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月
喜歡旅遊的人大多都是熱愛生活的,我們在一個地方生活久了,因為工作、家庭等各方面的瑣事,不免會有厭倦的情緒,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出去旅遊,散心,把不好的情緒宣洩掉,好像沿途的風光真的具有治癒的作用,旅行一趟回來就好像充滿了電。
大家都喜歡去哪裡呢?我這個北方姑娘是比較喜歡南方的城市,總覺得那裡氣候溫暖,一年四季都有各種花開放,永遠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樣子。這次我們去了位於我國東南沿海,與台灣海峽遙遙相望的福建省的龍岩市。
在今年,龍岩市委五屆八次全會提出「五基地六產業七景區」的發展布局,全市旅遊將重點打造「七景區」,包括:上杭縣、永定區、長汀縣、連城縣、新羅區、漳平市、武平縣這7個旅遊景區。
龍岩市位於福建省的西部,地處閩粵贛三生交界,地理位置優越,是內陸鄰海城市,這裡是漢族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聚集地,有200多萬客家人。永定區的土樓景區,是國家級景區,景區主要以各個土樓群為主。
這裡的土樓有圓形,方形,各種各樣,保留至今的有幾千座,被大家稱為是沒有大門的土樓博物館。永定土樓千姿百態,歷史悠久,獨一無二的山居建築,處處彰顯著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古老傳統,土樓是東方文明的一顆明珠。
這裡獨特的建築被大家熟知,對土樓開始有印象,還是從一部國產動畫電影《大魚海棠》里看到的,裡面的主要場景就是以此作為背景拍攝的。這裡對「家」的文化完整地保留了下來,這裡既凝結著「金木水火土」的古老智慧。
土樓作為福建客家人引以為傲的特有建築,又融進了很多當地的人文因素,數十戶、幾百人同往一樓,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處的家族傳統,這也像我們北方人以前住的筒子樓一樣。土樓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有限的建築材料來建造,雖然歷經風雨,但依然經久耐用,又極富美感,充分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
每一座土樓都藏著屬於自己的故事,永定是土樓之鄉,其中承啟樓是最著名的,從明朝崇禎年間奠基,到清康熙年間才竣工。歷時三代,耗時近80年,據說當時夯築外環土牆時,天公非常給力,夯牆的時候每天都是晴天,直到土樓建成以後,老天才開始下雨,當地人感激老天相助,所以又把承啟樓稱作「天助樓」。
振成樓坐落在永定區洪坑村中南部,由林鴻超兄弟和眾人,在1912年建造。這棟樓的空間設計非常精緻多變,尤其是局部建築風格,所用的顏色大膽的採用了西方建築美學,達到了極高的藝術造詣,是中西合璧民居建築的傑作。
被稱作是「土樓公主」的振福樓坐落在湖坑鎮西片村,1913年由經營條絲煙成為富翁的蘇振太動工興建。它也是20世紀初期客家土樓融合部分近代西方建築藝木和中國園林藝術的傑作之一。振福樓的大門面對著南溪,溪水兩岸河堤高築,十分堅固,橋下深潭碧水,岸邊古榕蔥蘢。
冠豸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它在連城縣的東部,這是一座平地拔起的突兀之山,因為山峰像是巨冠而得名,這裡山石奇駿,願望就像是綻放的蓮花,於武夷山被人們稱為「北夷南豸,丹霞雙絕」。
僑福樓被稱為「博士樓」,這裡除了11個博士而得名,其中還有一個女醫學博士,樓主已經83歲高齡了,每當有遊客來這裡,他還是湖起身迎接,跟大家打招呼,身體特別硬朗,這個樓內是中西合璧通廊式的結構。
在永定縣的初溪村有一座土樓群,是由圓樓和幾十座方樓組成,土樓群依山傍水,有著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尤其建於明永樂年間的集慶樓,距今已有600多年了。是客家土樓中年代最久遠、結構最特殊的土圓樓之一。樓里至下而上用72道樓梯,結合了「九宮八卦」的倍數,象徵著宇宙萬物,大吉大利。這裡的遊客比較少,所以仍然保留了很多原生態的生活氣息,這裡能讓你體驗到最純正的土樓風情。
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培田古民居,是目前我國保存比較完整的明清時期的客家古民居建築群,精湛的工藝體現出了濃郁的客家族風情,可以與永定土樓相媲美,是客家建築文化的經典之作, 這裡有6座學堂,兩座書院,廟宇庵堂,牌坊古碑,20座古祠,以及一條千米長的古街道和兩條貫穿村落的小河組成。
洪坑土樓群在永定縣的湖坑村,是形成於宋代的建築,現在保存比較完整的有圓樓、方樓、宮殿式土樓、五鳳式土樓等30多種上百座客家土樓。是風格最多最全的土樓群,一座座土樓就像是一個個音符,一段段定格的歷史,在大山的環繞中向世人訴說著客家人的生活文明。
除了這些頗有名氣的土樓之外,這裡還能體驗驚險刺激的漂流,福建土樓溝漂流位於十里土樓長城,土樓溝景區,是集歷險、探險、獵奇、拾趣、觀光為一體的漂流好去處。漂流全程約90分鐘,沿岸分布著振福樓、衍香樓在內的100多座具有較強觀賞性的土樓,可謂是「人在水中漂,樓在兩岸走」。
這裡還可以泡溫泉,天子溫泉和客都溫泉是比較有名的,泡在溫泉水裡,暢快自由地呼吸著純凈的空氣,沐浴自然的氣息,全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躺在溫暖的池水中,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是難得的放鬆,也是久違的享受。
這裡不僅有造型獨特的土樓,美景,當地的美食也是十分有名的,特別是龍岩的鹽酥花生,不論男女老少,都特別喜歡吃,有些掉了牙的老人不能咀嚼,就把它們搗碎,慢慢品嘗,用它作為小菜配飯,作為下酒菜,也是特別美味。還有客家人特有的撈飯,清湯粉、煎圓子、燈盞糕等,客家菜也是非常有名的。
旅行就是為了看美景,品美食,讓心靈回歸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身體和心靈,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