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離婚哭著打電話找我慶祝!毀掉一個孩子做到這三個字就夠了

2019-07-25     村口大花

有一種管教方式叫『父母不高興』!

去年十月份,閨蜜肖娜終於離婚了。在拿到離婚證從民政局出來後,她第一個電話就打給了我。痛哭了一分鐘後,她和我約好餐廳,要舉行慶祝儀式!

肖娜從小就是個很懂事的孩子,父母不高興的事情,她會儘量避免去做,而父母每次遇到不合他們心意的事情,他們也不打罵肖娜,只要臉一拉,肖娜保證乖乖改正。以至於後來肖娜成人,需要面對婚嫁問題的時候,父母也是以這樣的方式逼迫肖娜做選擇。

那會肖娜處了好幾個男朋友,但是父母總是能挑出毛病,直到後來親友介紹的一個相親對象,也就是肖娜的前夫,父母對其非常認可,可是肖娜卻沒有感覺,於是斗膽第一次和父母提出異議,結果爸爸當時就不搭理她了,媽媽好些天一直拉著臉,和她說話也是有一句沒一句的。

肖娜心裡特別難受,但是不想惹父母不開心,所以硬著頭皮定了婚約,本以為婚後慢慢會處出感情,卻不想遭遇到一個在外『低頭哈腰』,回家『天下獨尊』的劣質男。

和這樣的人一起生活,讓肖娜感覺特別痛苦:沒有理解,沒有照顧,老婆討來了,就是天經地義的保姆!而且動不動外面受了氣,還要回家趾高氣揚的吼!

肖娜無數次想過離婚,但是她不敢面對父母『不高興』的神情,加之後來有了孩子,也為孩子考慮,便只好硬著頭皮硬撐。

這一撐就是十四年,肖娜天天忍氣吞聲,到最後終於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到了要靠精神抑制類藥物才能小睡一會兒的地步。

痛定思痛,當生活把她逼到了死角,她才下定決心離了婚,也算是第一次對抗父母。

她說從民政局出來,看著那本實實在在的離婚證,第一想法就是嚎啕大哭,哭這些年這沉重的代價,然後就想到找我慶祝,希望能擁有一份新生!

席間,肖娜流著淚悠悠地跟我說:「我爸媽的不高興,害了我一輩子!」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有兩點:

一是肖娜從小就被教育要聽話懂事,不能惹父母不高興,在她所接受的教育環境里,惹父母『不高興』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她一直努力做個懂事的孩子。

二是肖娜很愛自己的父母,她不願意惹父母不開心,父母不開心,比她自己生氣受委屈還難受。

所以,為了討父母開心,肖娜從小到大都在壓抑自己,努力活成父母想要看到的樣子,但最終卻落了個中年離婚,還患上抑鬱症的結果。

父母的『不高興』到底有多大威力?

日常生活中,包括一些影視劇作中,我們都會經常聽到這樣一句台詞:「你打我兩下,或者罵我兩句都行,你別不高興,你不高興我比死了都難受!」

這是一種非常不好描述的情緒,我們幾乎都有經歷,但多少孩子是在這種『比死了都難受』的教育模式下長大的?尤其是那些懂事的孩子,生活諸事,只要父母『不高興』馬上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導致有問題也改,沒問題也改,只要父母高興就好。

為什麼呢?因為父母是孩子的天,是孩子的命,是孩子的源頭,是孩子的依附!父母不高興,孩子的天就塌了!而懂事的孩子也都不想做個惹父母生氣的壞孩子,更捨不得惹父母不開心。

所以,他們只能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再地壓抑自己,對於個人的需求,從來不敢明目張胆地提出來,而是要仔細地『察言觀色、審時度勢』,而對於父母提出的幾乎所有要求,他們不管自己願意不願意,有沒有能力,都會盡力滿足。

這樣的孩子看似很懂事,但他們名義上享受著父母的愛和教育,私底下卻以一種『討好父母為生路』的模式生存著,他們活得有多累,有多苦?肯靜下心來考慮這個問題的父母,你的眼角是不是有淚溢出?

而在這種情緒管教模式下長大的孩子,他們不僅在童年時期要經受這樣的痛苦壓抑,未來走上社會,也將被潛移默化成一個『看所有人臉色,討好全世界』的物種。

父母如何避免這樣的情緒管教?

1,有事兒您說話!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父母,但凡孩子沒有按他們的意願行事,就會嘩地拉下一張臉,也不罵你,也不打你,讓你自己去體味你錯在那裡。這個情緒過程可以理解,但是這種處理事情的方式卻並不值得推崇。

孩子畢竟是孩子,當他漸漸長大有了主權意識後,想要呈現自我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他在很多事情上的認知會和父母有所不同,所以處理事情的方式方法也會有所不同,不一定他沒按你意願行事就一定是錯了,或許是真的錯了,也請及時指出來。

切記無論對錯,一定要學會跟孩子平等地交流探討,而不是陰著一張臉,讓孩子『生不如死』地自己琢磨。

2,別急著定性!

很多父母急性子,讓孩子往東,孩子出門朝西拐了,父母馬上來氣了,一臉的不高興,但也許孩子只是去西邊拿輛自行車,這樣往東去的速度會更快一些。

所以父母遇到孩子不聽話的情形,先不要急著做評判,給事件定性,而應該靜下心來,觀察孩子的意圖所在。如果孩子對了,表揚認可他。如果孩子錯了,幫他一起分析原因總結經驗,相信因錯誤選擇吃了苦頭的孩子,下次不用你說也自然會選擇正確的方法。

3,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提要求!

有太多父母被『父母』這一身份綁架,在日常生活中總是習慣於站在自己的立場和高度去要求孩子。

例如對於一個基礎很差的孩子來說,父母為了提高他的學習成績,丟來一本學霸習題,命令孩子幾天做完。結果,孩子到期完成不了,父母就開始不高興,暗示孩子不上進不努力,卻忘了孩子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所以,我們在跟孩子提要求的時候,也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考慮一下可行性,考慮一下孩子是否能接受,在能接受的範圍內最好是跟孩子提一些他切實可行的要求,這樣孩子努力一下就能達到,對個人自信心也是鼓舞,父母也可以很大程度避免不開心的發生,這樣孩子也可以避免被情緒污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P__LGwBmyVoG_1ZyO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