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會派別林立,互相爭鬥。在手機輸入的世界裡亦是如此。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讓我們每天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刷手機上。
除了滑動螢幕觀看文字、視頻、接收信息以外,我們在網際網路上還需要通過文字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時當你使用任意一款輸入法的拼音時都會面臨兩個選擇。
一個是「9鍵」九宮格布局的輸入法,一個是「26鍵」全鍵盤布局的輸入法,這是目前任何輸入法都會採取的布局,也是拼音輸入法里兩大主要的派別。
9派和26派分別擁有著眾多的「教(yong)徒(hu)」,占據了全國網民的絕大一部分,剩下的一小部分網民還在堅持使用著拼音以外的其他輸入方式,例如:手寫、五筆。
9派和26派的人雖然都在使用拼音,但他們總是覺得對方很奇怪、無法理解,9派的人覺得手指那麼粗,戳在26鍵布局緊密的輸入法上怎麼能快速準確的打出想要的字母呢?
而且明顯手指來回滑動的距離和次數要多得多,多餘的動作難道不花費更長的時間麼?
26派的人反過來也無法理解9派的人,9鍵的字母排列如此奇怪,跟電腦完全不同,如何能在9鍵中找到對應的拼音字母?
所以26派的人也認為他們的方式更加簡潔、直觀,和PC端的輸入一樣,是新時代的選擇。同時也覺得9派的人都是年長的老年人。
鍵盤布局的選擇確實和年齡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你可以去觀察、調查下你身邊的人,9派和26派的人他們的年齡呈現出了這樣的分布:
9派大多集中在85年到95年之間,而26派大多集中在95年以後更年輕人的一代。
對拼音輸入法鍵盤布局的選擇跟年齡有直接的關係,這是因為手機的發展導致的。在2000年第一款塞班系統的手機問世前,所有之前的手機都是物理按鍵的功能機。
且延續了固定電話上按鍵的布局(9鍵),這是95後第一次接觸到的手機模樣,那時的手機主要是電話和簡訊功能,沒有其他更多的網絡交互。
唯一需要打字的可能就是發送簡訊,而簡訊也常以非常簡短的語言發出,因此對打字的速度要求並不高。
並且那時的手機也沒有現在所謂的智能詞庫、聯想輸入(一次打一串拼音),而是每次打完一個字的拼音先要從可能觸發的拼音中,先選擇出你想要的拼音,然後再從詞海中選擇你想要的漢字,是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
正是這樣的繁瑣操作,使得95後的人對9鍵的字母布局了如指掌。在塞班系統出現以後,物理按鍵依然被延續,而且也一直是主流,不過這時的9鍵輸入法由於智能系統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打字的速度。
不過這時對打字字數的需求還不是很高,簡短的語言,甚至可以在不用的看的情況下盲打出來,然後發送出去。
95後的人用著這樣的手機經歷了青澀的學生時代,用9鍵的打字方式一次一次的用簡訊發出了:我愛你!爸,沒錢了!等一點簡短的信息。
即便是後來其他輸入法的出現,也無法取代拼音9鍵在這批老用戶心裡的地位。尤其是現在聯想輸入更加智能,可以一次輸入一組詞語、一段話,減少了找詞的麻煩,因此現在的9鍵老用戶直接可以單手在螢幕飛快的打字。
而全鍵盤最早出現在一些物理按鍵的商務手機上,並非是蘋果一開始的虛擬26鍵,例如老一代手機用戶記憶中的黑莓手機,以及摩托羅拉、諾基亞、索愛的部分手機。
當時的手機行業都在摸著石頭過河,不停的探索外觀,而不是很注重內在的修養,於是就出現了各種上滑、下滑、旋轉,側滑的結構,當然也出現了直板的構造,例如當時十分火的諾基亞5230。
鍵盤的布局其實也探索出了全鍵盤,但這只是一種嘗試,並沒有出現可以取代9鍵布局的趨勢,也沒有創造出一批26鍵的忠實用戶。
唯獨蘋果出來以後為整個手機行業提供了一個模板和方向。從第一代蘋果手機開始,一直延續著直板的外觀和26鍵的虛擬鍵盤。
蘋果的成功以及高大上的定位,讓年輕一代完全接受和適應了26鍵布局,並且也改變了一些9鍵老用戶的習慣。
由於年輕一代最早接觸的電腦和手機都是26鍵的布局,沒有接觸過早期的物理6鍵,因此就形成了現今的兩個派別。
那麼哪種布局打字更快?更科學?
用拼音打字更快的當然是26鍵的布局,這一點手機老用戶可以體驗下當時全鍵盤的物理按鍵手機,雙手操作順暢,物理按鍵的真實反饋完全可以減小誤觸發的幾率。
並且打出來的拼音完全沒有重碼率,選詞精準,並且中英文切換速度非常快,也更加方便打出來數字。
所以中英文數字混打,全鍵盤有著絕對的優勢。但是將全鍵盤的物理按鍵搬到現在智慧型手機的虛擬鍵盤上,卻出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這樣的布局會顯得非常的緊湊,導致每個字母所占的寬度非常小,尤其是沒有了物理按鍵真實的觸摸反饋,就到這了26鍵的虛擬鍵盤誤觸發的幾率非常高。
因此26鍵不適用於手指粗的人使用,像是大部分經常幹活的人,手指一般都比較粗,如果使用26鍵,簡直就是災難。
由於現在的手機螢幕越做越大,26鍵也不適用於單手操作,也不適用於手比較小的人使用,因此26鍵經常會占用雙手,對手的大小也有要求。
9鍵就解決了26鍵的問題,單手盲打,絲一般順滑,對手的大小沒有太苛刻的要求,由於每個按鍵的面積大,所以誤觸的幾率基本為零。但是9鍵卻不具備26鍵的優勢。
例如在面對中英文加數字混打的時候,非常難以操作,只能進行英文切換和數字切換,而且9鍵打出來的拼音重碼率非常高,需要很好的智能聯想進行輔助。因此在速度上略顯遜色。
有幸的是,現在的手機輸入法可以聯網調取詞庫,已經十分智能,可以很好的解決9鍵拼音重碼的問題。
所以說這兩種鍵盤的布局各有優劣,又各自彌補了對方的不足,其實沒有誰更好之說,既然目前所有的輸入法都保留了這兩種鍵的布局,也能說明它們平分秋色。
其實9派和16派之爭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因此也有人做過這兩種鍵布局的測試,通過數據實驗的方式告訴大家哪種最優。
其實跟以上的說法是一致的,當面對中英文混打的時候,全鍵盤在速度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但是純中文兩者速度不相上下,就看你的熟練程度了。
但是打字除了速度還要有準確率,全鍵盤在準確率上卻翻車了,錯別字最多。這都是誤觸發導致的。
除此以外,9鍵的好處是,打字的人受外界干擾的程度較低,甚至不用看鍵盤都可以盲打,也可以騰出一隻手干其他的事情,全鍵盤在這方面根本無法完成打字。
因此實驗的結果也表明這兩種鍵盤的布局沒有優劣之分,全看自己的喜好,熟練程度,以及你要輸入內容和當時你所處的狀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Aeg9HIBnkjnB-0zWJO8.html