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公務員們來說,除了穩定的工作和不低的工資待遇外,考慮較多的是自身的晉升問題,畢竟沒有人願意原地踏步幾十年依然得不到晉升,因為晉升不僅僅意味著工資待遇的提升,也意味著手中能有更多的可以調動的資源,也更能在崗位上發光發熱。
那麼對於一個普通的基層公務員來說,想要做到縣長級別,究竟是難是易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簡單分析一下。
在進行分析前,我們首先要知道我們國家公務員職級是如何劃分的。
目前我們國家公務員實行職級並行制度,共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以及行政執法類等幾大類。因為基層公務員與縣長這兩個級別屬於綜合管理類,因此其他類別我們暫不作討論。
基層公務員一般指剛進入公務員行列的應屆生,基本均為科員起步屬於非領導職務,而縣長屬於縣處正級屬於領導職務。簡單來說,兩者之間相隔著所股級(鄉級所長)、鄉科級副職(副鎮長)、鄉科級正職(鎮長)、縣處級副職(副縣長)、縣處級正職(縣長)。不過實際上,內部的職級更加複雜,為了便於大家理解,在此處就簡單為大家劃分一下。
那麼應屆生從科員起步後,按照一般流程,通過一年的試用期後轉正,轉正後工作能力出色的話可以在3年左右的時間裡提拔為副主任科員,也就是副鎮長職級,但職級不等同於職務,就像職務與職稱的關係一樣,因此想要當上副鎮長,同時還需要有相應的空位,因此做到副鎮長的職務一般在27-30歲之間。
再往下則正式步入了領導職務體系內,下一步則為鄉科級正職,也就是鎮長這個職務,不僅僅要能力出色,而且同樣要在體制內處理好人際關係,一般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來檢驗你的工作,換句話說,當你從科員做到鎮長時,年齡大約在32-35歲之間。
那麼如果想要更進一步,就要成為縣委常委,做幾年工作後升到縣處級副職,也就是副縣長。這不僅僅需要自身工作能力出色,還需要自身所在的鄉鎮成績出色,同時也要在縣以及市級別的領導的推動和提拔下才能有機會走到副縣長的職務。而這一步則一般也需要5年以上的工作經驗,才能勝任副縣長職務。
最後,我們成功走得到了副縣長的職務上,看似與縣長職務距離很近了,但實際上中間仍然差著不小的距離,更重要的是,必須要有一定的政績,才能繼續走下一步,同時也要合理的協調並處理好體制內的人際關係。
所以這樣的一個流程走下來,從科員做到縣長一般需要25-30年左右的時間,也就是在我們退休的前夕。當然,以上只是理想情況,實際上的職級和職務晉升更加複雜,也更加多變。不過隨著我們國家公務員晉升的通道不斷打通,公務員的晉升更加暢通,想要從科員晉升到縣長,並非幻想。
另外小編要說的是,到縣長之後,晉升的不僅僅是我們的職務,更多的是肩上的責任,要為整個縣的發展負責,也要為百姓們的幸福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