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丑,是上古神話中的人物,相傳,女丑剛出生就被10個太陽曬死了,之後才有帝堯命后羿射日的故事。女丑的記載見於《山海經》,共出現3次,先看看書中的記載。
《山海經》中的女丑
女丑第一次出現在《山海經》中是《海外西經》:
「女丑之屍,生而十日炙殺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
大意是說:女丑命運悲慘,一出生就被10個太陽烤乾了,只留下一具屍體在這裡——丈夫國的北面。女丑死的時候,用右手遮住臉。10個太陽掛在天空,女丑的屍體就在山頂上。
這裡提到的丈夫國,是一個國家(部落),國中人民穿衣戴帽,腰間佩劍,非常英武而文質彬彬。頗有一種儒家君子的風範。
女丑第二次出現在《大荒東經》:
「海內有兩人,名曰女丑。女丑有大蟹。」
說海內有兩個人,名字叫女丑,她有一隻巨大的蟹。
這裡的記載是有問題的,說了還內有兩人,卻只有一個人名,清朝郝懿行注《山海經》時認為,原文應該是「兩人蓋一為搖民,一為女丑」,但他沒有任何有力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說法,所以現代神話學家袁珂先生認為郝懿行的說法經不起推敲,「海內有兩人,名曰女丑」這兩句之間,文字肯定有遺漏,但不可以強行解釋。
大蟹是什麼呢?郭璞注曰:「廣千里也」。又,《海內北經》載:「大蟹在海中」,郭璞注曰:「蓋千里之蟹」。《周書》中也提了一嘴大蟹:「海陽大蟹」,西晉孔晁注曰:「海水之陽,一蟹盈車」,在許多古代小說筆記中也常見大蟹,描述都是大、非常大、天下數一數二的大,總之,就是一種非常巨大的螃蟹,具體是什麼,沒有人知道。
女丑第三次出現在《大荒西經》:
「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屍。」
有個人穿著青衣,用袖子遮住臉,名叫女丑之屍。
這裡的記載和《海外西經》有所不同,《海外西經》說是「以右手鄣其面」,這裡卻成了「以袂蔽面」,袁珂先生的解釋是:蓋亦圖象之不同也。
女丑的形象
在古本《山海經》中,女丑的畫像都是「暴巫」之像,什麼叫暴巫?最早在《禮記》中就有暴巫的記載,通俗地說,古人缺乏天文知識,每逢大旱就要求雨,在最初的時候,人們就要通過暴曬女巫的方式,來祈求上天的憐憫,從而求雨。
我們看,無論是「以右手鄣其面」,亦或是「以袂蔽面」,實際上都體現了女巫被暴曬的時,不勝其苦的慘狀。雖說只是上古傳說,但這樣祭祀求雨的方式,也真是殘酷至極了。
所以,女丑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呢?答案很明顯,女丑是一個女巫。
《山海經》中說,女丑是被10個太陽暴曬而死的,從小我們都知道有一天,天上突然出現了10個太陽,百姓民不聊生,後來才有了后羿射日的故事,清朝郝懿行注《海外西經》曰:
「十日並出,炙殺女丑,於是堯乃命羿射殺九日也」。
把上古神話串聯起來,女丑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有一年,國家遭遇了千年一遇的旱災,為了向上天求雨,人們採取了「暴巫」這一方式,被暴的人,就是剛剛出生的小女巫——女丑,可是誰也沒想到,這次暴巫不但沒有向往常一樣求來甘霖,反而求來了10個太陽,旱災反倒更嚴重,百姓越來越難以生存,作為部落首領的帝堯,就派出他手下的神箭手后羿,射下來9個太陽,才讓世間恢復了正常秩序,也算是為女丑「復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