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斯·萊傑之後,小丑的又一個新面貌

2019-09-16     雨落電影周刊

文/雨叔

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逐漸的來下帷幕。

縱觀整體,也是平平淡淡,波瀾不驚。首映禮之前一直沒有浪花的《小丑》,卻意外地奪得了金獅獎,而整部電影的製作成本只有5500萬。

作為一部商業電影,《小丑》無疑是非常成功的。

這不僅僅是獲得了有著「藝術質量著稱」的威尼斯電影節青睞。更是指明了創作的方向,即便成本低,也依舊有可能成為敲門磚。

其中印象最深的要屬於,傑昆·菲尼克斯飾演的小丑。孤獨,脆弱,甚至痛苦的形象,在超級英雄的面前更像是一個病態的人。其次,作為一名超級英雄,也是對以往超級英雄電影的致敬,特別是那貫穿全片的華麗表演。

《小丑》就是這樣一部,在平淡之處盡顯火光的作品,首先作為一部超級英雄電影的作品,背後的依靠的是著名的DC宇宙,相比漫威宇宙,DC從整體看多了更豐富的黑暗色彩,有很多陰暗的英雄。

這一點漫威宇宙,是沒有擁有的。

不做作為最老牌的勢力,近十年來,自從《鋼鐵俠》的橫空出世,就一直被漫威打壓,一度面臨崩潰的邊緣,直到去年溫子仁執導的《海王》,才一度挽回局面。

直到今年的《小丑》,可以說DC宇宙在超級英雄這條路,想法越來越多。

比如,之前同樣是DC宇宙的作品《蝙蝠俠:黑暗騎士》,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超級英雄形象,沒有了人的感情紐帶,有的是無敵的超能力。

他是一個如同空中樓閣的形象,不食人間煙火。將人與超級英雄做到了徹底的隔離。

而DC也總喜歡和自己較勁,於是,另一個新的小丑形象就誕生了。

這部電影則是站在小丑身為人的那一面,沒有了超能力,有的是人之間的世道冷暖,人與人之間的淡漠。如同小丑時常的微笑,是一種對現實的嘲諷,對自我認知的肯定,對夢想的鼓勵。

這樣的電影更加貼合當下的口味,這是一部有人情味的電影。

除此,《小丑》最大的一個亮點,就在於劇情的表達之上。

小丑在英雄宇宙之中,是一個反派的代表,代表著黑暗。而電影的剛開始,並沒有表明小丑是邪惡的,相反,他更像是一個善良的邊緣人。

儘管智力不全,出身成迷,但依舊對這個社會充滿希望。這就像一個被善意捆綁的邪惡,直到當被現實的慾望和規則打破之後,才徹底地掙脫了出來。

小丑這個形象更像是一個「人性本惡」的代表。因為在意識里,善良就意味的被欺壓,傷害,只有邪惡,才能夠內心真正的強大起來。

而這也是人內心慾望的一種展現。

其實,在電影開頭對於善與惡這個問題,有了明確的劃分。小丑就像一個善惡之間的抉擇者。

複雜如他,不僅是一切負面情緒的綜合體,也有著最真摯的善意。

即便一次又一次的黑化,也不忘對這個世界微笑,甚至,傷害越大,笑容就越大,以至於都傷害到了自己。

他的微笑,化作對抗被別人嘲諷的力量,化作得知身世之後的坦然,甚至被同事暗算之後的無助,這樣的經歷,對於他來說,每一次都是一個心靈上的傷害。

每一次,都註定與這個世界所隔離。

他更像一個被現實逼迫,走投無路的孤兒,唯一能給自己溫暖的只有微笑。

就是這樣的小丑,儘管平平淡淡,卻依舊活出了生活中所有人的苦逼模樣。

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扮演者傑昆·菲尼克斯,坎城影帝級別的演員,在對待自己的演技上幾近苛刻,甚至有一種自虐的味道。

為了能夠生動刻骨的表現小丑的形象,為此不惜減肥,標準就是一副皮包骨頭的模樣。

這樣的他,從細節就能看出演技的確入木三分。十分貼合小丑的外表,也能一眼窺探出小丑所經歷的遭遇。

這樣的演員就值得令人敬佩,相比前段時間,鹿晗劉海髮型主演的《上海堡壘》,相比之下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前者是一種對電影藝術的一種敬業精神,後者則像是一種偶像明星的光環味道。

所以說,《小丑》作為DC宇宙的另一力作,看似平淡,但有太多可圈可點的地方,值得一看的電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_OQWm0BJleJMoPMRY_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