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一度是亞洲電影的文化中心,香港電影作為一個類型概念傲居世界影壇。
美國影評人大衛·波德威爾曾經在自己的著作《香港電影的秘密:娛樂的藝術》一書中講到九零年代的港片:「盡皆過火,儘是癲狂」。
風風雨雨過後,如今香港電影低迷不振,已然是不爭的事實。
提及香港電影,有一個人的名字不得不提,那就是有「爛片之王」之稱的王晶。
01
印象中的王晶,是個俗人,外界對他的評價爭議頗多,褒貶不一。
但在新一季《圓桌派》里的王晶,卻跟記憶中有點出入。
也許是因為太深陷刻板印象的作用,總覺得王晶跟他的電影一般,像個熱鬧市井中的三教九流聚集的茶肆。
其實想來,也許他更像茶。
一場節目下來,他幾乎解答了人們對香港電影和導演大部分的問題:
港片中,很多大家覺得是經典的戲,實際上都是在大家沒有時間的時候擠出來的;
王家衛和賈樟柯相比,更喜歡王家衛,因為從電影專業角度來說,賈樟柯技法不行;
他形容周星馳是中國最好的喜劇演員,未來的30年里,都不一定有人能夠超過他。
關於和周星馳分道揚鑣,王晶給出的原因特別簡單,就是「大家都想做一件事,都想當導演了」。
談到電影面臨的各式各樣的評價,他的觀點也很獨到:「影評界從來是最沒有規格的。任何人都是影評人。有什麼參考價值呢?」
在他心裡,喜劇是所有表演里最費神的,喜劇電影也是所有電影里最難拍的。拍喜劇最難的地方恰恰是:你要說服自己這樣做。
字字珠璣,每個回答都快人快語、乾淨利落,讓人刮目相看的,就是那份在世事沉浮之後留下來的智慧、清明和率真,當然是無法被複製的。
「見天地,見眾生,最終見自己」,似乎並不是我們認知中的那個「爛片之王」。
02
王晶,出生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香港,父親是香港著名的導演、編劇王天林。
王天林在香港電影界是什麼地位呢?
被選入「香港影史百佳導演」,獲得香港金紫荊終身成就獎,被稱為香港電影教父。
(王天林、王晶父子)
虎父無犬子,在父親的無上光環下,王晶從小就聰明乖巧。
7歲開始看電影,10歲開始用所有的零用錢去買電影光碟,從此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被譽為「行走的電影庫」。真的可以說,王晶的一生從那時起就浸淫在光影的魔術手之中。
而另一面,他9歲讀完四大名著,11歲讀完金庸全集,中學時期獲得過國語散文冠軍,會考中文A,大學入學考試中文A,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高材生。
「正偎翠倚紅,應記浮生若夢;若一朝情冷,願君隨緣珍重。」
在1995年上映的電影《偷偷愛你》中,這兩行無所謂對仗但感人至深的小詩,是由邱淑貞飾演的東東對梁朝偉飾演的阿Wing的表白語。
很多人覺得這應該是王家衛這種「大雅」之人寫的,實際上,它出自王晶之手。
王晶的文學造詣在影視圈並不多見,反倒是編劇能力大放異彩。
他可以在手頭只有十三個字:《千王群英會》、謝賢、汪明荃、周潤發的情況下,十四天交出一個劇本,期間還兼著在五天內剪完了另一部片子《千王斗千霸》;
而《千王斗千霸》是王晶導演的第一部片子,在當時邵氏公司票房紀錄排名第二位。
在商業裹挾下的他,也會去拍叫好不叫座的文藝電影。
1999年,他自編自導了文藝電影《笨小孩》,為了給這部片子拉到投資,王晶甚至主動放棄了自己的導演費。
儘管這部電影備受好評,還讓葉德嫻拿到了當年的金馬影后,可是,票房依舊慘澹得要命。
面對媒體採訪,他只說一句話:「天下文藝片都不賣座!」
儘管如此,他還是毫不吝嗇地先後投資了許鞍華的《天水圍的夜與霧》《得閒炒飯》等等文藝片作品。
曾經的他也是一腔熱血,為藝術、為理想,執手寫書的人;而如今被架構成「商業」,才發現人本就是多面性,能看到的只是自己想見的而已。
「他這人,我常懷疑骨子裡有我們看不見的深度。但他絕不承認,你問他,也不會問得出所以然來。他樂於擺個淺薄樣來面對世界,一切嘻嘻哈哈,就打發過去了。」
黃霑如是形容王晶。
03
王晶自詡是個生存型導演和電影生意人,不是藝術家。
從事電影行業的43年里,參與製作的電影高達160多部,親手執導的電影則突破了100部,寫了拍攝完成的電影劇本170多部,監製作品160多部,還有超過1000小時的電視劇。
他的電影破過兩次香港票房紀錄,也許是二十年來香港累計票房總收入最高的導演。
你也許會說,質量不行才會拼數量。
王晶回應「爛片之王」的說法:「嫉妒而已,你有本事拍那麼多嗎?既然爛,怎麼會拍那麼多?不賠,有錢賺,有什麼問題?」
其實,從王晶的這種心態折射出來的就是他骨子裡的實用主義。
商業就是要以利益為重,能賺錢的就是好電影,如果沒錢,電影事業就會冰凍,畢竟「財」才是「才」的前提。
香港電影導演協會會長的吳思遠曾這樣評價王晶:
「90年代後香港電影逐漸沒落,特別是97年之後慘澹的不行,有點本事的人都想別的出路,只有王晶堅守香港,什麼爛片都接,不敢說大賺,至少回本,你們覺得沒什麼,可他養活了多少沒工開的香港人?
你們光覺得《無間道》救市,實際真正救市的是王晶,不是他保留了香港電影的一些種子,現在香港電影早就完蛋了。
這對香港電影多大的貢獻啊。」
04
很多人會拿王晶和其他港片導演的過往作比較,其實,他的電影夢,只是和別人的不一樣而已。
如果說周星馳總是在抵抗什麼東西,那麼王晶的電影里,則是空空蕩蕩讓你慘痛地認識世界真相,然後學會和解。
就像他和周星馳合作的《鹿鼎記》裡面陳近南對韋小寶說的那句話:
「這個世界就是錢和女人,底層人不知道,就要用宗教來麻醉他們。」
這話或許代表了王晶的某種價值觀底色。
這種精緻利己主義的思想,也讓他的電影從來不具備任何批判性,因為他過早地認定了這個現實的所有規則。
現在的王晶,浮華掠影,坦然處之:在日常生活中不抽煙,也不喝酒,夜店也不去,生活極簡,但思想保持鮮活。
在王晶位於香港的辦公室書架上,一直擺放著那本厚厚的《資治通鑑》。
在他看來,以史為鑑值得人們重視,「陽光底下無鮮事」,人要學會在規則中享受自我的孤獨,然後和解。
看破不說破,敢叫自己的人生孤獨,才能活得明白。
本文作者 | 藍曼卿 @文化咖孵化工場成員
本文由文化咖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投稿或合作事宜,請添加微信「文小咖」(ID:cultur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