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信陽一帶
2019年,
對於豫南家鄉農民來說,
實在不是一個好年份。
上半年,清明剛過
一場突如其來的豬瘟橫掃豫南多地
鄉下與養豬或豬肉相關的活計
基本都停滯了
很多農民把養豬當一種存錢的方式
是每年底的一個重要收入
現在,這個「存錢罐」砸了!
沒了豬,日子還是要過
然而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偏偏老天不開眼
今年初夏開始,
家鄉很多地方一直不下雨
一直到上周
才下了一場像樣的雨
很多河道、池塘都乾了
水稻、花生、紅薯、芝麻等農作物
都嚴重缺水
遲來的大雨有一點作用
但減產已成了定局!
對家鄉很多農民來說
今年的年成
就是「寡婦女人報個病種兒——
沒多大指望了!」
進入9月,
是豫南板栗成熟季節
今年一開始的時候
很多栗樹結的果子密密麻麻的
可以說是長勢喜人
很多人想著,今年應該是個
板栗豐收的大年
然而
持續的乾旱,讓形勢急轉直下
由於缺水
原本可以豐收的板栗
在成熟的前一個月
大受影響
很多果子乾了、掉了
看著原本充滿希望的板栗樹
一點點的被老天爺帶走
讓人幾乎陷入絕望
好在上周下雨了
算是亡羊補牢
在板栗最後成熟期前
補救了一把
現在,
距離「白露」還有一周了
板栗開始大量上市了
羅山一直是傳統板栗產區
南部山店、彭新、鐵鋪、靈山等鄉鎮
盛產大板栗
北邊高店、尤店盛產
品質較高的油栗
但多年來,
羅山的板栗一直賣不上什麼價格
如今,人工成本越來越高
而板栗的採摘依然原始
全靠人力
尤其是南部鄉鎮
板栗樹大部分都在山裡
採摘板栗,需要挑著籮筐
扛著竹棍上山
一棍一棍去樹上敲有些板栗樹很高
還需要爬上去打
幾乎每年都有人從板栗樹上摔下
摔成重傷甚至不幸丟了性命
打下的板栗隨地翻滾
要一個個去草叢、樹林裡撿起
再裝好擔子
沒有路的地方
還需要人力挑下山
回家再一個一個剝開栗包
這個活並不輕鬆
栗包都是刺
手拿剪刀剝
很容易扎到手
所以,
採摘板栗是個純粹的體力活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
因為板栗賣的便宜
投入和回報不成比例
以至於有些有板栗的農戶
直接放棄不打了
主要是價格上不去
羅山板栗賣不上價格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
農民銷售板栗的渠道單一
大都是剝好的栗子
等本地或外來的販子
來各鄉村收購
價格往往壓得很低
但是,不賣給他們
別無選擇
如今,是網際網路時代
家鄉的特產--板栗
也必須走上網際網路+的道路
才能走出單一售賣的局面
走出大別山
成為家鄉農民增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