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大門鎮上街新村安置點的新生活

2019-12-16     天天天水網

新的村落 新的住房 新的生活 新夢想

天天天水網記者 劉曉亞

對於秦州區的大門鎮是相對熟悉的,2018年也是12月份,冒著嚴寒採訪了現在市場銷路很不錯的大門關峽村的竹編,2019年前半年,又一次到鎮上採訪脫貧產業建設。在幾次的採訪中大門鎮黨委書記都提及到上街村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情況,只是那時候項目還在緊張施工,未能一睹芳容。時隔半年,此次就大門上街村易地扶貧搬遷進行專程採訪,似乎多少有些巧合。

我們驅車一路南行,在深冬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進入秦州區大門鎮上街新村。上街新村是大門鎮的一個易地扶貧搬遷點,項目占地29.6畝,建設四層單體建築9棟222套,按照人均15—25m2的建房標準,建設100m2住宅48套(貧困戶27套)、90m2住宅72套(24套)、80m2住宅56套(貧困戶21套)、60住宅m248套(35套),可安置群眾222戶120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7戶,同步搬遷戶115戶,已全部完成房屋分配,建檔立卡貧困戶100%入住。

一走進上街新村,耳畔就傳來隆隆的聲響,循著聲響我們看到一座新能源採暖鍋爐正在工作,鍋爐四周砌了半人高的圍牆,當時現場沒有施工人員,經詢問得知,只是新村新安裝並投入使用的取暖鍋爐,為了儘快解決群眾今冬的取暖問題,鎮上因時施策,先安裝鍋爐,在住戶享受暖氣的同時,再進行鍋爐房的配套建設,據介紹,大門鎮是第二家在異地搬遷點供暖的鄉鎮。在臨近鍋爐房的一棟新樓的側面,有兩位老人在曬太陽,其中一位見我們在看鍋爐,笑著說:「這是我們小區安的新鍋爐,現在已經通上暖氣了,家裡熱乎乎的,舒坦的很!」

新村的院裡碰到家住3號樓1單元的李大女,她家是從袁寨村搬遷來的,那裡離現在的居住地相距近10公里,而且住在半山腰,陰濕寒冷。搬進新村近一個月,李大女似乎還有些不適應現在的生活。她領著我們走進1樓的家,家裡收拾的比較簡單,地上鋪著地板革,一組圓形的擺件架靠在牆邊,上面擺著一些綠植,廚房的用具一應俱全。她一個勁的說:「現在真格好,房子又大又暖和,買東西方便,娃娃上學方便。政府把我們這些困難家庭真格好!」

見到從柴山村搬到上街新村的趙宏斌時,他正在給臨近一棟樓上裝修工程隊打短工,他剛剛把一車砂子卸下,拍拍身上的塵土,帶領我們走進他家,憨厚的笑著說:「我家三口人,被安置了一套60平米的新樓房,房子不大,但很緊湊,功能齊全。現在娃娃小,我不能去遠處務工,現在在附近打個短工,既有收入,又可以照顧娃娃的生活,現在生活和住房環境比以前好了很多,我很滿意,感謝黨和政府,也很感謝各級領導幹部,幫我們解決了這麼大的困難,往後我們一定要在鎮政府的帶領下,努力發展經濟,把日子過好!」

大門鎮副鎮長王永利說:下一步大門鎮將按照商貿活鎮的要求,做精做優餐飲、娛樂等服務業,依託「一園兩基地」(玫瑰園、中藥材基地、設施蔬菜基地),採用「勞務+特色產業」、扶貧車間等模式,拓寬搬遷群眾就業增收渠道,解決搬遷群眾後續生計問題,確保「搬遷一戶、脫貧一戶」。

據了解,大門鎮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區關於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全力開展精確精細精微的「繡花」式扶貧,全面落實各項到戶到人幫扶措施,全鎮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產業培育、貧困群眾脫貧信心、群眾滿意度等都有了較大變化,脫貧攻堅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鎮義務教育階段無輟學學生;全鎮18個村衛生室全部投入使用,辦理慢性病卡1339人,全鎮貧困人口應參保12591人,在我鎮實際參保12331人,異地參保260人。全鎮享受農村低保共478戶1663人,其中一類低保132戶18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66戶88人),二類低保161戶57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70戶247人),三類低保173戶83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05戶504人),四類低保12戶6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5戶28人);特困供養51戶5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9戶10人)。2019年安排到戶產業扶持資金1429.5萬元,其中一半714.75萬元入股分紅,另一半714.75萬元用於未脫貧戶發展產業。16個深度貧困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均在3.5萬元以上。就業扶貧新申報就業扶貧車間4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參加技能培訓242人、一般戶54人。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累計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40餘次,出動清運車輛60餘輛,清理生活垃圾450餘噸;完成11個人居環境示範村、整潔村建設任務;清理亂堆亂放點150餘處、拆除亂搭亂建點78處、拆除空心院落346戶、改造牆體67處1500平方米;搭建柴草堆放場23處、砂料堆放場8處;新建村級公廁11個、完成戶廁改造480戶;新修長城牆620米、花壇76個、排水渠380米;硬化上街、下街村主幹道3.8千米,修建排水渠3.2千米。

走出大門鎮上街新村時,又特意留心了一下每棟樓的標識牌,和其他幾個鎮的安置點一樣,這裡的安置點也是「新村」,新的村落,新的住房,新的生活,新的環境,新的發展思路,催生了一個個新的夢想,在實現全民小康的路上,總有新的夢想被實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J2DDm8BMH2_cNUg6x7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