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問政時刻》灞橋區閻良區政府接受質詢,市民送上「白鹿」與「殲20」希望能跑出服務加速度

2019-09-09     西安封面


閻良區和灞橋區接受問政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謝偉 攝

良好的營商環境既是區域發展的軟實力,也是核心競爭力。9月8日晚8時,2019年第七期《問政時刻》如約開播,鏡頭聚焦灞橋區、閻良區在營商環境中政務服務、親商助企、普惠性政策落實、工作作風等工作重點犀利發問,兩區區長及區級相關部門負責人現場接受問政。

問政現場

觀眾打出「不及格」分數

針對灞橋區和閻良區在營商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問政現場通過兩個單元的6個短片進行了集中反映。

在第一單元,3個問題短片反映了灞橋區在招商引資過程和營商環境中產生的承諾難兌現、監管有缺失、服務不到位的問題,現場觀眾滿意度為54.88%。而在隨後針對閻良區的第二單元問題反饋中,集中反映了該區在對企業服務過程中政策扶持不主動、企業用電用地難等問題,現場觀眾的滿意度也僅為56.63%。兩個區在問政現場的群眾滿意度都沒有及格。

灞橋區東城新能源汽車園開園至今已近10年時間,但園區在招商過程中承諾的「七通一平」的問題卻始終難以得到有效解決,用氣用水難成為園區入駐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據商戶反映,雖然紡織新城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經常詢問企業困難,但卻從來不解決實際問題。灞河新區黨工委副書記趙志金表示,片中反映的問題確實存在,主觀原因是對於區域發展的預判還不足、服務還不夠、工作不紮實、服務不到位,有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傾向。下一步將儘快整改,提高工作標準和流程,同時要加大工作作風方面的問責和查處,使營商環境更好。

在隨後短片中,針對企業用地用電困難、雙創工作流於形式等問題進行了一一發問。

市民代表向接受問政的領導贈送禮物。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楊力 攝

專家點評

應為企業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

針對灞橋區在營商環境中存在的問題,特邀觀察員、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郭興全點評說,一個地方的經濟要想發展,營商環境很關鍵,政府部門應該換位思考,不能僅僅只停留在口頭承諾上,過去政府對企業主要是「管」,現在應該是「扶」,應該以更高的品質、更硬的作風服務企業,推動贏商環境良性發展,特別是承諾了就要兌現,這樣才能體現政府的公信力。特邀觀察員、陝西省委黨校政治學教研部副主任宋海風教授點評說,針對營商環境的問政已經很多次了,但這期感覺心情很沉重,目前營商環境面臨嚴峻考驗,可以說企業在過「嚴冬」,特別是對占據很大比例的民營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大事。

針對閻良區存在的問題,宋海風點評說,國家電網出台的一個好政策,企業沒有享受到,而相關職能部門竟然也不知道,這是很遺憾的一件事。對於眾創空間,政府在審核認定孵化企業的時候,用什麼標準去審核,不應該只停留在面積和數字資料上,要真正孵化企業的那種眾創空間,才能讓政府扶持資金產生最大效果,提高其利用率。

郭興全在點評中表示,企業的不容易,是面對變化多端的市場,政府對營商環境應起到助力助跑的作用。前方的招商引資和後方的政策保障,應該同步予以重視,該協調的積極協調,該落實政策的積極予以落實。

觀眾期待

展翅翱翔跑出服務「加速度」

在問政的最後一個環節,現場觀眾為灞橋區準備了一幅畫,畫中有三隻昂首奔跑的白鹿。灞橋區區長苗志忠表示,白鹿代表神鹿,白鹿走過的地方到處呈現著勃勃生機,寄託著大家對灞橋寄予的希望,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在營商環境方面下足功夫,下硬功夫,更好地方便群眾辦事,為企業做好服務。

觀眾送給閻良區的禮物是一個殲20飛機模型。閻良區區長苟繼東說,殲20代表著中國飛機製造的最高水準。看到這一禮物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責任,閻良為中國航空而生、而長。他說,這一禮物也展現了大家對閻良的期待和希望,在改善營商環境方面,閻良區一定會加倍努力工作,鯤鵬展翅,翱翔九天,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現場直擊

「大數據中心」只是一張圖片 眾創空間大廳漏水……

6個短片暴露營商環境「瑕疵」

暗訪節目曝光工作缺陷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謝偉 攝

入駐企業吃水靠自己打井、對外聲稱的「大數據中心」其實是一張圖片、「重中之重」的創業基地遍布灰塵空空如也、企業稱「合作過七省,沒遇到過這樣的情況」……9月8日,《問政時刻》聚焦灞橋區和閻良區營商環境中政務服務、親商助企等,通過企業家的口碑,反射當地營商環境這面鏡子的「瑕疵」。

灞橋區

短片一

基礎配套:契約切莫縮水

今年5月,灞橋區在其政府官網上對外宣稱,東城新能源汽車園區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區域範圍內已達到「七通一平」,已經實現了道路通、凈水通、燃氣通等以及土地平整的基礎建設。

然而現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記者首先來到了東城新能源汽車園裡邊的本田汽車旗艦店施工工地,項目負責人楊經理表示,灞橋區對外聲稱的「七通一平」根本沒有達到。

楊經理告訴記者,雖然園區主管單位紡織新城管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經常上門詢問企業困難,但就是始終不解決問題。記者了解到,用氣、用水難是園區大多汽車銷售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一企業工作人員說,平時用水全靠自己打的井,井水水質很差,不符合飲用水標準,現在食堂也都是自己加裝凈水設備。

主管園區的紡織新城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在電話里稱,這需要企業與天然氣公司、自來水公司等自行溝通。按照工作人員的指示,園區一家企業的負責人再次電話聯繫了自來水公司東郊管網科。「現在才把管道鋪到附近,但是沒有碰接口,得讓你們管委會去協調。」面對這樣的回覆,現場接待記者的園區工作人員卻認為,「七通一平」已經做到位了。在幾家企業的投資合作協議上,雖然明確標明了甲方紡織新城管理辦要凈地交付,保證道路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配套,但如今承諾卻遲遲沒有兌現。

短片二

眾創空間:監管切莫缺位

近年來,灞橋區加大創業創新扶持力度,先後建成了半坡國際藝術區A01空間、陝西頤高新經濟產業園等多家創業基地和孵化平台。實際運營情況怎麼樣?記者對此進行了大範圍走訪。

陝西頤高新經濟產業園是以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為核心的科技創新型創業孵化器。公開資料顯示,該孵化器的最大特色是配備了大數據中心和創業公寓,而記者眼前出現的一張圖片,便是對外聲稱的大數據中心。據工作人員解釋,動態數據付費較高,因此只能用一張圖片代替。

面對現實和宣傳之間的差距,入駐園區的企業抱怨較多。一入駐企業的工作人員說,這裡環境差,沒有車位,整體環境很差。

相比於頤高新經濟產業園,半坡國際藝術區A01空間的運營管理更令人不解。走訪中記者看到,這家以文創類企業為重點的孵化器長期處於關閉狀態,記者聯繫保潔人員打開了A01眾創空間的大門,發現前台雜亂不堪,活動大廳的過道上還在漏水。

孵化器長期處於關閉狀態,那入駐企業怎麼辦公呢?在管理人員的指引下,記者聯繫到一家入駐企業了解情況,企業負責人稱,自己的企業只是掛靠在灞橋,其實企業是在曲江,並未實際入駐。

在灞橋還有創業者向記者透露,部分孵化機構在幫助小微企業申報政府補貼的過程中,還要收取高額回扣。對此,區科技工信局表示,眾創空間不能抽取提成。但灞橋區另外一家通遠科技企業創業園相關負責人稱,一般回扣在15%至20%。

面對灞橋區眾創空間和孵化基地出現的運營亂象,作為主管部門的科技工信局又該如何規範呢?當記者問到這個問題時,工作人員發出「哎呀」一聲,似乎很無奈,稱自己剛到此處,一個人管理得太多,下一步將逐漸規範。

短片三

招商引資:服務切莫欠缺

灞橋區投資合作和商務局統計的招商項目落地清單顯示,2017年至2018年兩年間,灞橋區共招商引資29個項目,其中6個項目已確認終止投資,其餘仍在正常推進中,高品質特色酒店項目被標註為已落地項目之一。

記者發現類似被標註為已落地的招商企業,不少也都沒有落地成功。回想起在灞橋投資的經歷,這些企業負責人抱怨頗多,認為政府態度友好,但實際項目推進慢。

北京電影學院影視文化產業園是灞橋區2017年招商引資的項目之一。按照合同約定,灞橋區為北京電影學院提供一棟完整裝修的辦公樓,北京電影學院以此為基礎,在灞橋區開展文創產業培育。然而雙方簽約後合作卻未能達成。

灞橋區認為,學院方面不接受灞橋區分期兌現承諾的方案,加之學校自身原因提出了終止合作的要求。然而北京電影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自己基本上每一個半月就去一趟西安。「 辦公樓遲遲未交付,一直都推不動。我們電影學院跟七個省份合作,從來沒遇到過這種事情。」

在西安馬上綜合運動項目負責人看來,讓他們撤資離開的主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不夠重視。「我們比較傷心,框架協議都簽了,但後續政府沒有任何推進的動作。我覺得政府是需要我們在一些場合捧場而已,地方領導並不重視。」這名負責人說。

閻良區

短片四

設施農業:政策扶持須主動

農機專業合作社是國家目前和今後一段時間重點支持的內容,在閻良實地走訪過程中,部分農機合作社的經營者向記者透露,他們面臨著進一步發展的困擾。

潘劉村的潤澤農機合作社是全國農機合作示範社,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合作社吸納了200多戶社員,有200多台大型農業機械,作業範圍覆蓋了山東、河南、河北、湖北、陝西、甘肅等省份。然而隨著規模的擴大,機械停放成了問題。檢修保養等區域也需要占用土地。令經營者為難的是,他們已經使用的六畝土地是否合法合規,區政府也沒有定論。閻良區另外兩家省級和市級農機示範合作社也有這樣的困擾。

隨後記者帶著這一問題來到了閻良區農林局,工作人員稱這屬於國土部門的業務範圍,自己沒有義務去協調。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閻良分局的工作人員稱,按照國土資源部和農業部2014年下發的127號文件,該通知指出,配套設施用地,包括農民合作社大型農機具臨時停放場所等用地,鄉鎮政府應按照要求,及時將用地協議與設施建設方案報縣級國土資源和農業部門備案,縣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農業部門應根據職責及時核實變化。

記者隨後又回到農林局了解情況,然而對於同樣的情況,農林局工作人員給出了不同的說法。

走訪中,大多數農機合作社的經營者稱,他們並不了解農業設施用地的認定辦法和手續,對於政府部門主動上門提供幫助的事,「想都別想。」農機合作社經營者說。

短片五

落地企業:共性問題須突破

陝西藍太航空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是閻良區招商引資的重點項目之一,按照招商協議約定,項目選址在閻良經濟開發區關山工業園。

然而在落地實施的過程中,企業和閻良區從去年7月份就溝通用電問題,但只解決了臨時施工供電,正常用電沒有消息,讓企業非常著急。閻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人稱,這是供電部門的線路建設不足引起的,閻良區也沒有辦法。

事實上,閻良區供電部門曾經和管委會積極配合解決供電問題,甚至主動向管委會介紹了國家電網的相關優惠措施,但閻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一直不知道,也沒有用來解決關山工業園區的問題。

短片六

企業孵化:政府服務須到位

採訪中,閻良區科工局雙創工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關山工業園裡的中小企業創業基地是雙創工作的重點項目之一。

記者隨後找到了該創業基地,這裡空空蕩蕩,遍地灰塵,甚至連裝修的跡象都看不出來。至於科工局說的十幾家創業企業更是無跡可尋。

在閻良區企業孵化政務中心,閻良區科工局向記者介紹,這家孵化器之所以優秀,最大特色是創業服務做得好,提供「保姆式服務」。在孵化服務中心的門口,張貼著多個行政部門工作人員的照片和聯繫方式。

記者隨機撥通了他們其中一位的電話,詢問能否在孵化器為創業者提供服務。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稱辦事要到政務服務中心,「只是問我要一個照片,我都不知道是做什麼用。」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家孵化器甚至經營著書店業務。整個辦公大廳里共36個工位,工作人員卻稱容納了48家公司。

一名已經入駐的企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對這裡的創業氛圍也並不滿意,只是政府形象工程,並不實用。

來源: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趙輝 高樂 駱妍

編輯:芥末花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JgPGm0BJleJMoPMIUj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