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美國《國防》雜誌網站3月2日發文稱,美總統拜登1月25日發布的第14005號行政令「確保未來由美國工人在美國製造」或將給承包商造成重大影響。該行政令旨在加強政府在聯邦合同簽約中優先選擇在國內進行採購的供應商,並要求聯邦採購監管委員會在180天內提出新的實施條例,同時管理與預算辦公室及總務管理局也要建立監督和報告機制,以確保符合《購買美國法》(BAA)要求。
一、可能進一步提高國外產品的價格上調幅度
該行政令要求聯邦採購監管委員會考慮修改《聯邦採購條例》,以修訂用於定義BAA適用性的監管門檻和標準。此前,如果商品在美國製造且國內部件的成本超過最終產品所有部件成本的50%,則該商品就被BAA視為「國內最終產品」。該規定在與國內產品價格對比後對國外產品的價格上調幅度最高為12%。
在特朗普政府的最後一天,聯邦採購監管委員會發布了一項規定,將本國含量門檻從50%提高到55%(用於鋼鐵最終產品的鋼鐵部件從50%提高到95%),並將外國產品的價格調整幅度從最高12%提高到最高30%。
根據新的行政令,聯邦採購監管委員會將有權再次提高國內部件的門檻,這一潛在變化可能會對擁有全球供應鏈的政府承包商產生顛覆性影響。在經過數十年的供應鏈管理以滿足50%的部件成本閾值後,看似適度提高到55%的閾值已經要求許多承包商重新檢查物料清單並評估是否需要轉移供應源。如果再次提高該門檻將需要承包商進一步調整其採購和供應計劃,並且可能導致部分跨國公司對BAA的合規目標不斷變化感到憂慮。
二、可能採用部件成本測試替代辦法來評估國內含量
行政令考慮採用基於價值的測試取代部件成本測試將構成更為根本的監管轉變。近70年來,部件成本標準一直是BAA原產國測試的基本要素。替代標準關注的是為產品增加多少國內價值,這將給那些向聯邦市場出售產品的全球公司帶來不確定性並使其規劃工作變得更為複雜。
三、可能要求承包商跟蹤商業現貨部件來源
此外,部件成本測試替代辦法可能引發對這種新方法如何應用於商業現貨(COTS)的疑問。目前,聯邦法規放棄了BAA有關購買COTS物品的國內含量測試,但行政令無法保證增值測試不適用於此類物品。這些問題可能會給許多原本並不跟蹤COTS物品部件來源的製造商帶來更多監管要求。
四、結束語
短期內,承包商可能希望更清晰地了解拜登政府建議如何實施其提出的這些建議,其中關鍵的問題包括:如何定義和量化基於價值的標準;根據基於價值的標準,相同的國內含量閾值是否適用;以及該行政命令中提出的「美國工作支持的經濟活動」是什麼。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來源 | 美國《國防》雜誌網站
圖片 | 網際網路
作者 | 申淼
編輯 | 張岸佳
註:原文來源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相關建議僅供參考。
更多精彩內容,請回復關鍵詞查看:
綜合分析
戰略與規劃
科技管理
國防創新
軍事理論
人工智慧
陸軍
海軍
空軍
航天
網絡空間
電子信息
核武器
高超聲速
無人系統
精確打擊
防空反導
新概念武器
生物與醫學
戰例與演習
先進材料
製造
基礎科學
技術
先進動力
與能源
試驗鑑定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信息研究中心微信平台
覺得不錯,請點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muTFXgB9EJ7ZLmJsD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