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市場上,人們的關注點,大多在於科創板上市後,「炒新」的狂熱之中,主板的關注度,少了很多。
直到今天,打開盤面,暴風集團開盤跌停,昨晚其實就已經發布了一條重磅的公告:
暴風集團:實際控制人馮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
暴風集團,或者暴風影音,承載了一代人對於網際網路影音播放器的回憶,而今日創始人被採取了強制措施,不禁讓人唏噓,暴風究竟怎麼了?
曾經的輝煌
暴風集團
從K線上可以看到,今天開盤後直接無量的跌停,巨大的封單還在排隊之中。
如果你用前復權,縮圖的看,會發現另一番場景:
暴風集團前復權
從圖上可以看到,剛上市之初,30多個漲停,直接讓暴風集團的市值突破了400億,股價達到了120多元,馮鑫本人身家也超過百億,同時催生了多個富翁,一時間風光無限;如今股價卻只有5元多,圖形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幾乎馬上要回到上市之初的原點了。
也就是說,即便創始人沒有出事,這些年來暴風的股價就已經在不斷的走下坡路。
而暴風上市之處,連續的漲停,除了當時的環境大好之外,也是人們對它承載了很大的希望。
在當時的影音播放市場,暴風影音幾乎就是每人電腦必備的軟體,想比較系統自帶播放器而言,暴風多種格式都能很好的兼容,顯然收穫了大量的客戶。
同時,以播放器為載體,在線影視以及後來的電視等等,讓人們也看到了又一個可能的「生態鏈」。
只可惜,更早提出「生態鏈」概念的,是後來隕落的樂視。
早已跌落神壇
在投資中有一個經典的話:「股價反映了一切」,暴風過山車的股價輪迴,也證明了這幾年,它的業務並不出色,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暴風的財務
從暴風集團的財務上可以看到,2016和2017年,公司的盈利狀況已經不樂觀,到了2018年的年報,更是巨虧了10個億。
更有意思的是,雖然這種企業模式的本身,並不需要太多的凈資產,但是2019年一季度,每股凈資產卻只有2分多錢,也就是說,公司帳面上,幾乎都沒錢了。
這真是讓人難以想像。
暴風主營
為什麼這幾年暴風的業績如此的差?
從上面的主營上,似乎可以看出些許端倪:沒有一個過硬的主營業務。
如前所述,本來暴風有一個很好的開局,可是後來軟體業務上,並沒有持續做精,導致越來越多的競爭者,在影音播放軟體上後來居上;而在線視頻業務,又沒有取得很好的進展,至於後來傳出的「區塊鏈」業務,則更像「玩票」。
併購的導火索
那麼這次馮鑫的出事,根本的導火索是什麼呢?
併購。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與其投資合作的光大旗下MPS項目破產有關。
2016年年初,光大證券旗下的公司光大浸輝與暴風集團等設立了浸鑫基金,以2.6億元撬動52億資金,完成了對全球體育賽事版權公司 MP &Silva Holding S.A.(簡稱MPS)65%的股權收購。在當時來看,這是一筆明星項目。
但是,之後的經營並不盡人意:MPS發生了三大創始人相繼套現走人,收購的公司也陷入困境並破產。
從「盛譽」到「失手」,不過是兩年時間。
如此大規模的收購,到底之前的風控與盡職調查,是否詳盡,已經很考量,至少結果並不是參與其中的機構,所希望看到的。
更重要的問題在於,這筆併購,還牽連了多家國資背景的資金。根據天眼查信息,除了暴風投資、光大資本外,涉及到11家LP,背後的出資方有招商銀行、華瑞銀行、東方資產等實力機構。
按照資本市場的慣例,一般都有一些協定,比如兜底方。所以,作為此協議的兜底方光大資本,自然就不幸的踩雷,並隨後發生了連環的訴訟。
同時,暴風創始人馮鑫參與的多個基金中,很多都是為投資收益承擔連帶回購責任,股權質押是他的重要資金來源,只是最近的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發布的兩份執行裁定書顯示,暴風集團旗下已經沒有可供執行財產,甚至被納入了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如今暴風的每股凈資產,只有區區2分錢。
結語
對於暴風創始人馮鑫事件,美圖創始人蔡文勝也發表了自己的感慨:
其中他說:「創業者一定要謹記一條紀律:任何時候不要簽個人連帶無限責任」。
前有樂視,後有暴風。
或許資本市場裡,真的是小心駛得萬年船。
——以上,雪茄金融狗,做金融界的一股清流,更多投資案例與邏輯思考,敬請關注!
其它專業技術分析基礎,以及資訊詳解,歡迎訂閱專欄,希望對投資者,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