神道、朝房、皇牆、石拱橋等。民國初年毀於兵匪之手,隨葬品被盜一空。70年代初,墓地建築被拆毀,近百畝松柏林被砍伐,只有園寢地宮(也有破壞)和石拱橋尚存。

密雲鎮去往古北口方向,大約十多公里處公路旁有羊山村,定恭親王墓就在羊山村北,定恭親王墓石橋就在公路邊上。定恭親王是清乾隆皇帝長子定安親王的第二子,乾隆皇帝的孫子,名綿恩。清道光二年(1822)定恭親王綿恩薨,在羊山村北建造占地8000平方米的墓地,主要建築有:地宮寶頂、隆恩殿、神功碑亭、五供、神道、朝房、皇牆、石拱橋等,周圍有近百畝松林。可惜民國初年墓地被兵匪盜毀,20世紀70年代地面建築被拆,成片的松林被砍伐,村民建住房,神路變成村中路,僅剩被盜空的地下陵寢地宮和被掩埋的石拱橋。

隱藏在莊稼地里的地宮,地宮兩扇石門敞開著,門上的券頂至今還保存得非常完整,石簪和石瓦的紋路清晰可辨。入口左手邊石門的獸環上的小獸已被鑿去,右門上的小獸經過風化還依稀可見,兩扇石門上積有厚厚的黃色水垢。


定恭親王墓石橋就在101國道邊上,始建於清道光年間,地處墓地神道最南端,橋長6.4米,寬5.2米,單石拱券,拱券頂的對口封頂石上刻有吸水獸,橋面緩平,為花崗岩條石鋪面,橋無護欄,橋下水道已被填平,多年雜草叢生,石橋整體還算完整。現在仍可以承受數噸重的卡車通行,石橋南是密雲通往承德的公路,每天有成百上千的車輛通過這裡,有著百年歷史的定恭親王墓石橋沒有得到很好保護。

綿恩在歷史上很有名,歷經乾隆、嘉慶、道光三朝,曾任多種要職,尤其是火器營總管達53年之久,可謂權傾朝野。這座墓在1933年被盜發,偽密雲縣政府在事後將看墳戶扣押,直到第十八天,定王府委派太監處理後事到羊山時,才被釋放。地宮「金井玉葬」,棺床上停靈三口,盜墓匪將側福晉頭上的珠翠揪走了,可她身上蓋的單子卻未動。如今,定恭親王墓只余遺蹟供後人憑弔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v21QG8BMH2_cNUgvSl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