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18條舉措,科技支撐「兩手硬兩戰贏」

2020-02-29     浙江發布

  為充分發揮科技抗疫情穩發展作用,確保全面實現年度各項目標任務,近日,浙江省科學技術廳印發了《關於充分發揮科技支撐「兩手硬兩戰贏」作用確保實現全年目標任務的若干意見》,18條主要舉措如下:

(一)強化復工復產的分類指導和專業服務

1

全面落實重點服務清單

  各級科技部門、國家和省級高新區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加強統籌協調和分類指導,圍繞重點科技研發項目、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項目、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企業科技人員、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新型研發機構等服務清單,開展「一對一」的精準服務,保障儘早復工、安全復工。對提供疫情防控物資的科技企業,保障優先復工達產。全面推行「健康碼」管理機制,加強點對點服務,保障重點科技人員儘早返崗。

2

深入開展精準技術服務

  充分調動各高校院所、創新平台和新型研發機構的技術力量,積極開展疫情防控科普宣傳、指導企業率先應用科研攻關取得的新技術、新成果,及時推廣新業態、新產品,主動提供產品設計、技術集成、成果熟化、技術交易等專業服務,幫助企業解決科技創新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對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和地區,成立科技特派員技術服務小分隊,開展駐點服務;強化「三農」領域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的科技支撐,分發《農業生產先進適用應對技術手冊》,分類指導科學安全開展農業生產。

(二)全面落實減稅降負和助企惠企措施

3

完善稅費減免快速辦理機制

  各級科技部門要協同相關部門單位加強政策宣傳培訓,及時提供重點服務清單,按照「自行判別、申報享受、相關資料留存備查」的方式,切實提高辦理效率。協同稅務等部門全面落實好企業所得稅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技術轉讓所得稅減免和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國家備案眾創空間免徵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增值稅等政策。協同電力部門落實好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項目高可靠性供電費用按收費標準的70%執行的優惠政策。協同人社部門落實好疫情影響科技企業返還或緩繳社會保險費等政策。協同海關部門支持企業享受急需產品、設備進出口稅收優惠和通關便利。

4

落實創新創業降本減租舉措

  各級科技部門要主動協調有關部門通過財政補貼、降低稅費等方式,加大對各類科技創業孵化平台支持力度。鼓勵全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科技服務平台對在孵企業適當減免辦公、實驗、科研和生產用房租金,疫情期間減免租金情況作為年度認定績效評價的重要依據。

5

促進科技資源向企業開放共享

  鼓勵高校院所和創新平台免費向企業開放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對測試儀器、實驗裝置產生的相關數據按照有關規定開放共享。全面落實企業科技創新券從20萬提高到50萬元的政策,進一步優化、簡化創新券的申領、使用、兌現流程。推進上海青浦、江蘇吳江、嘉興嘉善三地開展創新券通用通兌試點,及時向全省推廣。

6

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

  指導省創新引領基金等財政性引導基金加大對科技企業的投資力度,對疫情防控相關和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快速納入投資項目庫,加快盡責調查和投資進度。積極組織風投和基金公司、金融和保險機構,開展企業融資對接。動態梳理並向科技部和各級金融機構報送重點科技型企業信貸支持名單,幫助享受國家應急貸款、貸款貼息和貸款利息優惠政策;協調各級科技銀行加大對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根據金融服務需要提供企業研發立項、成果和能力評價等相關信息,幫助企業快速獲得貸款優惠。

(三)切實加大科研攻關和研發投入力度

7

快速推進防疫應急項目攻關

  建立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專題,分批次組織實施應急攻關項目,省級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支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給予最高100萬的支持。對已立項的項目,全面推進首席專家負責制和經費使用包干制,充分賦予自主權,支持儘快取得切實管用的科研成果。針對疫情防控需要,快速推進疫情防控技術成果的使用驗證和推廣應用。對應急項目取得重大突破、並在抗擊疫情中取得明顯成效的,優先推薦國家和省科技獎項。加強公共安全和疫情防控領域的系統化研究,切實提升科技支撐能力。

8

加快啟動實施科研攻關計劃

  圍繞「雙尖雙領」四大科研攻關計劃,儘快編制和下達項目指南,項目評審立項時間壓縮到45個工作日以內,加速推進4個100重大項目落地。完善重大科研項目和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項目聯繫制度,強化「挂圖作戰」和「一對一」精準服務,促進重大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出實用成果。

9

強化科技企業個性化輔導

  深入推進「雙倍增」行動計劃,建立科技型企業培育「常年輔導服務、集中受理辦結」制度,採取「屬地確認、分類管理、一企一策」的方式,遴選一批重點培育企業,加強個性化輔導和服務。各級科技部門要協同財政部門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型企業認定的獎補力度。支持疫情期間顯現出的在線教育、在線辦公、網絡診療、智能配送、數字娛樂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培育一批高成長科技型中小企業。

10

完善研發投入激勵措施

  各級科技部門要牽頭研究細化「全社會研發經費提升專項行動計劃」方案,協同財政部門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和企業研發支持力度;促進科技型企業和規上企業全面應用「企業研究開發項目信息管理系統」,全面落實企業研發後補助、研發投入視同畝均稅收、國有企業研發經費視同利潤納入考核、對研發投入高於5%的企業優先提供要素保障等激勵政策。把高校院所的研發投入與院所專項、科技資源配置緊密掛鉤;對高校院所橫向科研項目到位經費達300萬以上的,即報即辦省重點研發項目立項手續。

11

提前啟動創新平台載體建設

  圍繞「網際網路+」和生命健康兩大科創高地,3月份啟動運行相關領域省實驗室;圍繞疫情防控和重點產業強鏈補鏈需要,提前啟動新建一批省級重點實驗室、企業研發機構、技術創新中心、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新型研發機構。對生產疫情防控物資且做出重要貢獻的企業,符合條件的,主動布局建設企業研究院和重點企業研究院。

(四)加快暢通人才集聚和成果轉化通道

12

拓寬人才服務渠道

  加快實施以「雙引雙育」為重點的科技人才推進計劃,加強主動對接服務,幫助企業引進一批高精尖缺人才;加快創建一批外國專家工作站和引才引智示範基地,標準化推進「外國高端人才創新集聚區」建設。落實好疫情期間人才服務措施,開通人才服務綠色通道,實現辦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事項「全零跑」。支持外國專家在國外通過網絡指導開展在研項目。探索完善人才柔性引進機制,推廣「研發飛地」和「人才飛地」模式,促進人才資源高效流動。

13

完善科技大市場服務功能

  充分運用大數據、區塊鏈技術,推進網上技術市場疊代升級,加快完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推進全省技術合同登記點聯網與網上技術市場聯通,並逐步實現與稅務系統、省外技術市場聯通,便捷創新主體實時享受政策優惠。在疫情期間,各級科技大市場通過線上為企業提供免費技術服務;鼓勵各類科技中介機構履行社會責任、為企業提供專業精準服務。健全市場化的「浙江拍」模式,疫情解除後,積極組織開展區域性和專場拍賣活動。

14

精心籌辦科技合作品牌活動

  全力辦好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活動周、中國(浙江)全球科技精準合作大會、長三角地區(網上)創新成果展、科技(科普)活動周等品牌活動,支持企業深化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加快引進一批高新尖特創新載體和新型研發機構;健全長三角區域科技合作機制,建設一批聯合創新中心或創新飛地;加快布局一批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海外創新孵化中心,引進更多實用的科技成果到企業轉化應用。進一步拓展與國際科技組織、有關國家和友好省(州)科技創新部門的合作,支持開展多邊和雙邊聯合科研攻關。

(五)優化科技管理制度和「三服務」機制

15

加強科技創新形勢研判和處置

  各級科技部門、國家和省級高新區要科學研判疫情過後經濟發展趨勢及對科技創新的影響,建立「月監測、季分析」制度,切實加強對重點企業、重大平台、重大項目、重要指標的動態監測和研究分析,及時完善工作思路和政策舉措,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16

優化科技計劃實施機制

  對疫情影響較大企業承擔省級項目的、首期撥款比例提高10%,市縣相關配套資金同步到位。對在研項目受疫情影響的,由項目承擔單位提出申請,可視情延長項目結題驗收時間;對科研項目核心研究團隊身處疫情一線,需進一步延長實施周期的,可由項目牽頭單位提出申請。經認定的項目延期不影響其承擔單位和項目參與人員的科研誠信記錄。對疫情期間確需組織驗收的項目,可利用視頻技術開展驗收或委託項目主管單位直接驗收。

17

強化「實用」的科研導向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引導廣大科研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研究成果應用到抗擊疫情和保障重大任務落實的具體實踐中,將成果是否符合一線需求、是否切實管用作為重要評判標準。對表現突出的,在科技獎勵評審、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最美科技人」評選和科技人員職稱評審中給予傾斜支持,納入科研誠信守信記錄。

18

創新「三服務」方式 

  把深化「三服務」和「雙百」專項行動與服務疫情防控、企業復工復產、重大科技項目建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的窗口作用,創新黨員先鋒隊等服務方式,精準幫助各類主體解決創新發展難題。加快完善科技大腦服務功能,深化科技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網上辦」、「掌上辦」服務平台和「零次跑」、「無紙化」服務機制,促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不斷提升「數字化、智能化、便利化」服務水平。

來源:浙江省科技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fJbknAB3uTiws8KXJs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